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技术对3种淡豆豉异黄酮苷及其苷元进行质谱裂解分析,通过主要特征碎片离子研究其裂解规律。方法 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3种淡豆豉异黄酮苷及其苷元采用离子阱质谱的多级离子(ESI-MSn)碰撞裂解方式,分析异黄酮苷和苷元的特征碎片离子。结果 正离子模式下从大豆苷和大豆素中获得了m/z 417、255、227、199、137、119等特征质谱峰,从黄豆苷和黄豆素中获得了m/z 447、285、270、229等特征质谱峰,从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中获得了m/z 433、271、253、243、215、153等特征质谱峰。负离子模式下从大豆苷和大豆素中获得了m/z 461、415、253、225、209、197等特征质谱峰,从黄豆苷和黄豆素中获得了m/z 491、445、283、268等特征质谱峰,从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中获得了m/z 477、269、268、225等特征质谱峰。结论 在正离子模式下,大豆苷和大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裂解和Retro Diels-Alder(RDA)裂解;黄豆苷和黄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CH3而发生裂解;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H2O裂解和RDA裂解。在负离子模式下,异黄酮苷生成加HCOO-的加合离子峰,大豆苷和大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CO、-2CO、-CO2裂解;黄豆苷和黄豆素主要通过丢失-Glu、-H、-CH3发生裂解;染料木素苷和染料木素主要通过丢失-Glu、-H、-CO2裂解。 相似文献
3.
4.
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与阳离子形成加合离子[M+X]^+。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ESI—TOF—MS),以直接进样的方式,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加合离子进行了研究。通常在谱图中可见钠、钾加合离子[M+-Na]^+、[M+K]^+。样品中的钠、钾离子的浓度影响对应加合离子的谱峰强度。样品中加入.MgCl2,可在谱图上观察到[M+MgCl]^+离子的谱峰。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确定[M+18]^+峰对应于[M+NH4]^+。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与人血浆蛋白间的非共价结合化学计量比.方法 应用电喷雾质谱(ESI-MS)分别测定I-RNA、人血清白蛋白(HAS)、α1-酸性糖蛋白(AAG)以及I-RNA与这两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根据结合前后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计算复合物化学计量比,根据I-RNA与人血浆蛋白间的ESI-MS滴定实验结果,计算I-RNA与人血浆蛋白间非共价结合的最大表观化学结合计量比.结果 I -RNA与HAS和AGG形成非共价结合复合物的最大表观化学计量比分别为4:1和3:1.结论 ESI-MS技术用于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与蛋白间的非共价结合化学计量比研究具有灵敏、快速和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技术对亮菌甲素琥珀酸单酯(ArAAE)的结构和裂解途径进行研究,归属其主要特征碎片离子,分析和讨论该化合物的结构和质谱特征。方法 ArAAE采用注射泵直接进样,ESI-MS检测,流速为300μL·h-1,分别获得ESI-MS1-3各个主要碎片离子。结果 ESI-MS获得了m/z 335[M1+H]+,采用ESI-MS2获得了m/z 217碎片离子,而采用ESI-MS3主要获得了m/z 189、175和161等碎片离子。ESI-MS和ESI-MS2主要有1种裂解途径,而ESI-MS3主要有3种裂解途径,主要是酯键的裂解,并对m/z 189、175和161特征碎片离子进行ESI-MS4质谱研究,推断出ArAAE有3种主要的裂解途径。结论采用ESI-MS技术对进一步研究ArAAE的体内代谢过程与结构修饰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参数及条件。方法:7种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被研究,以总生物碱的吸附率及解吸率为考察指标,探索吸附和解吸的条件,筛选出纯化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结果:HPD-100大孔树脂对川贝母总生物碱有较好的富集纯化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为0.293g生药/mL,pH值为11.6,6BV的80%乙醇洗脱总生物碱,洗脱体积流量为2BV/h。按照此工艺条件纯化的总生物碱纯度达到51.92%,收率76.65%。结论:建立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适合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为其它种贝母总生物碱的富集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川贝母药材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贝母基源鉴定对于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非常重要,但基于性状、显微或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缺乏专属性,因此,建立专属性强的川贝母分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川贝母商品药材(干鳞茎)的简便可行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图谱(PCR-RFLP)分子鉴定法,即称取贝母干鳞茎20 mg,依次用75%乙醇和灭菌超纯水清洗后,以新型广谱植物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ITS1区PCR扩增和酶切反应,最后将酶切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所得图谱显示川贝类核糖体DNA的ITS1区存在限制性内切酶SmaⅠ的酶切位点,在100~200 bp之间有2条清晰的酶切条带,而非川贝类均不能被酶切,没有这两条特征性条带。该方法应用于12批贝母商品药材的鉴定,可将川贝类药材与非川贝类药材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3.
