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1—2012-06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NICU科收治的中、重度HIBD患儿共86例,入选标准:(1)入院时日龄不超过72h;(2)37周≤胎龄≤42周,出生体质量≥2.5kg;(3)头颅CT结果符合新生儿中、重度脑损伤的表现;(4)且有下列情况之一:①生后的Apgar评分1min≤4分、5min≤7分;②脐静脉血或生后60min的动脉血标本pH≤7.1;③出生12h内出现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无严重的先天性异常或大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PO,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需患儿家属知情,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4—2014-06在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 3组,每组均34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儿治疗后7d、14d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7d、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半年的发育商(DQ)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法,可有效减轻脑损伤、改善新生儿神经系统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rhu—EPO治疗组(n=72)和对照组(n=69),治疗组于生后第5天给予rhu—EPO5001U/kg,每周3次,一个疗程4周,其它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于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fNBNA),并随访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在胎龄40周时的NBNA得分为38.10±1.91,明显高于对照组36.35±1.99(t=4.2330,P=0.000)。至2岁时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rhu—EPO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并能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时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因在红细胞生成时发挥重要作用被认识,但是Epo也产生和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缺氧时,Epo通过对神经干细胞的调节,对抗细胞凋亡,发挥神经营养作用,因而对CNS具有保护功能,目前,对Epo的介导的细胞内信息传递已有认识,很可能为CNS缺氧/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除了促进红细胞成长以外,还具有抗炎、抗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方式分泌EPO,然后通过EPO-R发挥作用;EPO在外伤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抗凋亡、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及抗氧化的作用;新型外源性EPO能透过血脑屏障,其临床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一种氨基酸突变后无促红细胞生成能力的变构促红细胞生成素(mEPO)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神经新生和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C57BL/B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 Veh组和I/R+ mEPO组,每组10只.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MCAO)模型,I/R+mEPO组小鼠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入mEPO(5 000 IU/kg),I/R+ Veh组小鼠在制模后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通过Br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转棒试验对小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在脑缺血后第14天,检测3组小鼠脑组织丢失比例、神经新生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用mEPO处理后,I/R+mEPO组小鼠脑组织丢失比例(14.62±5.80)%显著低于I/R+ Veh组小鼠(29.81±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mEPO组小鼠脑缺血后第3,7天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第7天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mEPO组小鼠脑缺血后第14天BrdU+/NeuN+双阳性细胞数量(36.25±10.53)和BrdU+/Laminin+双阳性细胞数量(25.25±6.34)显著高于Sham组小鼠和I/R+ Veh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PO促进了小鼠脑缺血周边区神经新生及血管新生,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并提高神经功能.这种无促红细胞生成作用的mEPO可能会成为临床脑血管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激光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为激光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作激光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模型(B)组、EPO治疗(C)组、生理盐水对照(D)组,每组20只。对术后大鼠进行运动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激光损伤后24h,C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A组HSP70表达较弱,B组HSP70表达增加,C组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1),D组HSP70表达增加。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激光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孕龄为12-16天的母鼠,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用出生7天的SD大鼠的新生鼠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7天后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组,n=16只),同时设置对照组,只注射磷酸缓冲液(对照组,n=8只),8-10周后,作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取脑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从大鼠胎脑中成功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接爱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大鼠组织中可见存活的移植细胞,并和宿主脑组织融合在一起。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从胎脑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细胞与宿主的脑组织融合在一起,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移植神经干细胞是治疗缺氧缺知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CSF中能够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保护因子存在,特别是在神经损伤,如低氧、缺血或脑出血的条件下。此外,EPO还可以影响神经传导递质的释放,并在成年脑中突触可塑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EPO在SAH发生早期可能松弛血管的痉挛以及减少缺血神经元由于内皮释放NO的增多而导致的损害。EPO在CNS中作为神经保护剂和神经营养剂的作用机制具有多种假说,但实验室研究的结果多证实EPO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等人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168h组,每亚组5只动物。