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鸿  胡广伟  廖天安 《海南医学》2006,17(12):138-140
骨组织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将种子细胞接种到三维立体支架上,形成两者的复合体,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体内移植以修复骨缺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生长因子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及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均有重要作用.在合成性的支架材料中复合生物活性因子,已被认为是骨组织工程可能的应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生物活性玻璃BG/聚羟基烷酸酯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与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了解其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与BG/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对复合体进行形态学、扫描电镜、细胞增长能力的测定,评价细胞与材料的相容性。结果:骨髓基质细胞有较强的向成骨细胞分化和繁殖能力成骨细胞与BG/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8d,分布于支架材料的成骨细胞迅速分化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形成钙结节。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是骨组织种子细胞的良好来源BG/PHBV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一种理想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学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及其技术,以生物材料为载体,研究开发、设计构建或重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然后移植到人体,成为具有修复、维持或改善受损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种子细胞、支架材料、骨组织构建的临床应用。其中骨组织工程学的核心是支架材料,而支架材料要达到理想的骨支架材料的要求,种子细胞要有效与载体材料充分的粘附,并在载体中良好的生长、扩增和分化,才能形成具有骨组织修复功能的细胞——载体复合物。骨组织工程中细胞采用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有效充分粘附可能是解决骨支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就骨组织工程中影响细胞与复合支架材料的因素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一点依据,对支架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种子细胞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近来研究表明来源于人恒牙牙髓组织的人恒牙牙髓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提示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人牙髓干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我们从正畸治疗减数拔除的恒前磨牙牙髓组织中应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牙髓干细胞。细胞经过培养和传代后,第3代细胞被分别接种到6孔板或三维明胶支架上进行成骨向诱导培养。三维明胶支架组在诱导14天后,移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牙髓干细胞在体外的成骨向分化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和RT-PCR检测成骨向分化相关特异性基因Col I,BSP,OC,Runx2、Osx来验证。牙髓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分化能力应用X线、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来验证。结果:牙髓干细胞在体外确实具有成骨分化潜能;作为种子细胞与明胶支架复合后在裸鼠体内可以形成组织工程骨。结论:提示它可以成为一种具有利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人恒牙牙髓干细胞作为一种独特的干细胞来源,可能会为骨组织工程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郝伟  胡蕴玉  姜明  吕荣  王军  赵廷宝 《医学争鸣》2008,29(7):584-587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以及PLGA-β-TCP支架的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取3 mo龄日本大耳白兔皮下脂肪,获得脂肪干细胞,经体外成骨诱导分化鉴定后使用Ⅰ型胶原凝胶将其悬浮并与三维多孔支架PLGA-β-TCP复合,从而构建成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PLGA-β-TCP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 wk,实验以脂肪干细胞/PLGA-β-TCP材料复合体作为对照.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脂肪干细胞的增殖以及成骨诱导分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Ⅰ型胶原凝胶将rADSCs均匀悬浮于材料孔隙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检测显示Ⅰ型胶原凝胶能显著促进rAD-SCs的成骨分化.结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PLGA-B-TCP复合体的构建成功为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学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目前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已成功地培育出人耳廓、人工肌腱及具有人指 (趾 )骨及指(趾 )间关节结构与外形的复合组织等 ,为组织工程化产品的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1,2 ] 。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 支架复合体体外构建与培育三个方面。种子细胞研究涉及来源的选择、体外大量扩增、表型诱导与维持及移植免疫等。支架材料研究则是根据不同组织和器官组织工程制备技术的需要 ,进行其三维支架的制备工艺设计及结构与性能优化。细胞 支架复合体体外构建与培育是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狗牙周膜细胞(PDLCs)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讨以狗PDLCs为种子细胞,以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体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材料,组织块法培养狗牙周膜细胞,取第4代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三维支架上,体外继续培养。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细胞起源;MTT法检测支架对狗PDLCs增殖的影响;取培养3、6?d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的标本,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狗PDLCs抗波形丝蛋白阳性,抗角蛋白阴性,证实为中胚层来源。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对狗PDLCs的生长、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示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狗PDLCs在支架上贴附牢固,伸展充分,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结论:壳聚糖-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细胞相容性,狗PDLCs与之复合培养生长良好,表明以自体PDLCs为种子细胞、以壳聚糖-磷酸三钙为支架材料进行的牙周组织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在体外构建尿路细胞一支架复合体。方法采用角朊细胞培养基用组织块法获得人尿路上皮细胞(UEC)和泌尿平滑肌细胞(USMC),以免疫荧光鉴定。制备胶原材料支架,以扫描电镜评价。经过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将P3代UEC和USMC接种在胶原支架上。结果胶原支架上的UEC和USMC经过体外培养1周后即可形成沿基膜排列的复层上皮结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材料复合良好,免疫组化检测支架上的UEC和USMC的广谱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运用组织工程方法能够在体外快速进行尿路复合细胞支架的初步构建,为进一步临床修复尿道缺损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冯江学  杨志 《微创医学》2006,25(2):304-306
