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建平 《山西临床医药》2009,(26):2039-2040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微量静脉泵注入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F),每组25例麻醉快速诱导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拔管时间、睁眼应答时间,观察并比较围术期不良文件(如心动过缓、苏醒期恶心、呕吐、烦躁等)的发生率。结果:R组拔管时间、睁眼应答时间短于F组,收缩压、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微量静脉泵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且麻醉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开胸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R组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 mg/kg。F组采用芬太尼3μg/kg,代替瑞芬太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丙泊酚3~4 mg/(kg.h)。F组芬太尼0.03~0.05 mg/(kg.min),丙泊酚3~4 mg/(kg.min)持续泵入,两组均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 mg/kg。R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F组在手术结束前25 min停止泵入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结果 R组诱导时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F组。麻醉维持期间,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开胸患者麻醉效果好,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改变不明显,术毕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婴幼儿先天腭裂修补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等。方法:选择患儿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R组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F组泵注芬太尼0.08~0.1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两组均30min~40min追加阿曲库铵0.2mg/kg~0.4mg/kg,记录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组均少于芬太尼组,而躁动是芬太尼组少于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插管即时,切皮时,血压心率均加快,而瑞芬太尼组则平稳。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适合用于患儿腭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张云龙 《临床医学》2012,32(9):47-4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50例和芬太尼(F)组50例。F组先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以2~3 mg/(kg.h)持续泵入。R组先静脉滴注瑞芬太尼1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瑞芬太尼以0.1μg/(kg.min)持续泵入,丙泊酚以2~3 mg/(kg.min)持续泵入。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抑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皱眉或肢动R组明显少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很好地满足宫腔镜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在烧伤早期削痂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削痂手术患者(ASA2—3级)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瑞芬太尼(R组)、芬太尼(F组)2组。麻醉诱导:R组采用丙泊酚1.5~2.0mg·kg-1、罗库溴铵0.6~0.8mg·kg-1、瑞芬太尼0.6~0.8μg·kg-1(输注时间1~2min)静注注射;F组丙泊酚1.5~2.0mg·kg-1、罗库溴铵0.6~0.8mg·kg-1、芬太尼3~4μg·kg-1。气管插管后,R组采用微量泵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丙泊酚4~6mg·kg-1·h-1维持麻醉。F组维持用芬太尼2.5μg·kg-1每30min静脉注射追加。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后10、20min,拔管后等时间点记录有创血压、心率,同时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和血糖值,记录麻醉结束后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R组MAP、心率和肾上腺素低于F组;2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较,瑞芬太尼可以更有效减少手术和麻醉应激反应,使麻醉药物与血压控制融为一体,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80例择期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n=140),给予丙泊酚2.00~3.00 mg/kg、芬太尼2.00μg/kg行麻醉诱导,丙泊酚200.00~500.00μg/(kg·min)泵注维持麻醉;瑞芬太尼组(R组,n=140),给予丙泊酚2.00~3.00 mg/kg、瑞芬太尼1.00~1.50μg/kg行麻醉诱导,丙泊酚200.00~500.00μg/(kg·min)、瑞芬太尼0.10~0.20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置镜前(T_1)、置镜后1 min(T_2)、3 min(T_3)、退镜后3 min(T_4)、10 min(T_5)的脉搏氧饱和度(Sp O_2)及退镜后(T_6)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记录置镜过程中体动、呛咳、屏气、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静脉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的Sp O_2在各时点均在正常范围,但R组Sp O_2在T_(2~5)明显高于F组(P0.05)。T_6时R组P_(ET)CO_2低于F组(P0.05)。R组置镜过程中体动、呛咳的发生率与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屏气、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低于F组(P0.05)。R组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F组(P0.05),手术时间和丙泊酚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瑞芬太尼(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安全有效,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提供更稳定的氧合、诱导苏醒更快及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拔管期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3~5mg/(kg·h)、维库溴胺4~5mg/h,R组瑞芬太尼8—10μg/(kg·h)、F组芬太尼2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术中依据BIS值在保证意识消失的前提下,依靠瑞芬太尼的协同作用,尽量降低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观察患者呼之挣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言语恢复时间、口述镇痛评分、围拔管期躁动、呛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结果与F组相比,R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言语恢复时间均显著提前(P〈0.05);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在BIS麻醉深度监测下丙泊酚持续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术毕苏醒快、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R组予瑞芬太尼1μg·kg(-1)(稀释后缓慢注射),F组用芬太尼3μg·kg(-1),其他用药均相同,为咪达唑仑0.1mg·kg(-1),丙泊酚2mg·kg(-1),阿曲库钱0.5mg·kg(-1);麻醉诱导后: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F组持续吸人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拔管时(T4)的MAP,HR,记录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等.结果 2组T0,T1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T2,T3,T4的MAP,HR均低于F组(均P<0.05);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均少于F组(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较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静吸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Narcotrend监测指导调节麻醉深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乳腺癌根治切除术成年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Narcotrend监测组(N组)。各组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对照组安置Narcotrend监测电极、不行记录,N组持续记录Narcotrend指数。对照组根据临床体征(血压、心率、体动等)调节麻醉深度,N组按维持Narcotrend指数值为D0(N组)调节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输注速率。记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计算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减少、睁眼及拔管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中,Narcotrend指数指导调节麻醉深度下,丙泊酚用量减少、麻醉恢复迅速;Narcotrend指数能及时有效反映麻醉深度,有利于全身麻醉患者复苏。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锐  林剑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41-3042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瑞芬太尼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70kg,分为A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B组(瑞芬太尼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以芬太尼3.5μg/kg,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A组于诱导后以芬太尼0.01μg/(kg·min),瑞芬太尼0.1~1.0μg/(kg·min),异丙酚5~6mg/(kg·h)泵注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0.1~1.0μg/(kg·min),异丙酚5~6mg/(kg·h)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较B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可预防单独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Ⅲ级择期髋关节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1~2μg/mL,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h),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μg/(kg.min),S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维持BIS值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 min(T2)、切皮(T3)、骨膜剥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0.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0.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 min 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12.
