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扑疟喹啉曾用于检定铬(Ⅵ)、钒(Ⅴ)、碘酸根等离子,其同类氨基喹啉,伯胺喹啉,最近曾用于铈(Ⅳ)的检定.本文报导在0.08N硫酸介质中,伯胺喹啉与九十五种离子的作用,金(Ⅲ)与伯胺喹啉最适反应条件,反应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法是金的特效检定,有八十多种其它离子均不干扰直接检出0.4微克的金,故在点滴分析中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伯胺喹啉与九十五种离子的反应实验表明,于九十五种离子中,伯胺喹啉仅与金(Ⅲ)和铈(Ⅳ)作用显紫色,而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报导了新有机试剂伯胺喹啉在微量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快速.在室温下或沸水浴中,试剂仅与Au~(3+)、Ce~(4+)、CrO_4~(2-)、VO_3~-、IO_3~-、IO_4~1作用,溶液呈紫红色.有色反应可有效地用作这些离子的微量检定和光度测定.伯胺喹啉又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且在某些掩蔽剂存在下可作为Au~(3+)、Ce~(4+)、CrO_4~(2-)、VO_3~-的特效试剂.文中亦列出了上述六种离子的检定条件、灵敏度、吸收光谱、显色酸度及基本光度性质等.  相似文献   

3.
13β-乙基-3-甲氧基-甾-1,3,5(10),9(11)-四烯-17β-醇(Ⅰ)经硼氢化氧化,除主要产物112α-羟基物(Ⅱ)外,还分离得到11β-羟基物(Ⅲ),9β-氢-11α-轻基物(Ⅳ),9α-羟基物(Ⅴ)和9α-羟基物(Ⅵ)。(Ⅳ),(Ⅴ)和(Ⅵ)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1、本文报告锌试剂在不同pH(1~10)条件下及邻-菲绕啉存在下与67种离子反应的试验.2、作者对锌试剂与镉(Ⅱ)、汞(Ⅰ、Ⅱ)、金(Ⅲ)、锰(Ⅱ)、钒(Ⅴ)、银(Ⅰ)及镁(Ⅱ)新显色反应的pH范围和灵敏度进行了测定.3、本法曾用于药品和废水中铜(Ⅱ)、锌(Ⅱ)、钒(Ⅴ)、钴(Ⅱ)和锰(Ⅱ)的检定,方法灵敏,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吗啡(morphine)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下降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7):假手术组(Ⅰ组),坐骨神经慢性卡压(CCI)+生理盐水(NS)1组(Ⅱ组),CCI+5氮杂胞苷(5-aza)组(Ⅲ组),CCI+NS2组(Ⅳ组),CCI+NS+morphine组(Ⅴ组),CCI+5-aza+morphine组(Ⅵ组)。Ⅰ、Ⅱ、Ⅳ、Ⅴ组手术后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NS,Ⅲ、Ⅵ组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5-aza(10μmol)。CCI后21d取Ⅰ-Ⅲ组脊髓腰膨大检测总体甲基化和μ阿片受体(MOR)mRNA水平;Ⅳ-Ⅵ组鞘内注射10μlNS(Ⅳ组)和30μg吗啡(Ⅴ、Ⅵ组),注射后0,15,30,45,60min测定机械和热痛阈。结果:Ⅱ组脊髓甲基化水平高于Ⅰ、Ⅲ组,MOR表达水平低于Ⅰ、Ⅲ组,Ⅰ、Ⅲ组之间无差异;Ⅴ、Ⅵ组鞘内给予吗啡后30min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均高于Ⅳ组,Ⅵ组最高。结论:DNA甲基化可能降低了CCI大鼠脊髓MOR表达,从而影响了阿片药物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远志Polygalatenuifoli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uifolisideB(Ⅰ),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Ⅱ),polygalaxanthone Ⅲ(Ⅲ),7-O-methylmangiferin(Ⅳ)和lancerin(Ⅴ).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远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远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D.pedicellata中分离出三个新化合物,一个查尔酮,isodidymocarpin-A(Ⅰ)和两个黄酮,didymocarpin(Ⅱ)和didymocar-pin-A(Ⅲ)。其结构已经确定。本文介绍有关Ⅰ和Ⅱ转变成Ⅲ的工作。将Ⅰ用硝酸氧化得2′,5′-二甲氧基-4′-羟基-3′,6′-喹啉并查尔酮(Ⅳ),再经二氯化锡还原得6-甲氧基-5,7,8-三羟基黄酮(Ⅴ),后者甲基化得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Ⅵ),经硝酸氧化成6,7-二甲氧基-5,8-喹啉并黄酮(Ⅶ),后者用亚硫酸钠还原得Ⅲ。Ⅱ甲基化得5,6,7,8-四甲氧基黄酮(Ⅷ),经硝酸氧化得Ⅶ,后者再经亚硫酸钠还原得Ⅲ。令人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8.