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研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研究包括:种子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支架材料的开发,人工神经的组织还原[1].体外构建工程组织的核心方法是首先分离自体或异体组织的细胞,经体外扩增达一定数量后,将这些细胞种植到预先构建好的三维支架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沿着支架迁移、铺展、生长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为具有特定形态功能的工程组织[2].本文从组织工程方面对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冯江学 《医学文选》2006,25(2):304-306
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研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研究包括:种子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支架材料的开发,人工神经的组织还原。体外构建工程组织的核心方法是首先分离自体或异体组织的细胞,经体外扩增达一定数量后,将这些细胞种植到预先构建好的三维支架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沿着支架迁移、铺展、生长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为具有特定形态功能的工程组织。本文从组织工程方面对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宋扬  雷星 《医学综述》2013,19(9):1581-1583
对于肌腱缺损,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其功能重建并不乐观。随着肌腱组织工程的发展,用工程化肌腱来修复肌腱缺损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治疗方法。目前,组织工程肌腱的研究涉及种子细胞、支架、生长因子和改进策略等各方面。组织工程化肌腱临床应用的关键是如何模拟体内环境,在体外成功构建肌腱组织。因此,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进行组织工程的构建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当的载体支架用于种子细胞的种植是当前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紧迫任务。目前研究较多的支架材料是多聚体类、多孔陶瓷载体类和生物类支架,而其他材料的支架也在积极探索中。本文针对国内外在骨组织工程中载体支架选取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组织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纵观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二十多年里,其构成的三大要素:种子细胞方面、支架材料方面和组织构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距离组织工程骨在临床中正式使用尚有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PLGA骨组织工程支架在骨损伤修复和再造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由于PLGA亲水性差,不利于种子细胞在支架上的粘附和增殖。RGD肽修饰PLGA支架后,材料的细胞亲和性可得到有效改善,促进种子细胞粘附和增殖。本文就近年来RGD修饰的PLGA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为支架材料,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为种子细胞的复合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能力。方法将hUCMSCs接种在PHBHHx上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诱导组为实验组,不滴加hUCMSCs组为对照组,植入裸鼠皮下,并分别于1、3、5个月取材行HE、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PHBHHx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吸附性。实验组细胞大、小形态基本保持原状,成骨特异性指标检测均为阳性;对照组细胞则不能保持原状,体积逐渐缩小至完全降解,成骨特异性指标均为阴性。结论 PHBHHx复合hUCM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后具有在裸鼠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以财  焦力刚 《医学综述》2012,18(13):1989-1992
自体骨移植一直是骨修复的"金标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异体骨移植同样存在着骨愈合缓慢及排斥反应等问题。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应用骨组织工程方法来修复骨缺损成为研究热点。骨组织工程主要包括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三个方面。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目前最强的促骨生长因子,其在体内半衰期很短,必须依靠缓释载体才能发挥其较长效的促骨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工程学是生命科学中的新兴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应用组织工程学修复骨缺损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相关认识逐渐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骨组织工程学的三大要素(种子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生物支架)构成了骨组织工程学的主要框架。生物陶瓷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多,是生物支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生物陶瓷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对生物陶瓷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有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其基本原理为在体外构筑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然后移植到骨缺损处,经过材料的吸收和组织的增生,实现自身骨组织代替组织工程骨,最终实现骨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修复。种子细胞及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骨构建的核心,通过对种子细胞的成骨诱导以及对支架材料理化性能的改良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促进骨生成及修复的效能。既往研究表明血管及神经分布对骨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组织工程骨进行血管化和神经化也能达到相似效果。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通过复合构建已制造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简单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