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病变的MR影像改变及评估MR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患者进行1.5T超导高场MR乳腺检查,年龄:60-85岁,平均:72.6岁。女:45例,男:15例。全部病例行平扫检查,其中50例行增强动态扫描。后处理图像进行增强动态曲线分析、减影重建。18例手术,其中15例有B超、钼靶检查。未手术病例均进行2年以上的临床随访。结果 MR诊断女性乳腺癌8例、纤维腺瘤3例,乳腺病5例。男性乳腺增生15例,乳腺未见异常29例。手术18例,术前诊断16例,手术符合率89%。未手术者2年以上临床随访无异常。结论 MR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准确反应病灶的形态学信息,在确定乳房肿块性质、排除触诊的假阳性及追踪随访方面十分优越。MR无X线辐射、简便易行、诊断准确,是老年乳腺病变检查的有效方法。扫描技术处理以平扫结合动态增强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BI-RADS诊断对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效能。方法老年乳腺病变患者102例,经病理检查分为良性组(n=66)和恶性组(n=36)。所有患者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边界、形状、血流特点、内部回声和钙化等情况,再结合BI-RADA分级判定肿块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66例乳腺良性肿瘤中,44例病变部位的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明显的良性肿瘤特征,BIRADS分级为Ⅱ级;而另22例患者的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无确定性,18例BI-RADS分级为Ⅲ级,4例为Ⅳ级。36例乳腺恶性肿瘤中,23例病变部位的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具有恶性肿瘤特征,BI-RADS等级为Ⅴ级;剩余13例由于其血流特点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尚未定性,2例BI-RADS分级为Ⅲ级,11例为Ⅳ级。结论高频超声联合BI-RAD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应用,有助于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提高对恶性乳腺病变的诊出率和准确性,有利于对患者乳腺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及切除无体征乳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任何体征,经乳腺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检查发现乳腺有可疑病灶的患者共38例,分别在乳腺钼靶摄影及彩超引导下用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并行局部活检,根据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切除病变组织。术后确诊为乳腺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良性病变32例(乳腺腺病伴囊肿形成或乳腺导管扩张18例,纤维腺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神经鞘瘤1例)。乳腺钼靶摄影及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可以对无体征乳腺病灶准确切取活检材料,对病灶作出病理诊断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4.
陈双龙  时莉  王艳清 《山东医药》2011,51(46):78-79
目的分析表现为乳腺肿块的乳腺腺病瘤的临床表现及彩超、X线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0侧)表现为乳腺肿块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8例(30侧)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术前乳腺彩超检查诊断正确者17例(18侧),误诊11例(12侧),其中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6例(7侧)、乳腺癌4例(4侧)、乳腺囊肿1例侧。乳腺X线摄影检查:患乳均表现为致密型或腺体型腺体。表现为不对称密度增高影或可疑结节,与周围腺体分界模糊,形态不规整者7例(7侧,误诊为乳腺癌);可见明确肿块影,边界隐约可见5例(6侧,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无阳性发现16例(17侧)。1例侧巨大肿块者,肿物周边腺体水肿表现为密度增高团块,边界较清楚,团块内密度均匀,误诊为乳腺巨纤维腺瘤。结论乳腺腺病瘤的彩超、X线表现无特异性,但两者可互相补充。对于可疑病例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2至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2例(年龄≥40岁,病程≥5年),全部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部分病例做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T2DM患者中有82%伴发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的发生与收缩压、HDL-C、D-二聚体及脂蛋白α水平相关。(2)无血管病变组与不同程度血管病变组的血糖、血脂控制及凝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有益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乳腺病是一种乳腺的良性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性乳腺病,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多发生于绝经期前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1984年首先由Koler和Khardori报道。本病国内未见病例报告,仅见两篇综述性文章阻。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 使用温度觉分析仪及振动觉分析仪,用“极限”(limits)法测定22例正常人及45例糖尿病患者肢体四个部位的温度觉、振动觉阈值,并同时检查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显著地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糖尿病患者温度觉阈值异常率显著地大于振动觉阈值,提示小神经纤维受损比大神经纤维更常见;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定量振动觉检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患者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与血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定量感觉检查(特别是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数字三维断层摄影技术(DBT)和乳腺MRI在良恶性乳腺结构扭曲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16例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结构扭曲性病变乳腺疾病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58例、良性58例。入院后均行DBT和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DBT、MRI单独及二者联合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116例患者中,单独DBT检查诊断为恶性59例、良性57例,单独MRI诊断为恶性72例、良性44例,DBT+MRI诊断为恶性64例、良性52例。MRI、DBT+MRI诊断良恶性乳腺结构扭曲性病变的敏感度最高,均为100%;DBT、DBT+MRI的特异度均高于MRI;DBT+MRI的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高于DBT、MRI。ROC曲线显示,DBT、MRI、DBT+MRI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903、0.953,DBT+MRI高于DBT(P<0.05),与MR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乳腺DBT联合MRI检查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DBT检查,与单独乳腺MRI检查的诊断效能相近,但特异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定位针定位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变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针活检乳腺触诊阴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6例女性患者的49个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金属定位针术前定位。