泽兰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泽兰(Lycopus lucidus Turcz.)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方法:采用现代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1HNMR、13CNMR等)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Ⅰ)、β-谷甾醇(Ⅱ)、桦木酸(Ⅲ)、熊果酸(Ⅳ)、乙酰熊果酸(Ⅴ)、胆甾酸(Ⅵ)、齐墩果酸(Ⅶ).结论:除化合物Ⅲ、Ⅳ、Ⅶ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板蓝根不同部位提取物,即30%醇沉多糖Ⅰ、50%醇沉多糖Ⅱ、70%醇沉多糖Ⅲ,及板蓝根水提取液的大孔树脂水洗脱部位Ⅳ、10%醇洗脱部位Ⅴ、30%醇洗脱部位Ⅵ、50%醇洗脱部位Ⅶ,以及分得的单体落叶松脂素-4,4'-二-O-β-D-二葡萄糖苷(CB) Ⅷ、异落叶松脂醇Ⅸ的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活性.方法 采用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体内实验,通过计算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等,综合检测板蓝根提取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结果 Ⅱ、Ⅲ、Ⅳ、Ⅴ、Ⅵ、Ⅶ、Ⅷ及Ⅸ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Ⅳ、Ⅴ、Ⅵ、Ⅶ、Ⅷ及Ⅸ可减少感染小鼠死亡率;同时Ⅱ、Ⅵ、Ⅶ及单体Ⅷ可明显降低肺指数(P<0.05),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4%、28.5%、30.5%和34.0%.结论 板蓝根有效组分Ⅱ-Ⅸ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提示其中化合物CB可作为抗病毒的主要有效及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共分得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芹黄素(Ⅰ)、6-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Ⅱ)、香豆酸(Ⅲ)、对羟基苯甲酰香豆酸酐(Ⅳ)、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Ⅴ)、cartormin(Ⅵ)和羟基黄色素A(Ⅶ).结论:化合物Ⅳ为红花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山银花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找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药效物质基础,评价金银花类药材的质量.方法:应用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利用各种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木犀草素(Ⅰ),槲皮素(Ⅱ),苜蓿素(Ⅲ),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Ⅳ),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Ⅴ),芦丁(Ⅵ),金圣草素 -7-O-新橙皮糖苷(Ⅶ),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Ⅷ).结论:Ⅲ,Ⅳ,Ⅵ,Ⅶ,Ⅷ为从本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它均系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MRI成像特点及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43例,术前均行颈部MRI检查,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按颈部分区定位.同期行颈清扫术并将淋巴结分区送病理检查,MRI标记的可疑淋巴结做病理对照,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其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MRI标记阳性淋巴结210枚,术后病理证实194枚,阳性率为92.4%.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285枚,病理证实的MRI标记阳性的淋巴结占手术标本中阳性淋巴结的比例为68%(194/285);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Ⅱ、Ⅲ、Ⅳ、Ⅴ、Ⅵ区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Ⅵ区的阳性率最高,在Ⅴ区的阳性率最低.结论 (1)MRI对转移淋巴结的鉴别有较高的灵敏度,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颈Ⅵ区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的重要部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无论有无颈部淋巴转移,对颈Ⅵ区进行清扫十分必要.(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由甲苯转化成对-甲基苯甲醛(Ⅰ),经Claisen-Schmidt反应制得(Ⅱ)后溴化得(Ⅲ),再以相转移催化法进行烃基化得(Ⅳ),最后水解、酸化得到(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天麻中的强极性成分。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柱结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光谱分析及理化常数比较鉴定结构。结果 从天麻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部位及20%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酸单乙酯(Ⅰ)、尿苷(Ⅱ)、腺嘌呤(Ⅲ)、肿根糖A(dactylose A,Ⅳ)、尿嘧啶(Ⅴ)、酪氨酸(Ⅵ)、N2-(对羟苄基)-鸟苷(Ⅶ)、1-异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4-(β-D-吡喃葡萄糖氧)苯甲醛(Ⅸ)、对羟基苯甲酸(Ⅹ)。结论 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天麻核苷(gastronucleoside),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天麻首次报道成分。