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院近6年来诊治的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RAP)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80例(占66.7%),其中慢性胃炎(CG)50例,十二指肠溃疡(PU)14例,两者发病率高,70例作胃粘膜快速速脲素酶检测(HPUT),阳性38例(占受检病例钙的54.3%)。90例作血清HPIgg检测,阳性77例(占85.6%)。表明HP感染是PU及CG的主要原因,也是致小儿RAP的重要病因。另选择HP-IgG阳性撑  相似文献   

2.
小儿消化性溃疡1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特征以及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1400例小儿行纤维胃镜检查并对胃粘膜通过组织培养、病理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结果行胃镜检查的小儿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105%(147/1400),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占871%(128/147),胃溃疡(GU)占116%(17/147),复合性溃疡占14%(2/147)。年龄为(952±291)岁,男∶女为194∶1;>6岁者占837%,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GU∶DU=1∶232;≤6岁者的GU∶DU为1∶1。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球部953%(122/128),单发溃疡占445%(57/128),多发溃疡占133%(17/128),霜斑样溃疡占422%(54/128)。胃溃疡中单发706%(12/17),多发性溃疡294%(5/17),多发生于胃窦部和胃角中段。胃溃疡中HP检出率为235%(4/17),十二指肠溃疡中HP检出率为644%(56/87),溃疡复发者均伴HP感染。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学龄期以上,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复发亦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TCTA)n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mpFLP)方法,分析云南省13个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TCTA)n多态性。结果在13个家系中检测到224~252bp的8种等位片段,其PIC为0.698,杂合频率是51%。可诊断率为100%和50%的家系各6个,1个家系因双亲带型为纯合型而未能诊断,可诊断率为69%。完成1例产前基因诊断和2例回顾性的基因诊断。结论(TCTA)n的PCRAmpFLP分析可作为经典型PKU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肽(C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水平在小于胎龄(SGA)儿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8例SGA儿脐血清和其中的37例SGA儿生后一周内外周血CP和IGFⅠ。结果SGA儿脐血CP和IGFI水平低于适于胎龄(AGA)儿水平,且SGA儿的不良生长程度越重,CP和IGFⅠ水平越低,生后一周内,重度SGA儿外周血CP和IGFⅠ仍维持低水平,而轻度SGA儿CP和IGFⅠ则上升至AGA儿水平。结论SGA儿的不良生长与低胰岛素和IGF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期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脊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方法,应用3个与SMA基因紧密连锁的CA重复序列位点JK53CA1/2、5DS637、CATT1,对18个SMA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37例SMA患儿作了SMA基因缺失的检测;并作2例SMA产前诊断。结果:18个家系通过JK53CA1/2位点诊断12个(可诊断率66.7%),通过5DS637位点诊断14个(7.8%),10个SMA家系通过CATT1位点诊断9.5个(95.0%);37例患儿中32例(86.5%)有端粒侧exon7的纯合性缺失;2例接受产前诊断者,1例胎儿患病,1例胎儿为正常。结论:应用SMA基因旁侧CA重复序列联合PCR-SSCP检测进行SMA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简便、准确、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多中心协作方案(MCP)方案治疗儿童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和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远期疗效。方法患儿27例。其中15例HRALL和5例Ⅳ期NHL采用MCP841方案;7例Ⅲ期NHL采用MCP842方案。结果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100%。HRALL和Ⅳ期NHL的持续完全缓解(CCR)率为85%,7例NHL均获得CCR,CCR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0个月和37个月;未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和化疗相关死亡。按KaplanMeier法预测6年CCR率可达88%。测定血和脑脊液阿糖胞苷(AraC)浓度,应用大剂量AraC时血浓度可提高35倍,脑脊液浓度可达40%。结论MCP化疗方案可以作为儿童HRALL和晚期NHL的长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了30例ALL骨髓细胞GCR为7873±3002位点/细胞;17例ANLL为6113±1622位点/细胞(P〈0.05)。形态学分型L1型17例,GCR为7267±3178位点/细胞;L2型13例,GCR为7650±3362位点/细胞(P〉0.05)。临床分型标危型ALL14例,GCR为8998±1963位点/细胞;高危型9例为5847±3885位点/细胞(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找到脐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产生的部位,为脐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G-CSFELISA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测定了48例妊娠37~38周健康孕妇静脉血清和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清和49例脐动脉血清G-CSF阳性率和含量。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33%、74%和816%,并测定了37例阳性脐静脉血中G-CSF的含量,结果S/N最高1994,最低21,x±s为59±395。经统计学处理,脐静脉血和孕妇静脉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RID)法测得51例正常足月儿脐静脉血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测得结果显示,脐血中G-CSF主要来源于脐静脉的胎盘中。推测胎盘的某些细胞具有产生G-CSF的功能。脐血中含有高水平的IgG。  相似文献   

9.
