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胆道压力流量测定仪观察12例胆道手术后病人胆道开放压及胆道流量曲线,证实肌注阿托品有明显Oddi′s括约肌松弛作用,而VitK_3无括约肌松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粘阻胆总管方法制成急性胆道高压动物模型,观察64例胆总管阻塞家兔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结果表明,在胆道高压状态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可使Oddi括约肌开放,利于排胆;电针体穴明显加强阿托品对Oddi括约肌的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3.
胆结石与奥狄括约肌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胆道结石和奥狄氏括约肌病变之间的关系,我们对80例胆结石病人进行了术中胆道测压、流量测定。我们发现小于3mm的胆囊结石组病人的胆道压力高于胆管结石组和大于3mm的胆囊结石组、流量低于后两组,结合临床资料,我们认为小于3mm的胆囊结石由于对奥狄氏括约肌的机械性创伤,常有造成奥狄氏括约肌狭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自制简易胆道测压装置检测胆道压力及胆汁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制简易胆道测压装置检测胆道压力及胆汁流量杜茂蓉陈茂清杨银华(南充市第五人民医院637100)(岳池县人民医院)我院从1987年5月~1996年7月,对76例胆道术后病人施行胆道测压及胆汁流量测定,为早期闭管的时机选择提供了依据,对其中的38例病人成...  相似文献   

5.
陈茂清  李永登 《四川医学》1991,12(5):302-303
我院1987年5月至1990年3月对胆管结石术后56例病人进行经T管胆道压力及流量测定,为早期闭管和拨T管的时机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年龄21~73岁,男30例,女26例。56例病人均行了胆囊切除胆管取石引流术,其中13例附加肝左外叶切除,3例附加胆管成形。拔T管前均作了经T管胆道造影,55例显示总管下端无梗阻因素,1例T管横臂显示有蛔虫梗阻象。术后测压时间2~20天,测压结果:静水压0.45~1.22kPa,开放压0.63~1.53kPa,测得流量10~15ml/分。T管横臂蛔虫梗阻病例测压无开放压及流量。材料及方法根据Caroli装置,储液瓶用装塞的50ml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2003年累积5例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成人4例,婴儿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X线造影检查见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返流均发生于胆道系统,表现为胆系管道扩张或不规则狭窄,管壁边缘毛糙、模糊,负性结石。成人4例B超检查为胆道系统感染合并结石,十二指肠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乳头炎,其中1例乳头增大。临床以上腹部疼痛伴高热畏寒为主要症状。婴儿1例因先天性十二指肠盲端式闭锁,行结肠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发生胆道返流。结论 胆道结石、炎症、手术创伤、粘连牵拉,十二指肠明显逆蠕动,先天性发育异常均可引起奥狄氏括约肌功能失调而产生闭锁不全,上消化道X线造影是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胰胆管合流异常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风  汪健 《医学综述》2006,12(3):179-180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一种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的先天性畸形。由于失去了Oddi括约肌的控制,胆汁和胰液可以相互返流从而引起胆总管扩张症,胆道结石,胆道肿瘤及其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88-90+94
目的研究区域用药对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Oddi括约肌的影响,来探讨区域用药对Oddi括约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病例,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阿托品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术中经胆道镜测压,记录每组用药前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胆总管内压(CBDP)。术后3 d每天区域用药后再测量胆道压力并记录。结果共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Kramer法分析,结果显示N组和A组用药前后SO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SOBP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C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用药后5 min的SOBP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之间的SOBP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术后胆道压力的测定提示,N组和A组胆道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总管灌洗阿托品或去甲肾上腺素能有效降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SO的压力,也能降低术后胆道压力。  相似文献   

