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传统医药》2006,(11):87-87
刀豆 味甘、性温,具有暖脾胃、下气、益肾、补充元气的作用。追用于气滞、打嗝、胸闷不适、腰痛等症状。嫩刀豆用来煮或制成酱菜不仅味道鲜美,还有温补的作用;老刀豆则对打嗝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古今文献资料,综述了山药别名、食用历史、营养价值、食疗价值及食用宜忌.  相似文献   

3.
遗尿症虽多为肾元不足,下焦虚寒,然中气不足所致者亦不少见。古代文献对此早已有论述,《灵枢·口问篇》:“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李东垣认为此症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不仅提出“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且在治疗上也有精辟见解,其曰:“脾肺气虚不能约束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清楚、明确的关键一步。辨证不清治疗不但无功,反而会加重病情。兹举一临床病例说明。51岁的女患者李某某,患多发性骨髓瘤1年,化疗3次病情未见缓解。患者述自其父亲去世后,她心中非常悲痛,日久忧郁遂得此疾。患者不适症状繁多,以腹胀为主诉。刻下症见腹胀腹痛,泻后痛减;胸闷,喜深吸气;乏力,说话多即感劳累;五心烦热,口干,手足麻木;巅顶痛,遇寒加重;纳差,小便不畅,大便成形;失眠,烘热汗出,畏寒畏热;口舌生疮,舌质暗红,舌中后部苔黄  相似文献   

5.
山药又名薯蓣、怀山药,系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近3000年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历史.我国各地都有产出,而以河南新乡地区出产的怀山药最著名,曾作为贡品进奉皇帝. 山药味甘,性平,无毒.人肺、脾、肾经.我国历代医家盛赞山药是“理虚之要药”,“滋补药中之无上之品”,并提倡“多服常服”.  相似文献   

6.
<正> 某日,给中阳虚惫、脾气不升的余、罗二患者同施补中益气汤,少佐谷麦芽、砂仁等醒脾消食之品。5日之后,罗某不复来诊,余即登门询访。得知其首剂服下,不多时觉热腾骨蒸,遍身烘热,及至头目眩晕,如酒醉状,以为药不对证,故停后服。并谓前医方服后亦如是(前方乃补中益气汤原方)。后从余姓患者得知,服药半小时许,如临热境,身体似随热气飘然上升,渐渐发为寒热;自疑为汤药热服之因,即覆被安息,移时朦胧入梦,醒后却快然,复剂亦有是状,但情形稍逊。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服用本方后,病人多有诸如遍身烘热,头目眩晕,甚则寒热顿起,如酒醉状等反应,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东垣补中益气汤,原为劳倦内伤,脾胃虚衰之证而设,为“甘温除热”的著名方剂。然而,既然本方能疗阴火、除湿热烦渴,  相似文献   

7.
远安 《养生月刊》2020,(3):248-249
二芪,即指中药中的黄芪、红芪,二者均有补中益气之功,为常用的补气类药,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芪。二者由于产地出身不同,故临床应用还是有些许区别。黄芪,又名黄耆、北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中医学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慢性肝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症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丸,是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创立的,治疗饮食劳倦,脾胃气弱,内伤寒热之证。症见头昏自汗、少气懒言、脉虚大等症。现代则广泛用于各种虚证疾患,诸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近年来报道治疗白血病。特别是对无力性疾患,诸如肝、肾、子宫等内脏下垂,疗效甚佳。还可用于: 1.治疗老年气虚感冒 研究证实,对感冒易感者,本品既能提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肩臂、肩胛骨旁及上肢远端疼痛或麻木,同时伴有头晕目眩,半侧或后侧头痛,神倦乏力,饮食不馨,大便干结或溏薄,甚则出现下肢瘫痪等症状。中医临床一般将本病分为痹痛型、眩晕型、瘫痪型。补中益气法主要适用于眩晕型及痹痛型,而临床亦是以此二型为多见,瘫痪型极为少见。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往往或重局部解剖的病理改变,行牵引或手术治疗;或重症状表现,行局部封闭、理疗等对症处  相似文献   

