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究复方中药超声波经皮给药方法治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闭合性组织损伤的有效性和可靠-陛。方法:选取黄柏、延胡索、芦荟、龙血竭、红花、羌活、伸筋草和桂枝配制复方中药超声波经皮给药制剂,通过超声波理疗仪治疗49例慢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结果:49例患者的病情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甚至痊愈。结论:复方中药超声波经皮给药制剂对常见慢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论述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临床适应证及常用剂型,指出经皮给药制剂是既传统又新型的给药系统,研制开发经皮给药制剂,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分子药剂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制剂作用规律与机理的学科,它可阐明经皮给药制剂的成型原理以及药物、基质、生物机体三者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影响制剂释药、经皮渗透行为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分子药剂学在经皮给药制剂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对分子药剂学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可以探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在制剂成型、释药和渗透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阐明中药经皮渗透促进剂促进药物渗透皮肤的分子机制,为分子药剂学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从而推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论述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临床适应证及常用剂型,指出经皮给药制剂是既传统又新型的给药系统,研制开发经皮给药制剂,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药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鼻腔给药制剂,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防治作用的中药制剂。这种制剂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可用于治疗鼻炎、鼻溃疡等鼻腔局部病,而且还可用于治疗某些全身性疾病。我国古代早有通过鼻腔向脑内递药治疗中风、昏厥等症的记载。目前,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中药鼻腔给药制剂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1 鼻腔的生理结构及其给药特点 鼻腔为呼吸通道,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以一对鼻前孔通向外界,一对鼻后孔通向咽腔鼻部,鼻腔周围的四对副  相似文献   

6.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药物经皮吸收技术及方法研制的一类起全身治疗作用的中药外用制剂。中药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虽是古老的给药方式,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综述,旨在为中药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脂质体在护肤与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UpdateontheRelationshipofNovelLiposomeforCosmeticsand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黄寿吾陈明春1李惜光2肖建勋3(洛阳医学高等专科...  相似文献   

8.
9.
中药经皮给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脂质体作为新型载体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可以提升药物在局部的皮内滞留或(和)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显著改善药效。该文从皮肤屏障的特点、中药经皮给药概况、脂质体促进经皮吸收的机制与影响因素、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皮内滞留、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透皮吸收等5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常规脂质体以及传递体、醇质体、萜质体、甘油体、表面修饰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的应用,并提出了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升制剂技术水平和提高研究技术水平三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药直肠给药制荆的研究与开发前景;方法 从直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出发,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与开发;结果 中药直肠给药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均比口服高,血药浓度高、起效快,可避免或减少肝脏的首过作用,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结论 研究与开发高效、速效的中药直肠给药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推动中药剂型改革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透皮给药系统是中药活性成分通过皮肤给药的有效途径,在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中,以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较多。从中药透皮贴剂的发展与特点、常用基质及促进中药透皮吸收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中药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中药透皮给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透皮贴剂的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乳化释药系统是提高强疏水性药物溶出的有效载体系统之一。中药作为国之瑰宝,在防病治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组合化学和高内涵筛选技术的进步,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药。然而诸多中药或化合物因其强疏水性及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而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以自乳化释药系统作为该类药物的载体,将会给这一类药物带来巨大的市场潜能。现系统地综述口服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内容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从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及其相结合的PK-PD模型等研究方法方面综述了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其在物质基础研究、整体观认识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通过药动学的研究,探索体内释放过程,有助于促进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中药缓释制剂的主要类型及释药机制,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分析。缓释制剂主要类型有骨架缓释制剂、薄膜包衣缓释制剂、胃内滞留片、生物黏附片等。  相似文献   

15.
安神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神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有自主活动测试(抖笼法、空场实验、洞板实验等)、睡眠实验、对抗中枢兴奋实验。关于自主活动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动物的活动次数、走格数、运动路程、钻头次数及持续时间;睡眠实验的指标有睡眠动物数、睡眠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对抗中枢兴奋实验的指标有惊厥动物数、惊厥潜伏期和持续时间。针对现有的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安神中药药理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继承传统,走出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和复方用药,弥补了西方医学在诊治上的不足之处,这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由于西方医学对治疗疑难症和抗衰老上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使人们对中医药需求增加,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新医学体系将会逐步形成。从研发中药的角度,对传统中医药理论、整理和规范中药材及中药市场、中药炮制、微量元素测定、质量控制、制剂工艺、生物技术及专利保护等方面来探讨中药现代化,实现对传统中药的超越,把传统中药提高到现代药学的水平,能被国际社会所接纳,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7.
中药现代化是目前中药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中药的纳米化是其中最有前途的一个领域。在对目前国内中药领域的纳米化研究进行评述的同时,对研究现状表明了一些看法,提出了进行中药纳米化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新方法、新观点以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可能在中药上的应用。新的研究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对中药纳米化研究中预计会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专业的必修课,本学科经过反复教学实践,研究总结现代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从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过程、实践的反思中提出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思路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的中药制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优势。方法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中药专业2009级118名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模式培养前、教学模式培养中、教学模式培养后进入实习就业三个阶段对教学模式进行价值判断,每次118人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54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调查结束后,在对调查问卷采用百分比、频数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后,使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养前学生对改革现有中药制剂教学模式的认识各条目中回答“希望”与“不希望”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中学生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录像观察反馈法的效果评价条目中回答“有”与“不确定”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学生进人实习阶段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录像观察反馈法的效果评价条目中回答“满意”与“不确定”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希望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现有教学模式.希望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教学模式,认为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实践能力、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本文认为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录像观察反馈法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及优势,应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该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