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序参量是协同学用以描述一个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概念,序参量的变化可以刻画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人体系统作为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体,其中也包含着协同的原理和规律,人体系统中的某些现象、机制同样可以借助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认识.中医学在研究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时,抓住了控制人体系统自组织演化方向的根本力量--阴阳,认为人体系统所表现出的生、老、病、死各种不同的演化状态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各种宏观有序结构生成的前提和基础;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维持自组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结构失稳的根本原因;阴阳变化是人体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度量;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临床实践调控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基于生命物质的“实体-场”二象性假定明确提出“人体是‘精-气-神’三位一体的复杂巨系统”,并指出“气”在人体中可能有“序参量”的作用,“神”是人体的功能,狭义的“神”是经过大脑“精-气”系统处理的信息,它有物质载体,可以反作用于人体,也可能作用于外界。由此出发可进一步探讨中医和气功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序参量是协同学用以描述一个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概念,序参量的变化可以刻画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人体系统作为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体,其中也包含着协同的原理和规律,人体系统中的某些现象、机制同样可以借助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认识。中医学在研究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时,抓住了控制人体系统自组织演化方向的根本力量——阴阳,认为人体系统所表现出的生、老、病、死各种不同的演化状态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各种宏观有序结构生成的前提和基础;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维持自组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结构失稳的根本原因;阴阳变化是人体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度量;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临床实践调控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临床体会安徽省界首市中医院(236502)韩进军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医院戴灵华关键词养生,补气,填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我国古代养生家根据自然界四时变化规律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及五脏盛衰的特定状...  相似文献   

5.
试析正常人体的昼夜行为状态--"昼精而夜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经>睡眠-觉醒理论出发,系统论述了正常人体的昼夜行为状态为"昼精而夜瞑".经过分析归纳认为这种状态是人体广义之神运动的自然体现;是人体是阴阳之气交感作用的结果;狭义之神对"昼精而夜瞑"具有巨大影响.为失眠症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是养"三宝"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神阙、气海、关元的定位关系及其所反映的精气神理论,以及它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性,从腧穴定位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入手,重点分析了气海穴定位分寸的深刻含义并不在于石门上或阴交下半寸,甚至也不在于脐中下或关元上一寸半,而是在神阙与关元之中点。由此进一步论述了神阙、气海、关元的主治特征,阐明了精、气、神是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精是人体生命的内在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物质的内在规定性;神是人体生命的外在活动表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气为二者之中介、之往使。精为肾所主,神为心所主,气动于脾胃肝肺之中。精神之间气为之使,脾胃化之,肝肺运之。是故神中有精,精中有神。精神互涵互蕴,全赖于气化运行。否则,无神之精,是为死精;无精之神,是为浮神。脐腹摄纳气机,以御神气,以化精气;以神御气,以精化气。精气神三家合和,百病不治自消矣。中医学养生保健之关键即在于固摄精关,充实气海,谨守神阙,即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相似文献   

8.
以中医"神"理论为指导,探求人体之"神"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古今中医有关"神"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分析,概括出"神"的涵义、生理功能以及"神"的健康状态和养护方法。认为人体之"神"与健康密切相关,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主宰作用,是人体健康的根本,"神"的健康状态是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养"神"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围绕"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展开的注解有很多,然诸家并未明确指出阳气的升降与"精""柔"的相互关系。因阳气升降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其主要分布状态亦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即魂、神、魄、精。笔者主要是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阳气升降思想的角度,阐述阳气在升降时空状态下的分布特点与"魂、神、魄、精"的生成路径,说明阳气升降对"神""筋"的影响:阳气按序升降则"魂、神、魄、精"的生成路径稳固,因而神、筋得养;阳气升降失序,即阳升太过或不及则魂、神、魄、精的生成不足,即少"精"失"柔",而神、筋不得所养,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识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由此也可推断出阳气升降与"精""柔"的关系,"精"为阳气按序得降的结果,"柔"乃阳气按序得升而作用于人体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以“脾失健运,五脏虚衰,髓海失养”为主要病机,“周身疲劳,髓海空虚”为具体表现。《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记述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该论述为后世理解人体阳气“状态”及对应“功用”提出了纲领性指导。津沽脏腑推拿作为CFS的治疗手段之一,借助手法调节腹部脾胃,进而影响清阳生发,达到调治周身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可以从“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角度重新思考津沽脏腑推拿治疗CFS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1.
内丹修炼是道教炼养方术的最高成就。它从调神入手,强化神对气和形的主导作用,追求精、气、神的和谐统一状态,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道教内丹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心身医学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闲暇之际,随手翻阅古医籍《寿世保元》,书中一首七律跃然眼前。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热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细读详审,此乃养生益寿之诀。诗中“惜气存精更养神”,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衰则神衰。神,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  相似文献   

