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奎 《创伤外科杂志》2000,2(4):240-240
采用Bastiani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35例,探讨Bastiani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及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其使用经验. 方法我院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对38例胫骨Plafond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通过韧带牵拉整复作用协助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及一定程度的关节面复位,结合经皮间接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关节面重建,对干骺端骨缺损进行植骨填充.术后早期松开外固定架的铰链锻炼踝关节功能,并通过外固定架的轴向动力作用促进骨折愈合. 结果骨折复位质量采用Burwell和Charnley标准评价,34例优,4例一般.平均随访时间32.9周(8~96周).术后平均22.8 d(2 d~16周)松开铰链开始活动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8周(8~54周),延迟愈合3例,胫、腓骨不愈合各1例,畸形愈合1例.患侧踝关节背伸5°~35°,平均18.2°;跖屈5°~30°,平均14.7°.伤口裂开1例,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针道感染12例,松动9例.21例出现踝关节活动后疼痛.10例出现患侧下肢短缩. 结论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提高了骨折愈合率,获得了良好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48 h)骨折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创伤(GCS≤8)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年龄、性别、颅脑创伤情况、骨折部位分布及其他全身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根据骨折的早期(<48 h)治疗方法不同,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A组:早期骨折外固定组(40例);B组: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A组在感染率、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开展早期骨折外固定法与原有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7%[1]。各种年龄段均可发生,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桡骨远端骨折通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来获得满意疗效。但当骨折碎裂严重,手法无法复位,且桡骨远端短缩、骨质疏松、关节面碎裂骨块  相似文献   

5.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3年6月~1994年6月,我院使用浙江仲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ADF)治疗四肢骨折180例,取得满意效果。但治疗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现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男148例,女32例。年龄7~80岁,平均35岁。...  相似文献   

6.
陈觉锬  庄庆仁 《武警医学》1996,7(4):209-209
坐标式外固定器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应用武警福建总队医院外二科陈觉锬庄庆仁张泰生(福州350019)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1985年5月我们开始研制坐标式外固定器并应用于临床,至1993年12月共治疗各种类型小腿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结构和操作...  相似文献   

7.
对临近髁部的股骨下段骨折和胫腓骨干严重粉碎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有的用常规内外固定方法治疗较为困难。1988年3月以来,我科应用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上述骨折3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4例。年龄15~60岁,平均27.6岁。1.2 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3例,汽车撞击伤9例,摩托车撞击伤3例,重物碾压伤7例,机械碾压撕脱伤6例,儿麻1例,其他原因4例。  相似文献   

8.
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53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评价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 (unilateralaxialdynamicfixator,UADF)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利用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5 3例 ,其中男 31例 ,女 2 2例。上段骨折 11例 ,中段骨折 15例 ,下段骨折 2 7例。新鲜骨折 46例 ,陈旧骨折 7例。 结果 术后 7d可靠扶拐行走。观察时间 3~ 6个月 ,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及近解剖复位 46例 (占 86 .8% )、功能复位 5例 (占 9.4% )、不良复位 2例 (占 3.8% )。本组 5 3例病人均达到临床愈合。外固定器拆除平均时间 93.5d ,临床疗效满意。 结论 应用UADF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符合外固定原则、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是指用金属钉分别穿过远、近骨折段,然后再用金属框架将暴露在肢体外部的金属钉尾端彼此连接起来,以固定骨折的方法。这种方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已成为治疗骨折的标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202例所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应掌握手术适应证,使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三维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8例,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0.8)分降至术后(1.0±0.2)分。  相似文献   

12.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2例,术后随访5~22个月,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34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90.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双边外固定架牵张治疗难治性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R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13例,其中闭合骨折9例,开放骨折4例,采用双边外固定架牵张治疗。结果 1例创面感染,2例出现针道红肿,1例开放骨折4月后仍无明显骨痂形成,手术植骨后骨质愈合。踝关节功能:优3例,良8例,可1例,差1例。1例患者出现明显创伤性关节炎,于1年后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应用双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牵张治疗难治性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手术后1~3年,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功能进行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患侧腕关节的屈、伸和尺偏活动范围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桡偏、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21~61岁,平均38. 8岁;道路交通伤53例,碾压伤37例,高处坠落伤1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B组给予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率以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换药次数[(2. 05±0. 61)次vs.(6. 46±1. 68)次]、创面感染发生率(6. 00%vs. 24. 00%)和创面愈合时间[(17. 42±2. 48) d vs.(26. 15±3. 05) d]、住院时间[(21. 75±2. 79) d vs.(28. 45±3. 48) d]、骨折愈合时间[(5. 98±0. 63)个月vs.(6. 74±0. 75)个月]明显低于A组,B组愈合优良率(96. 00%vs. 80. 00%)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1. 85±0. 35)分、(1. 02±0. 2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 62±0. 51)分、(4. 65±0. 53)分],但B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创面、骨折愈合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四肢闭合性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四肢长管骨骨折早期行单臂支架临时外固定的患者,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7岁。待全身病情稳定、局部软组织损伤改善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终确定性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6d。二期确定性内固定治疗前2例出现钉道感染。内固定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切口3例出现感染,总体感染率为5.2%。结论早期采用临时外固定支架没有增加最终确定性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率,有利于闭合性长管骨骨折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复杂Pilon骨折26例。术后因皮肤缺损、皮肤张力大,应用VSD修复外露创面。经过治疗后,植皮和皮瓣转移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8.
对胫骨干多段骨折采用上段用钢板、中下段用外固定器联合固定的治疗方法,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且利于术后皮肤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复杂肘关节骨折患者46例,26例行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支架组),其中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2例,后孟氏骨折6例,经鹰嘴骨折脱位8例;20例行内固定结合可调节支具外固定治疗(可调节支具组),其中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0例,后孟氏骨折5例,经鹰嘴骨折脱位5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组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可调节支具组术后采用可调节支具外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术后10~24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为(12.6±2.4)周,可调节支具组愈合时间(13.8±3.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29.98°±12.5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42.15°±15.35°,MEPS评分平均为91分(58~96分),优2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可调节支具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06.98°±10.36°,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21.32°±17.67°,MEPS评分平均为82分(55~92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可以使肘关节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