曾少林 《临床医学》2013,33(1):76-77
目的 旨在研究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安氟醚用于脑功能区手术麻醉维持在唤醒试验中的特点.方法 38例行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后麻醉维持给予瑞芬太尼0.2 μg/(kg· min)和丙泊酚5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复合1%安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调整给药剂量.手术医师要求唤醒前20 min停止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和氨氟醚吸入,呼唤患者按照指令运动手足.记录实施术中唤醒时停药到自主呼吸开始的时间(T1)和自主呼吸开始到对指令有反应的时间(T2)、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苏醒质量、术后随访唤醒期间痛苦记忆.结果 所有唤醒试验均呈阳性,唤醒质量二级以上达到86.83%,表明有较好的唤醒质量.唤醒试验时间T1为(4.1±2.1)min,T2为(4.5±2.2) min,表明唤醒较快.在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术中血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较低的水平,停药时、唤醒时、再次加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在整个手术中都非常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一例发生癫痫、高碳酸血症,无一例因术中颅内压过高出现脑膨出而终止手术或切除部分脑组织的情况,术后随访无一例有术中痛苦回忆.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安氟醚联合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可实现安全快速的唤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小儿眼科手术无肌肉松弛剂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眼科手术小儿患者10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咪唑安定25μg/kg,阿托品0.01 mg/kg,入睡后在依次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μg/kg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库溴铵0.12 mg/kg,观察组不使用。待患儿下颌松弛,明视下经口插入气管导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 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记录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评价麻醉效果、气管插管条件。结果: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效果、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道解剖正常的眼科手术患儿,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无肌肉松弛剂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03-190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颅脑损伤患者96例,依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T0、T1、T2、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T1、T2、T3时间点,观察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肖敬波  方军  王胜斌 《临床医学》2009,29(10):26-27
目的探讨气管内全麻联合控制性降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的患者全部采用全凭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采用控制性降压等方法处理。结果30例患者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控制性降压恰当。术中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无麻醉及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并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0例进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40例)和芬太尼组(F组40例).R组和F组分别使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比较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血压、心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结果 R组麻醉后收缩压、心率均低于麻醉前,且低于F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F组内=58.306、P组内=0.000,F姬=142.450、P交互=0.000,F组间=7.417、P组间=0.010;心率:F组内=41.512、P组内=0.000,F交互=269.103、P交互=0.000,F组间=39.703、P组间=0.000.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F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5±1.3) min与10.7±3.1)min,t=3.011,睁眼恢复时间(13.5±3.2) min与(18.3±5.2) min,t=2.611,拔管时间(24.4±5.5) min与(29.2±7.1)min,t=2.696;P均<0.05].两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麻醉中比芬太尼安全有效,且术后恢复快,是该手术麻醉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0.12mg/kg、瑞芬太尼2μg/kg按顺序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试验组(R组)经静脉持续微泵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和异丙酚4~8mg/(kg.h);对照组(C组)以1%~2%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R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OA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诱导前比较,R组SBP、DBP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HR在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术毕明显减慢(P<0.01);C组在气腹后5minSBP、DBP明显增高(P<0.01),HR在气腹后5min、气腹毕明显增快(P<0.05或P<0.01)。组间比较,R组SBP、DBP在气腹后5min明显低于C组(P<0.01);HR在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术毕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R组术后恶心呕吐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25例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25例.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 min、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 min时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记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丙泊酚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平稳,各个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醚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气腹后30 min及拔出气管导管后3 min时明显高于基础值和丙泊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丙泊酚组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1.5)、(4.9±1.l)min,t=10.56,P=0.02;(12.9±2.4)、(6.8±1.2)min,t=12.36,P=0.01].结论 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安全可行,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和芬太尼组(Ⅱ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维持Ⅰ组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Ⅱ组采用间断推注芬太尼+持续泵注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切头皮后、钻颅骨时、拔管即刻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切头皮后、钻颅骨时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增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其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选取拟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给予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B组给予持续泵注丙泊酚及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