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密花远志P olyg a la tricorn 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7,22-二烯(stigm asta-7,22-d iene,Ⅰ)、α-菠甾醇(-αsp inastero l,Ⅱ)、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αsp inastery l-3-O--βD-g lucos ide,Ⅲ)、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αsp inastery l-3-O-β-D-g lucos ide-6-′O-pa lm itate,Ⅳ)、1,7-二羟基酮(1,7-d ihydroxy xan thone,Ⅴ)、1,3-二羟基酮(1,3-d ihydroxy xan thone,Ⅵ)、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1-m ethoxy-2,3-m ethy lened ioxy xan thone,Ⅶ)、1,7-二甲氧基酮(1,7-d im ethoxy xan thone,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流苏龙胆Gentiana panthaica中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多次的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与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流苏龙胆中分离得到6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3,4,7-四甲氧基酮(Ⅰ)、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Ⅱ)、1-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Ⅲ)、1-羟基-2,3,7-三甲氧基酮(Ⅳ)、1-羟基-2,3,5-三甲氧基酮(Ⅴ)和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酮(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远志Polygalatenuifoli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uifolisideB(Ⅰ),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Ⅱ),polygalaxanthone Ⅲ(Ⅲ),7-O-methylmangiferin(Ⅳ)和lancerin(Ⅴ).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远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远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单体化合物用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为三十一烷醇(Ⅰ)、正二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1-羟基-7-甲氧基酮(Ⅳ)、优酮(Ⅴ)、1,6-二羟基酮(Ⅵ)、8-姜酚(Ⅶ)、6-姜酚(Ⅷ)、6-姜烯酚(Ⅸ)、1-去氢姜辣二酮(Ⅹ)、3,5-二酮-1,7-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Ⅺ)、(3S,5S)-3,5-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癸烷(Ⅻ)。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为首次分离得到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 确定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O-β-D-glucopyranosyl senegenic acid(Ⅰ)、远志皂苷(tenuifolin,Ⅱ)、细叶远志皂苷元(presenegenin,Ⅲ)、1,7-二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1,7-dimethoxy-2,3-methylenedioxy xanthone,Ⅳ)、芥子酸(sinapinic acid,Ⅴ)、阿魏酸(ferulic acid,Ⅵ)。结论 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的远志酸型皂苷,且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倒水莲皂苷A(fallaxsaponin A)。  相似文献   

6.
藏药花锚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藏药椭叶花锚中(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借助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以不同浓度化合物对Fe2 -半胱氨酸(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化合物Ⅰ~Ⅷ),其结构鉴定为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其中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10μg/ml、100 xg/ml)对Fe2 -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uifoliside B(I),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Ⅱ),polygalaxanthoneⅢ(Ⅲ),7-O-methylmangiferin(Ⅳ)和lancerin(V)。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远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V为首次从远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籽獐牙菜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Ⅲ)、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Ⅳ)、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Ⅴ)、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Ⅵ)、獐牙菜苦苷(Ⅶ)、龙胆苦苷(Ⅷ)、獐牙菜苷(Ⅸ)。结论上述化合物Ⅳ、Ⅵ~Ⅸ为首次从大籽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藏药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大籽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swerchirin,Ⅰ)、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methylswertianin,Ⅲ)、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decussatin,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Ⅴ)和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bellidifodin,Ⅵ).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及化学关联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Ⅲ),1,3,7,8-四羟基San酮(Ⅳ),1-O-β-D-吡喃葡萄糖基-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Ⅴ),1-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Ⅵ),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San酮(Ⅶ),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Ⅷ),1-O-[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S sgmk(X),木犀草素(Ⅺ),齐墩果酸(Ⅻ),乌苏酸(XⅣ)和龙胆苦苷(XV)。结论 化合物Ⅳ-Ⅷ,Ⅺ,Ⅻ,XⅣ和XV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