9.
影响奥狄括约肌运动功能药物的胆道镜测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u SD  Zhang ZH  Jin JZ  Kong J  Wang W  Li DY  Zhang Q  Li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911-1915
目的经胆道镜奥狄括约肌测压,观察麻醉镇痛药物、生长抑素类似物、硝酸酯类药物对奥狄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对吗啡的拮抗作用。方法将因患胆结石行胆道手术后留有T型管患者157例,随机分为麻醉镇痛药物组、生长抑素组、硝酸酯类药物组、硝酸酯类药物与吗啡联合用药组及M-胆硷能受体阻断剂与吗啡联合用药组,测量用药前后的十二指肠压、奥狄括约肌基础压、收缩波幅、收缩频率、收缩间期及胆总管压。结果肌注吗啡及强痛定后奥狄括约肌基础压力(SOBP)和收缩幅度(SOCA)升高,收缩频率增快,吗啡组胆总管压力(CBDP)升高;肌注度冷丁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肌注曲吗多后SOBP和收缩幅度明显降低。按250μg/,h的速度输入施他宁后收缩幅度升高,速度调为500μg/h后,SOBP及收缩幅度较剂量加倍前明显降低。静脉注射善宁后,仅CBDP明显升高。舌下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后,SOBP和收缩幅度显著降低。使用戊四硝酯20min后,SOBP降低。使用吗啡10min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上述指标下降至正常。使用戊四硝酯后,SOBP显著降低,收缩频率略有减慢。使用吗啡10min后肌注山莨菪碱及阿托品,SOBP和收缩幅度降低,使用解痉灵后SOBP和收缩幅度降低,收缩频率减慢。结论吗啡及强痛定对奥狄括约肌起激动作用;曲吗多对奥狄括约肌具抑制作用;度冷丁及善宁对奥狄括约肌无明显作用;施他宁小剂量时兴奋奥狄括约肌;硝酸酯类药物对奥狄括约肌具抑制作用;硝酸酯类药物及M-胆硷能受体阻断剂可拮抗吗啡的激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推注法和创用的点滴法术后胆道造影在临床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在体外测定了两法的压力。推注法造影30例,其中8例发生造影反应,点滴法造影31例无反应,胆道显影两法无差别。以乳胶手套复制胆道模型进行测压,推注法胆树末端压为20.29±3.02Pa,点滴法为12.1±1.80Pa。结果表明,推注法造影反应和压力明显高于点滴法(P<0.05和0.001),提示推注法造影反应与压力过高造成胆血逆流有关;点滴法压力与正常胆压相近,且无造影反应,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记录胆总管内压力为指标,观察激光照射期门穴区对胆道系统的影响,在激光照射免期门穴区后15分钟,胆总管内压力升高,60分钟达高峰,持续达2小时。压力升高可能增加了胆道排泄的动力,故本实验可为激光照射期门穴区,促进胆道结石排出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对43例病人胆囊切除术前后胆总管径的改变进行对照观察与测量。43例中,23例于手术前后分别行静脉胆道造影,20例于术中行胆道造影、术后行静脉胆道造影。结果,术后胆总管较术前扩张者13例(其中5例造影阳性),无变化者27例(其中2例造影阳性),缩小者3例。造影阴性者36例,其手术前后胆总管管径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作为生理现象,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的代偿性扩张在大多数胆道造影阴性病人是不存在的。提示将术后胆总管管径与其术前标准对照观察,对判断其病变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30具新生儿(男18、女12)肝外胆道系统进行观察。胆囊形状分四型;以梨形(16例)居多数,占53.33±9.11%。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腹直肌外侧缘内侧8.84±10.89mm,肋弓下方39.10±13.26mm。测量了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的长度和外径。胆总管的长度为21.59±2.32mm。外径为2.14±0.20mm。  相似文献   

15.
16.
1985年9月~1988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检查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3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6例,成功率100%;肝内胆管结石16例,有效率100%,成功率87.5%。未发生并发症。观察了肝内胆管结石的自然形态,对手术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在普外科中是常见手术,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损伤的约占胆囊切除术的0.27%—0.81%。损伤原因多见于胆囊三角的广泛粘连,术者对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清,麻醉效果差等。为了有效地降低胆管损伤,必须要认真掌握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和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术前熟悉肝外胆管的解剖关系,了解常见的变异,术中要仔细操作,避免在麻醉不满意的条件下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报告以囊肿切除短段空肠间置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6例,指出只要操作得法,即使是3~4个月的小婴儿亦可耐受此种术式。术中找不到囊肿远端开口者,完整切除囊肿后未发现不良后果。采用套叠空肠瓣防返流时以加置肝管外引流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时20例人体肝外胆管进行了组织学研究,主要观察各段管壁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的分布,结果发现13例(65%)标本查见平滑肌束,其肌束大小,形态不一、排列不规则,呈散在、成簇或成层分布,从上到下肌束逐渐增多,变粗。其余7例(35%)未查见平滑肌层。管壁弹力纤维的结构,一般在粘膜固有层表面较密集,也可呈弥漫性分布,其分布类型与是否存在平滑肌束无明显关系。 管壁的平滑肌组织可证明是胆总管自主运动的形态学基础。而本文未查见平滑肌层者是受实验方法的限制或者不存在平滑肌组织,在这样的标本中如何解释胆总管的自主运动,有待从形态和功能的结合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