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和RNA检测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抗体捕捉ELISA(MacELISA)分别检测64例急性心肌炎、20例疑似心肌炎、20例非心肌炎和52例正常儿血柯萨奇病毒B(CVB)特异IgG和IgM。其中49例心肌炎及23例先天性心脏病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血清中肠道病毒RNA。结果:心肌炎组IgG阳性38例(59.4%),IsM阳性33例(51.6%),PCR检测阳性26例(53.1%),均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及正常小儿组。病程早期(2周内)PCR检测IgM阳性率较高,二者下降较快,约6周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IgG则出现较晚,约2~6周达高峰,持续10~22周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本研究表明:CVB是引起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三种方法检测均敏感、特异;MacELISA检测特异IgM比间接ELISA检测IgG更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与庚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抗庚型肝炎病毒(HGV)抗体和HGV-RN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和逆转录PCR方法同时检测90例儿童抗HGV抗体和HGV-RNA。结果:抗HGV阳性率为156%(14/90),其中慢性丙型肝炎中(丙肝)占10/28,慢性乙型肝炎中(乙肝)占4/12;HGV-RNA阳性率占244%(22/90),其中丙肝中占12/28,乙肝中占4/12,非甲-戊肝炎中占2/4,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占2/4,肾炎或肾病中占2/20。22例健康儿童均阴性。抗HGV阳性者中HGV-RNA阳性率为143%(2/14),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率为571%;HGV-RNA阳性者中的抗HGV阳性率为91%(2/22),ALT异常率为455%,两组比较P>005。结论:要想全面了解HGV感染率,此两种方法都应采用;抗HGV阳性可能预示病毒复制停止;病毒血症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联系具有多样性,需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AIDP)与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等不同类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11例AIDP和14例AMAN患者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分别于132条大鼠坐骨神经外膜下和25只鼠静脉内注射。结果坐骨神经外膜下及静脉注射AMAN患者PBMC上清液后,原纤维轴索变性总发生率234%,偶见髓鞘脱失(02%);注射AIDP患者PBMC上清液后,除发生轴索变性(228%)外,尚有较多髓鞘脱失(52%)。加入血清提供补体后使原纤维病变率增高两倍以上。静脉注射鼠虽有明显周围神经病,但其他脏器无病变。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gG含量显著增高。PHA诱导的AIDP患者PBMC上清液恒定地引起脱髓鞘纤维增多,而LPS诱导的AMAN患者PBMC上清液致轴索变性纤维数增加,此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增高。结论不同类型GBS患者外周血PBMC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引起相似而又有差异的周围神经病变,并具有组织特异性。与其相关的细胞免疫和补体介入的体液免疫均参与其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了30例ALL骨髓细胞GCR为7873±3002位点/细胞;17例ANLL为6113±1622位点/细胞(P<0.05)。形态学分型L1型17例,GCR为7267±3178位点/细胞;L2型13例,GCR为7650±3362位点/细胞(P>0.05)。临床分型标危型ALL14例,GCR为8998±1963位点/细胞;高危型9例为5847±3885位点/细胞(P<0.05)。对18例ALL经联合化疗完全缓解前后比较发现,GCR分别为8115±3258位/细胞和4669±2106位点/细胞(P<0.01)。本实验同时测定了ALL和ANLL患儿血浆皮质醇浓度,平均分别为112.20±41.14ng/mi和104.65±43.49ng/ml,相关系数分别为r=0.15和0.11,说明GCR表达水平不受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27例无菌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肠道病毒(EV)RNA。结果急性期CSF中EVRNA阳性检出率为:无菌性脑膜炎609%,脑炎481%;阳性患儿恢复期CSF仅个别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起病5天以内阳性率明显高于5天以后(P<005);5~10月份较11~4月份发病率高(P<005)。25例病毒分离阳性者中24例RT-PCR阳性,53例病毒分离阴性者中19例RT-PCR阳性,RT-PCR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的敏感性(P<001)。