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4,(9):1247-124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三种临床活动性评分系统与LN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LN患者经肾脏病理活检后明确诊断及病理分型,对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SLEDAI2000、BILAG2004、SLAM评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0例LN患者中,系膜增生型(Ⅱ型)最多见(占47.7%),其次为弥漫增生型(Ⅳ型),占25.5%。2肾脏病理评分结果显示:LN的半定量评分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对应关系,在AI评分中以Ⅳ型评分最高(79分),其次为Ⅲ和Ⅴ型(49分),其次为Ⅲ和Ⅴ型(47分),Ⅵ型37分),Ⅵ型34分,Ⅰ和Ⅱ型为14分,Ⅰ和Ⅱ型为12分,Ⅳ型和各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I评分中以Ⅵ型评分最高(62分,Ⅳ型和各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I评分中以Ⅵ型评分最高(68分),Ⅲ、Ⅳ、Ⅴ型28分),Ⅲ、Ⅳ、Ⅴ型24分,Ⅰ和Ⅱ型小于2分,Ⅵ型与各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Ⅴ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LEDAI2000评分在Ⅰ和Ⅱ型LN中与其他两种评分系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病理评分AI相关性好。4BILAG2004评分在Ⅳ型LN中与其他两种评分系统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AI相关性好。5Ⅲ、Ⅴ和Ⅵ型LN在三种评分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Ⅳ型外,其余各型的临床评分与肾脏病理评分相平行,而三种评分系统与CI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N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SLEDAI2000评分可较客观的预测轻型LN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理活动性,在LN患者病理活动性评估方面BILAG2004评分系统优于其他两种评分方法,能较客观的评估和预测重症狼疮的病理活动性,为病理分型不同的LN患者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艳  黄经河  黄贤  叶舒 《广西医学》2012,34(9):1276-127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56例(共267眼)DR患者,其中Ⅰ期病变69眼,Ⅱ期76眼,Ⅲ期65眼,Ⅳ期36眼,Ⅴ期13眼,Ⅳ期8眼.Ⅰ~Ⅱ期及部分Ⅲ期患者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为主;视网膜出现无灌注区的Ⅲ期和Ⅳ期以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为主,Ⅴ期和Ⅵ期以手术为主.结果 156例(共267眼)患者中显效65眼(24.35%),有效188眼(70.41%),无效14眼(5.24%).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并积极、多方面、长期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以普及的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 var.schensiana)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及药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 - 18、凝胶Sephadex LH - 20、HPLC等色谱方法对香椿子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子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苯乙醚(Ⅰ),山萘酚-3 -O-α-L-吡喃鼠李糖苷(Ⅱ),(2E,6E,10E) -3,7,11,15- tetramethylhexadeca -2,6,10 - triene -1,14,15 - triol(Ⅲ),eudesm -4(15) -ene - 1β,6α - diol(Ⅳ),ficusesquilignans A(Ⅴ),ficusesquilignans B(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从腺梗議莶地上部分分到5个化合物,根据IR、1H,13CNMR和MS等光谱测定鉴定为二香草基四氢呋喃(epoxyligna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丁香醛(syringic aldenyde,Ⅲ)2-氨基-3(3′-羟基-2′-甲氧苯基)-1-丙醇[2-amino-3(3′-hydroxy-2′-methoxyl phenyl)-1-propanol,Ⅳ],D-甘露醇(D-mannitol,Ⅴ),其中Ⅰ,Ⅲ,Ⅳ和Ⅴ系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得到.  相似文献   

19.
石菖蒲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石菖蒲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harmadex LH-20柱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根茎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细辛醚(Ⅰ)、α-细辛醚(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Ⅳ)、galgravin(Ⅴ)、veraguensin(Ⅵ)、2,4,5-三甲氧基苯甲酸(Ⅶ)、桉脂素(Ⅷ)。结论化合物Ⅴ、Ⅵ和Ⅷ为首次从菖蒲属植物中分得,并且是首次从菖蒲属植物中分得单环氧、双环氧木脂素类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药桂郁金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zedoarolide B(Ⅰ),zedoarondiol(Ⅱ),zedoalactone A(Ⅲ),alismoxide(Ⅳ),isozedoarondiol(Ⅴ),curcumenol(Ⅵ)和β-谷甾醇(Ⅷ).结论 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