结果 36例患者49个病灶经超声定位后切除活检,全部被准确切除,其中良性病灶43个(87.8%),恶性病灶6个(12.2%)。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定位对不可触及乳腺肿块的切除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空心针活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利用空心针活检术获取73例乳腺肿块患者组织并行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为乳腺癌9例,癌前病变13例,乳腺良性病变51例,与术后病理对比,准确率为97.3%。高频超声引导空心针活检术操作简单,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行256排冠脉CTA检查及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冠脉病变组100例和非冠脉病变组47例,下肢血管病变组106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31例,比较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并进行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c)、胰岛素等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冠脉病变组较非冠脉病变组,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冠脉病变及其分支病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脉病变与性别、病程、DBP、TC、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明显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冠脉病变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性别、病程、血压、血脂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早期发现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检查了56例糖尿病合并或不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结果常规检查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DM2组)入睡后高频(HF)成份明显<无自主神经病变组(DM1组)<正常对照组(P<0.001),而卧位及入睡后低频(LF)成份又高于对照组(P=0.0001)。从卧位到立位状态LF/HF比值上升幅度在DM1组小于对照组。结论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是一种敏感的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6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51例),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分析25OHD3与2型糖尿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较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维生素D3缺乏发生率分别是79.4%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分别为(40.1±12.7)nmol/L与(54.4±18.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病程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和0.044)。结论低25OHD3水平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和HbA1c相关。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颈总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72例(A组),内膜无明显变化的44例为B组。结果:A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L)高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于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意义。方法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60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腹部B超检查,分析胆囊图像的改变。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病变187例(52.5%),丙型肝炎患者发现7例(28.0%),乙/丙型肝炎及乙/丁型肝炎患者共发现6例(17.1%);在正常组发现胆囊病变77例(12.7%,P〈0.05)。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结石58例(13.9%),胆囊壁增厚97例(23.3%),胆囊息肉样变45例(10.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易合并胆囊病变,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6.
贺松 《山东医药》2010,50(46):104-105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计算机X线(Ca)摄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腺钼靶CR摄影检查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120例患者,均为女性,常规采用轴位及斜位投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对比其X线特点,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在乳腺钼靶CR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的51例中,病理证实47例为良性,4例为乳腺癌,钼靶CR诊断准确率为92.1%;在钼靶Ca诊断为恶性病变的69例中,病理证实67例为恶性,2例良性,钼靶CR诊断准确率为97.1%。结论乳腺钼靶CR摄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14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纤维蛋白原等生物化学检查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发现,144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提示下肢动脉病变105例(72.9%),两支以上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占检出者的80%),斑块检出率高(占检出者的60%),临床检查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很低(29.9%)。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果提示,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升高等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可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真如社区499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06例(21.2%)伴有视网膜病变,127例(25.5%)伴有肾脏病变,其中53例(10.6%)既有DR又有DN。糖尿病病程、HbA1c在NR与D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eGFR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眼底分级、log转换的尿ACR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吸烟、高血压史、及各项标化的生化指标为自变量做直线回归,可见年龄、吸烟、HbA1c、蛋白尿与视网膜病变相关;高血压、HbA1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尿ACR相关。结论: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要早查,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个月。结果经神经生长因子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医药资讯     
家长应带1型糖尿病患儿定期检查眼睛 约有20%的1型糖尿病儿童存在视网膜病变,可是很多1型糖尿病儿童却忽略了眼科检查,一项关于1112名1型糖尿病儿童的统计发现,即使医生建议他们去进行视力检查,只有64%的1型糖尿病儿童同意在未来2年内去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