11.
1 尿频邹某,女,14岁,学生。1986年9月23日发病,始见小便频数、日十余次,略感坠涩,诊为泌尿系感染以大量抗菌素治疗后,仅坠涩缓解,仍尿频,并日趋势重。1986年10月17日来我院门诊,尿频严重,不到一小时即小便一次,但量少淋漓不尽,整天浸湿衣裤。伴有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动则汗出,食纳欠馨。诊见面色(白光)白,少气乏力,精神萎靡,舌淡苔薄,脉细弱。综析脉证乃由脾肺气虚,不能约摄水道。拟补中益气、升阳固涩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山茱萸水煎服。五剂后尿频缓解,见获初效,改用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而愈。按:尿频症有寒热虚实之分,多以湿热蕴结为患,故常以清热利湿论治。本例系中气虚弱,固摄无力所致,其小便频少淋漓不断,实为气虚失固,约束无权,故以补中益气而效。  相似文献   

12.
报道,农妇谢某49岁,1987年夏就诊诉:去年秋起小溲如乳水,白带多,色黄,淋沥不绝。检查:发育如常,中度贫血外观。舌苔薄白,脉略数。心肺听诊(-),肝区轻度压痛,脾肋下约3横指(13岁患血吸虫病,已治愈),压痛。未见腹水,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常规肉眼所见如米浴水样,乳糜定性+,WBC0~1,RBC0~2。BP12.3/5.33kPa。妇检发现宫颈糜烂。两次涂耳垂血片未检出微丝坳。辨为脾虚气弱,湿浊留滞。拟补中益气,健脾渗湿。处方:黄芪、党参各20克,当归、生地黄、白术各15克,赤茯苓、萆薢、苡米各10克,橘皮(不去白)6克,甘草4克,莲子(不去心)30克。5剂,姜枣为引。药后脉匀较前有力,血压13.3/7.73kPa。加前仁6克,续进5剂。三诊自我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冲剂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冬萍 《中草药》1999,30(8):588-589
补中益气冲剂是我院在经典处方基础上加减剂型改革研制而成的冲剂,使用多年,疗效确切、稳定。本冲剂由以黄芪为主的10味中药组成,成分复杂,相互干扰严重,因而质量控制难度大。本文对成药中黄芪甲苷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1仪器与试药岛津CS-9000型薄层扫描仪,微量毛细管(DrummondCo),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天津制胶厂),黄芪甲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补中益气冲剂(本院制剂室)。所用试剂均为析纯。2实验条件2.1层析条件:吸附剂为硅胶G-0.15%CMC-Na薄层板(10×20cm…  相似文献   

14.
颜×,女,21岁。1988年9月4日诊。面部起较多的高粱粒大淡红色丘疹二年余,某院诊为(?)疮,迭经中西药治疗罔效。察其疹红略白,压迫时有少许胶冻状分泌物排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部炎症包括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鼻病,与中医学的"鼻渊"、"脑溺"等病相似,此类疾病多由急性阶段治疗不当,或迁延失治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及补中益气丸交替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交替服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对照组40例单服复方丹参滴丸,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两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均有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及补中益气丸交替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复方丹参滴丸。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加减的临床应用戴祖汀,赵菊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1概述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为李东垣所创.李氏认为脾胃内伤、阳气不足之症,宜用甘温之剂,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活人救世。方药组成黄芪、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甘草组成...  相似文献   

18.
薛己用补中益气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在中药炮制理论指导下研制而成的一种六味地黄复方饮片,它除了具有六味地黄蜜丸、浓缩丸、煎膏等剂型的优点外,还具体积小、易贮运、入药方便、节省药用辅料等特点.对其制备工艺、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指标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旭斌 《光明中医》2011,(10):2057-2058
补中益气丸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气虚发热及气虚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补中益气丸滋养清窍、升清化湿止泻,治疗头痛、目涩、盆腔积液、慢性腹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