川贝母止嗽颗粒的急性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川贝母止嗽颗粒的急性毒性。方法:小鼠灌胃给予川贝母止嗽颗粒流浸膏,每日3次,连续观察14 d内小鼠的体重、饮食,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在第1、7、14 d的体重并无差异(P〉0.05);川贝母止嗽颗粒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87.53 g/kg(成人临床日用量的201倍)。结论:川贝母止嗽颗粒在临床常用剂量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川贝母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选取川贝母、陈皮二味止咳常用药,通过小鼠外皮肤渗透实验,以酸性染料比色法为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川贝手物碱的透皮吸收情况及陈皮挥发油的促透皮吸收作用,结果表明:川贝生物碱可透过小鼠皮肤、陈皮挥发油使川贝生物碱的体外透皮速率在数值上有一定增加,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615-620
目的:优化浙贝母的ITS-PCR扩增体系,并对不同来源浙贝母品种的ITS序列进行差异分析。方法:浙贝母样品采用减压干燥法处理,以广谱植物基因组总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浙贝母总DNA,对反应过程中的退火温度、Taq酶浓度、Mg~(2+)、dNTP浓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采用Conting Express和DNAman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处理。结果:最优的浙贝母ITS-PCR扩增体系为:50μL反应体系中含Taq酶1 U,2.5 mmol/L Mg~(2+)、dNTP分别为4μL,退火温度为56℃。浙贝母的ITS序列全长668 bp,G+C含量为65.4%,不同产地浙贝母的ITS序列无差异。结论:所建立的体系可用以浙贝母ITS序列分析,为浙贝母的ITS序列研究奠定基础。ITS序列不适合作为浙贝母种间和产地间的鉴别工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建立比较分析不同基源中药贝母品种中淀粉粒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几种常见的贝母药材包括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和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 Maxim中所含的淀粉粒进行观察,同时采用X射线能谱分析对其所含的无机成分进行元素分析。结果:淀粉粒在形态学上差异甚微,然而其无机元素的差异比较明显,平贝母中含有P元素(0.23%),在湖北贝母和浙贝母中没有该元素。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贝母属植物的资源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其它中药材资源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蛇胆川贝糖浆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三蛇胆川贝糖浆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碱性 氯仿提取总生物碱的方式,加入过量硫酸与提取出的生物碱反应,用氢氧化钠回滴过剩的硫酸,以西贝母碱为参照物,根据生物碱消耗的硫酸量计算含量。结果:含量测定平衡回收率为94.6%,RSD=0.966%。结论:碱性下用氯仿(1倍供试品量)提取供试品生物碱4次,然后进行酸碱滴定的方法,可以测得三蛇胆川贝糖浆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于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贝母辛、西贝母碱、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成分为指标,考察西藏林芝地区不同产地野生瓦布贝母的品质情况,为今后林芝地区川贝母人工种植种质选育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AQ-C1s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体积分数)二乙胺(体积比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 林芝地区6批野生瓦布贝母中的贝母辛、西贝母碱和贝母素乙质量分数分别是川贝母对照药材的1.79~ 2.70倍、2.13~3.64倍和1.88~2.37倍.结论 林芝地区的野生瓦布贝母品质较好,可作为人工种植育种的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药用百合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百合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4.6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7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0℃。结果薯蓣皂苷元的进样量在0.04-1.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2.1%(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药用百合质量控制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