结论E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T-PCR技术是诊断E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儿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诊断的最佳手段,对98例不同群体小儿用胃粘膜活检标本尿素酶快速诊断法、血清HP-IgG测定法、胃液HP-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了HP感染的对比性研究。结果:三种方法在上消化道疾病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2%、54%、48%,与非消化道疾病及健康小儿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在检测HP的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别,而胃液HP-PCR法方法简单实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作为诊断HP感染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和16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并检测其高荧光率(HFR),即幼稚网织红细胞。35例患儿中13例(371%)在化疗后骨髓抑制初期,HFR首先下降;骨髓恢复期,35例中HFR先增高者22例(628%)。富含RNA的幼稚网织红细胞是预测恶性血液病化疗期间骨髓恢复的最早、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儿童实体恶性肿瘤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儿童实体恶性肿瘤多药耐药基因9mdr 1)的表达,及其产物P-糖蛋白(P-gp)。方法:17例儿童实体恶性肿瘤组织,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其mdrlmRNA表达水平。其中15例同时应用APAAP免疫酶标组化法测定基P-gp。结果:实验显示mdrl mRNA阳性率为82.4%(14/17),P-gp阳性率为80.0%(12/15)。两者阳性符合率主86.7%(13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与先天性感染的关系,采用ELISA酶标法检测母婴双方囊肿组与对照组各70例血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弓形虫的抗体,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病原DNA(风疹病毒除外),同时作尿CMV的PCR检测。结果:囊肿组新生儿血CMV-IgM抗体和CMV-PC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1%、5.7%和12.9%、2.9%);且尿CMV-PCR的阳性率达40.0%(28/70),高于对照组的17.1%(12/70);分别进行两组自身对照,尿CMV-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MV-PCR阳性率(P<0.05)。囊肿组母亲的尿CMV-PCR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0%、10%、P<0.01)。提示新生儿SEC是宫内感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之一,与先天性CMV感染有关,尿CMV-PCR检查可作为宫内CMV感染的首选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1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观察和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希平  苏承武 《中国小儿血液》1996,1(5):200-201,207
13例来自不同家庭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其β珠蛋白基因,以中国人最常见的八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探针进行杂交,得到CD41-42(-TTCT)、CD17(A→T)、-28(A→G)、IVS-Ⅱ-654(C→T)、IVS-I-1(G→T)五种突变,八种组合类型。CD41-42、CD17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临床表现明显,贫血程度重,当与-28复合形成双重杂合子时则减轻。  相似文献   

19.
13例来自不同家庭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其β珠蛋白基因,以中国人最常见的八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探针进行杂交,得到CD41一42(一TTCT)、CD17(A→T)、-28(A→G)、IVS-Ⅱ—654(C→T)、IVS—I—1(G→T)五种突变,八种组合类型。CD41—42、CD17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临床表现明显,贫血程度重,当与-28复合形成双重杂合子时则减轻。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儿科诊断的241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作纤维胃镜检查220例(占本组病例的91.2%),其中157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十二指肠溃疡61例,53例合并CSG;胃粘膜正常2例。213例作了HP胃粘膜快速脲互酶检测(HPUT),阳性83例,占受检病例的38.9%。107例作了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示见胃粘膜肠化生或十二指肠胃型上皮化生。164例作了血清GAP-IgG检测,阳性117例(占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