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切除的主要适应症为外伤性脾破裂,其次为各种血液造血系统疾病,其他为脾本身的病变,如游走脾、脾囊肿、脾动脉瘤和脾脓肿等。然而,在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和大量腹水时,并且child肝功能分级A、B二级的中期患者,本院采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治疗门脉高压症有一定的疗效,现将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1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3例均为男性,年龄35~49岁,术前均有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其中12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休克,反复出血2~8次,出血量为2...  相似文献   

3.
随着血管外科研究的不断深入,门体静脉断流加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逐渐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我院自1991年3月-2002年3月共收治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PHT)22例,联用食管下端胃底外周血管离断加脾切除术(Hassab手术)及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44岁。发现乙型肝炎 10年 ,3年前 CT诊断为肝硬化。无呕血及痔出血史 ,来我院治疗。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颈、胸、面部见蜘蛛痣 ,可见肝掌 ,胸腹壁无浅表静脉曲张 ,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 4.0 cm,腹部移动性浊音 ( ) ,下肢浮肿。化验检查 :Hb86 g/L ,WBC2 .6× 10 9/L ,PC6 0× 10 9/L ;AL T41U/L ,AST 6 9U/L ,AST/AL T比值 1.6 8,AL P 139U/L ;HBs Ag ( ) ,HBc Ab ( ) ;蛋白总量 5 9g/L ,A 2 7g/L ,G32 g/L ,A/G比值 0 .84;食管 X线钡餐及胃镜均未见明显静脉曲张。临床诊断 :肝炎后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保留脾上极及拉氏神经的门奇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保留脾上极及拉氏神经的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病人27例(保留组),并与条件基本相似的3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比较,均随访2~4a。结果:术后各种程度的感染和易感性:保留组为148%,对照组为219%,复发出血率为:保留组37%,对照组13%,进食后腹胀为:保留组74%,对照组252%,胃潴留为:保留组0,对照组156%,轻度脾亢为:保留组26%,对照组为0。结论:保留组术式克服了脾亢并能保持脾的免疫功能;残脾腹膜后固定形成新的侧支循环;避免了“脾胰虹吸”现象发生,确保胰腺激素入肝;并能降低食道胃底局部压力,保存了胃的正常排空功能,使处于低血容量的胃粘膜迅速恢复,防止再出血、脑病及肝功能恶化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院近年对73例门脉高压症病人施行脾切除或/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症的双介入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病人的双介入治疗及护理。方法 我们分析了23例CPH的患者,应用胃冠状静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及加强临床护理。结果 20例(86.9%)CPH患者半年未出血且其它症状明显好转,3例CPH患者出血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双介入治疗和护理对CPH有效,特别是对出血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形成机制。方法:通过制造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fl静脉、脾静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变化,术中测量脾髓压的变化。结果:门静脉高压犬脾髓压明显升高,门静脉内径、血流量轻度增加,最大血流速度轻度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脾静脉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量均较正常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脾脏存在血流高动力循环,可能在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4岁.发现乙型肝炎10年,3年前CT诊断为肝硬化,无呕血及痔出血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颈、胸、面部见蜘蛛痣,可见肝掌,胸腹壁无浅表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0cm,腹部移动性浊音( ),下肢浮肿.化验检查:Hb86g/L,WBC 2.6×109/L,PC 60×109/L;ALT 41U/L,AST 69U/L,AST/ALT比值为1.68,ALP 139U/L:HBsAg( ),HBcAb( );蛋白总量59g/L,A 27g/L,G 32g/L,A/G比值为0.84;食管X线钡餐及胃镜均未见明显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性发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症是因肝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肝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临床综合征。脾切除术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手术方法.但手术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肝昏迷及再出血等,其中发热与感染是脾切除术后较为突出的问题。国外报告,发热39-40℃持续2w以下的为8.8-49.2%,可见对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几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门脉高压术后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后一般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认为做好术后的病情观察和实施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首次出血病死率约为20%~40%,2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降低门静脉和曲张静脉内压力是终止出血的晕要措施,选择内科保守或是外科手术治疗,生存率相近。因出血患者一般是终末期肝病,肝功能不佳,手术耐受性差,急诊手术的病死率可达50%。在患者严重失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药物治疗也被广泛采用作为临时急诊止血措施,为进一步的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止血创造条件。高龄患者,肝功能C级,心、肺功能差或伴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既不能手术,也不宜内镜治疗,只能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1936年Rousse lot等在肝硬变患者剖腹术中发现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周围静脉压力,于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命名开始广泛应用,门静脉高压症(PHT)是由于功能性或器质性门静脉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所致,临床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黑便)腹水等门脉高压症(PHT)是临床常见的综合症。1880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Banti首先描述,至1902年Gilbert倡用"门脉高压症"(PHT)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迄今已达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78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分别采用静脉使用生长抑素、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加口服去甲肾上腺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和内镜直视下进行曲张静脉套扎术等止血方法的护理。方法书写完整护理病历,根据4种不同止血方法制定特殊护理措施。结果病人临床止血效果良好。结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扩容、止血至关重要,而4种止血治疗的特殊护理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谢娜  闵鹏秋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2,17(4):581-581
门脉高压性胃病也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命名、内镜组织学分类、病理基础、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1 PHG的内镜分类及定义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常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约占80 % 〔1〕,但也有 30 %的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由门脉高压性胃病所引起〔2〕。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 ,以往曾被称为“胃炎”、“糜烂性胃炎”、“酒精性胃炎”、“胃粘膜充血”、“出血性胃炎”等。 1 985年 ,McCormark等〔1〕研究发现 ,此病发现为胃粘膜和粘膜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检查的意义。方法 使用电子胃镜观察 2 41例肝硬化病人。结果 发现曲张静脉的部位、类型、程度、合并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手术前后的改变。结论 胃镜检查对门脉高压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门脉高压症治疗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症是指门脉系统血流受阻和 (或 )血流量增加 ,导致门脉及其属支内静脉压升高。临床上主要见于慢性肝病 ,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和腹水形成 ;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正常门静脉压力 (Ppv)为 5~1 0mmHg,Ppv或肝静脉嵌塞压 (WHVP)大于 1 2mmHg即为门脉高压。正常人肝窦内压力极低 ,肝窦内压与下腔静脉压力之差小于 5mmHg ,当腹腔内压增高时 ,下腔静脉压和Ppv均增高 ,两者的压力梯度不变 ,因此用Ppv或WHVP大于下腔静脉 5mmHg以上 ,是诊断门脉高压的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血管移植物PTFE在分流道的通畅率,分流口径对向肝血流的影响以及减压效果和并发症。方法:用内径10mm普通PTFE和带支撑环的PTFE先后为12例及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进行了门腔静脉间的H型分流术,其中肝功能在ChildA级13例,B级5例,C级2例。平均年龄43.4岁。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7.2月,脑病I~Ⅱ级2例,无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术后门脉系统彩色多谱勒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向肝血流量无明显影响,分流道通畅率90%,普通PTFE血栓形成2例。结论:该技术在减低门脉压力,保证向肝血流,预防再出血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结果。其中带支撑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19.
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又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具体有分流术和断流术。有研究120表明,分流术易引发肝性脑病,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且手术条件较高,对相关器械的要求较为严格,临床应用已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易受限制。作者采用断流术对本院收治的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治疗,并总结相关的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简称LS)因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及术后生活质量良好,深受好评,并得到广泛开展。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之一。但门静脉高压症施行巨脾切除术,术中常出现凶险,镜下难以控制,属高危、高难手术。2003年3月~2008年6月,我科对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行LS,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病情恢复顺利,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