13.
基础理论类样稿神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综合,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狭义指精神意识活动。神以先后天的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篇》“两精相搏谓之神。”又《灵枢·平人绝谷篇》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凡神气充旺,一般说明脏精充足而机能协调;若神气涣散,说明脏精将竭而气机衰敗。《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火①生命的动力,为阴气所化。如“君火”、“相  相似文献   

14.
《养真集》在对于衰老的论述中指出:"人有三宝:曰精、曰气、曰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这充分说明.在人体生命中,"精"、"气"、"神"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三宝固?《养真集》又云:"精何以不竭,必也远色乎。气何以不泄,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离,必也无欲乎。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神自留矣,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精不可以漏失,还精补脑则精不漏矣"。这就是说如果能将"色"、"言"、"欲"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即能三宝固。张景岳在《类经》中又说:"善养生者,…  相似文献   

15.
<正>生命运动的气机表现为升降出入,养生如果能保证升降出入气机的正常运转,生命就处于正常状态,也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气机升降出入可分为三个环节:物质和能量的进入、物质和能量的排出、物质和能量的升降。养生也就是针对这三个生活环节的养生:即进养、排泻和其他生活的调适。1、进养。人体必须依赖外界获得生命的物质基础。《寿亲养老新书》认为饮食是人体精气神的基础。通过配膳与加工改善食物的质、量以及色香味形,则有利于进养。其他获得物质和能量的途径还  相似文献   

16.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之气顺应天地之气而升降出入,中医学以气机升降出入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其序则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发生病变。明辨脏腑气机的升降特性,顺应其规律,合理用药,调和气机,使之升降有度有序,是中医治疗脏腑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则。卢秉久教授潜心医学二十余载,涉猎群书,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对肝病治疗见解独到,辨证用药常中有变,疗效卓著。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卢师注重气机变化,遣方用药中善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以调畅气机的思想贯穿疾病的治疗始终,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17.
身体健康的根本是什么?在于心情喜悦,轻松愉快。中医、气功认为,人的生命是精(形)气神三者的统一整体。三者之中形体(精)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础;神(心意)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气是人生命活动的特殊物质。它充斥周身,把形和神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人体生命运动实质是在心神统帅下气机的升降开合运动。升降保持体内的平衡,开合维持人与大自然的平衡。气和则身心健康,但气机的中和调畅,全赖人的精神情绪稳定。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统帅和调节作用。情绪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正如庞明老师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相似文献   

18.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的重要思想观念.形指人体构成形体的物质,神指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在内的生理活动.形神一体观强调人体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形与神在生理状态下相辅相成,在疾病状态下相互影响.气在形与神的统一中起到媒介的作用,通过气机与气化协调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形、神与气应当兼顾.郭维琴教授认为,...  相似文献   

19.
“形动”和“神静”是中医养生学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养生方法。历代中医学家在养生方法中常常会强调,“形宜动,神宜静”,即人的形体需要适当的运动,而“神”则需要静养。中医学认为,形动有益於人体气血运化,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正常;神静亦有益于人体养精养形,阴阳调和,精气血旺盛;形动和神静二者结合适宜,则可延年益寿、却病防癌。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身.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为疾病与衰老之原因.为此,重视保养精、气、神这“三宝”是长寿的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