检测各组动物在EPO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评分和脑含水量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脑损伤后24~48hEPO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增加(P0.05),在伤后48~168h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在颅脑损伤后6~168hEPO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β的含量在伤后24~168hEPO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EPO对大鼠脑损伤后的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因在红细胞生成时发挥重要作用而被认识,但是Epo也产生和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缺氧时,Epo通过对神经干细胞的调节,对抗细胞凋亡,发挥神经营养作用,因而对CNS具有保护功能.目前,对Epo所介导的细胞内信息传递已有所认识,很可能为CNS缺氧/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22例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B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A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及神经学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记录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变化情况。结果 (1)2组T0时神经学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各时段神经学评估结果均较T0时显著降低,A组降幅大于B组(P0.05);(2)第3天时,2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及第28天时,2组患者NBNA评分均较第3天时显著提升,其中A组评分增幅大于B组(P0.05);(3)随访6个月,A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和HIBD后不同时间点(6、12、24和48h)CIRP在大鼠脑皮质与海马表达的变化。结果利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大鼠脑皮质的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呈持续降低趋势,HIBD后6、12 h开始减少;24~48h下降更为明显。海马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则表现为6 h先升48h后降。结论CIRP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的应激过程,可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及神经元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过程涉及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级联反应,虽然对其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但有效的治疗手段仍然缺乏.对于大多数脑缺血患者,神经元死亡不可避免,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经从胚胎及成年的脑组织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够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因为NSCs能促进神经元再生及损伤脑组织恢复,许多学者开始研究NSCs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NSCs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主要有两个途径:NSCs移植和自体NSCs原位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 新生7日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腹腔注射NGF,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3 h、12 h、1 d、3 d、7 d、1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丝蛋白(NFP)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VEGF呈持续的低程度表达,HIBD后治疗组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3 h~3 d治疗组的VEGF阳性区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大于模型组(P<0.05),且高峰提前至3 h,2组间7 d及14 d VEGF表达无统计学差异.HIBD后,3 h~1 d模型组和治疗组的NFP阳性区平均IOD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3 d、7 d及14 d治疗组NFP阳性区平均IO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NGF对 HIBD的神经修复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及NFP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大鼠巢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脑缺血10min再灌流1、3、5、7、10、15、20d组(简称手术组,每时间点6只)、假手术对照组(14只,每时间点2只),参照Pulsinelli—Brierley方法制作短暂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用SABC免疫组化法显示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光镜下观察nestin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半定量分析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过程。结果手术组的nestin阳性细胞在缺血再灌流24h后表达增多,7~10d到高峰,15d时仍有显著表达;在室管膜下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有向皮质、海马迁移的迹象。结论缺血性脑损伤能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这可能对脑损伤后的修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VD组和治疗组;改良2-VO+硝普钠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EPO;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脑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30d行为学测试,VD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AAR比率显著高于VD组;免疫荧光结果:BrdU标记增殖细胞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VD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治疗组脑内腩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腹腔注射EPO可促进脑内细胞因子BDNF、VEGF分泌及神经发生,并显著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入住本院NICU病房的早产儿, 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rhEPO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对照组30例,其中rhEPO治疗组又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750 U·周·kg-1),中等剂量组(1 500 U·周·kg-1),高剂量组2 000 U·周·kg-1)。比较2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和6,12月时的Gesell发育量表的评估得分。结果 rhEPO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等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优于低剂量组(P<0.05),中等剂量和高剂量组无明显差异; 生后6个月时rhEPO组优于对照组大运动和适应能力,12个月时大运动、语言能力及精细动作得分实验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使用大剂量 EPO可显著改善早产儿预后,促进其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20.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来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功能受体(Epo-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表达,且具有神经保护功能,本文就Epo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调节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如抗凋亡、抑制炎性反应、抗谷氨酸毒性、抗NO及氧化反应、对神经递质的影响、维护血管完整性及刺激新生血管形成、诱导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调节神经发生和神经营养作用及其在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