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报道罗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美吡达治疗。结果(1)罗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美吡达的70%(P〈0.05)(2)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时段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时段胰岛素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3)观察组治疗后IAI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A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法(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属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并常规应用西药降血糖,治疗组加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P2H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P2HBG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INS治疗后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扶正祛邪法(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可以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IR。  相似文献   

3.
新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松  章红 《安徽医药》2009,13(10):1265-1266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4例)采用常规降糖药治疗,强化组(24例)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伴Ⅰ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新发2型糖尿病伴Ⅰ级高血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2周后,对照组使用钙拮抗剂地尔硫章(D组),治疗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V组),两组观察时间均为8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计算治疗前后两组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在使用不同降血压药物治疗8周后,Ⅴ组HOMA—IR较D明显下降(P〈0.01),IAI明显上升(P〈0.01)。结论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伴Ⅰ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玉红  李福旺  郑少雄 《天津医药》2006,34(12):858-859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测定血糖控制不佳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RSG(4mg/d)前及12周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hs—CRP,并对治疗前后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RSG治疗12周后FPG、FINS、HOMA-IR、hs—CRP明显下降(均P〈0.01),IAI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与FPG(r=0.596,P〈0.01)、FINS(r=0.675,P〈0.01)、HOMA—IR(r=0.412,P〈0.01)呈正相关,与IAI(r=-0.359,P〈0.05)呈负相关。结论:应用RSG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显著降低hs—CRP,从而延缓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志龙  李莉君 《中南药学》2008,6(4):488-49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升高脂联素水平,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降糖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降糖丸。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降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最(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降糖丸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口服罗格列酮(ROS)4mg,每日1次,总疗程12周,测定指标包括一般项目、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及抵抗素,以胰岛素抵抗(HOMA)模型评价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结果ROS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ROS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糖代谢,可能与改善人血清抵抗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短期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对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其疗效。方法:将10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予CSⅡ联合罗格列酮、对照组予以单纯CSⅡ连续强化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腰围等变化。停止CSⅡ治疗后,观察组继续应用罗格列酮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糖、血脂、HOMR—IR、IAI、腰围、EDD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OMR—IR降低和IAI、EDD升高更显著(P〈0.05),且血糖达标时问短、胰岛索用量少(P〈0.05);随访观察3个月,观察组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逐渐减量,无严重低血糖及心、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CSⅡ强化治疗可显著减轻初诊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早期应用可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曾文谊  孙晓玲 《今日药学》2009,19(10):41-42,4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lc、UAER、Homa—IR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FBG、HbAlc、UAER、Homa—I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有效调控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舒军 《中国药业》2014,(15):33-34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超敏 C 反应蛋白( hs - CRP)水平的影响,为黄连素用于临床降糖提供依据。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连素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4周。检测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脂联素(ADI)及 hs - CRP,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患者 ISI、血清 ADI 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 ﹤0.01),血清 hs - CRP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1);对照组患者 ISI、血清 ADI 及 hs - CRP 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素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并降低血清 hs - CRP 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I)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用高脂高糖饮食伴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DCBI(低、高剂量,30、60mg·kg-1·d-1,腹腔注射)组和对照药罗格列酮组;并设立正常组。各组给予相应试药5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 NS)、糖耐量(OGTT)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CBI治疗后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FBG水平及增强糖耐量(P<0.01),对FI NS水平的改变不明显(P>0.05);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P<0.01或P<0.05);并明显降低TC、TG、LDL-C、NEFA水平及升高HDL-C水平(P<0.01),改善高脂状态。结论:DCBI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紊乱,具有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家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18-321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加二甲双胍对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肥胖高血压病人50例为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不使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HINS)、餐后2h胰岛素(P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两组SBP和DBP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FBG、PBG、H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ISI均升高(P<0.05),IR均下降(P<0.05),观察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合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单独用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82例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C反应蛋白(CRP)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患者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P<0.05),TC、LDL-C明显降低(P<0.01),伴有HDL-C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以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格列苯脲治疗,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30min、服糖后120min血糖(FPG、P30PG、P120PG)和血胰岛素(FISN、P30ISN、P120ISN)以及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其他观察指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FPG、P30PG、P120PG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120PG、FINS、P120INS、TG、CRP、ISI水平低于对照组,P30IN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在明显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提高早期胰岛素分泌,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t〉25kg·m^-2分为肥胖组(OB组)与非肥胖组(NOB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1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检测入院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以及两组7个时点血糖水平和一日内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的差异。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7个时点的血糖无明显差异,但OB组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NOB组(P〈0.05),而SDBG较NOB组小(P〈0.05)。结论初诊肥胖型T2DM患者较非肥胖型T2DM患者血糖波动性较小,胰岛储备功能较好,但是胰岛素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酮替芬(ketotifen,Ket)对高糖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A组:正常饮食+生理盐水,B组:高糖高脂+生理盐水,C组:高糖高脂+生理盐水+酮替芬。实验完毕后,分别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肝组织IL-6、TNF—α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相同部位肝组织糖原含量。结果:(1)胰岛素抵抗指数A组(-3.23±0.31)与B组(-3.99±0.20)相比,P〈0.01;B组(-3.99±0.20)与C组(-3.66±O.18)相比,P〈0.01。体质量B组(588.53±7.91)g与C组(522.52±30.14)g相比,P〈O.01。肝组织糖原含量B组(6.18±1.42)mg/g与C组(7.89±1.64)mg/g相比,P〈0.01。(2)血清IL-6水平B组(47.07±10.37)pg/mL与C组(36.48±7.89)pg/mL相比,P%0.01。血清TNF—α水平B组(16.54±2.54)pg/mL与C组(12.63±2.19)pg/mL相比,P〈0.01。肝组织IL-6水平B组(2152.34±262.16)pg/mL与C组(1726.91±192.63)pg/mL相比,P〈0.01。肝组织INF—α水平B组(1275.50±337.50)pg/mL与C组(1013.25±171.92)pg/mL相比,P〈0.01。肝组织糖原含量B组(6.18±1.42)mg/g与C组(7.89±1.64)mg/g相比,P〈0.01。结论:酮替芬可以改善高糖高脂饮食大鼠机体及肝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糖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酮替芬可能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活化,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将103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IR、LDL-C、CysC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TG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胱抑素C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9.
张萍  陈蝉  蓝海云  吴世凤  梁慧  陈奇盛 《中国药师》2010,13(10):1492-149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初诊T2DM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ti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PBG、GHbA1ciHOMA-IR、CRP值均显著下降(P〈0.05),Fins、FCP、HOMA—β值显著升高(P〈0.05),血清CRP水平与病程、FBG、PBG、GHbA1c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初诊12DM患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血浆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海东 《中国药业》2012,21(7):41-4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不低于10 mmol/L],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5.5 mmol/L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