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脑中风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脑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脑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引起脑中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所致。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多种药物使用不当亦可导致脑中风发生,药物已成为诱发脑中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对此,药店药师应该知晓.在遇到前来购买下列药物的老年患者时,  相似文献   

2.
祝敏 《淮海医药》2010,28(1):38-39
目的探讨头痛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9年3月确诊的急性中风30例,其中20例有起病时的头痛,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入院就诊时的血压、可能的病因、病灶的位置、中风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风相关性头痛与性别、先前的偏头痛病史、年轻化、小脑中风以及入院时的血压偏低有关,而与中风的严重性、可能的病因无关。结论(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头痛与可能的病因、预后无关。(2)椎基底动脉系统中风相关性头痛发生率高,主要与小脑中风相关。(3)中风相关性头痛可能与患者年轻化、先前的偏头痛病史、入院时的血压有关。因此,在诊治头痛患者时,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关注局灶神经体征,不要误诊为偏头痛发作而忽略中风。  相似文献   

3.
脑中风是指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的一种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蹇涩、口舌歪斜等症,重则猝然昏仆,出现意识障碍[1]。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病都可归属于“中风”范畴,结合现代医学中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中风也相应分为出血性中风及缺血性中风。本文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将颈椎病与缺血性脑中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气温骤降,脑中风也迎来了高发期,对于容易发作中风人群及有过脑中风病史的患者,如何安全、顺利地度过严寒是个挑战。  相似文献   

5.
沈翔  方侃 《家庭用药》2010,(4):71-71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者的比例约为6:1。而在缺血性中风中。又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脑血栓和脑栓塞。后两者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故统称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胡宝佳 《上海医药》2001,22(8):344-344
“PROGRESS(PerindoprilProtectionAgainstRecur rentStrokeStudy ,培哚普利对再次中风的预防研究 )结果及临床意义”中外专家电视卫星学术研讨会于 7月14日在上海举行。在会上 ,参与PROGRESS项目研究的部分中外专家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论 :在全球范围内对 6 0 0 0多例脑中风病人长达 6年的研究实验中发现 ,用雅施达 (培哚普利 )作降压治疗 ,不仅可使伴有高血压的中风病人获得很大益处 ,而且对那些血压正常的中风病人也有一定的防止复发作用。据WHO的最近统计数据 ,在世界范围内 ,脑中风导致的死亡居各种原因所致死亡的首位 ,每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风回春片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探究其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 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风回春片低、中、高剂量组(200 mg/kg、300 mg/kg、500 mg/kg),共5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4周。测定各组大鼠的行为学缺陷分值、血小板聚集率、血清及脑组织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显著下降,血清、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用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中风回春片均可改善MCAO模型大鼠的症状,抑制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血清和脑组织中SOD和VEGF水平明显上调;MDA含量显著下降(P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中风回春片可能通过抑制机体氧化反应、促进血管新生而对缺血性脑中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依从性,降低脑中风发病机率。方法对我科12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血压指导,根据所测血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与124例不愿意或客观原因不能实施血压监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124例观察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中风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中风发生率为22.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监测血压对预防中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邱玲  李民  卢林 《成都医药》2002,28(5):291-293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发病率的上升,对中风患的康复治疗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医务工作的重视。为了提高疗效,我们采取早期针药结合并配合肢体功能训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2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中风又称卒中、真中风、脑中风等名,由此所致的偏瘫,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病和难治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均较高。中医药治疗中风及其偏瘫有其独特之处,合理地采用中医药之法来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中医治疗的优点1.1方法学的优点①根据传统医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理,采取"三因制  相似文献   

11.
中药应用于脑中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风是中医"风劳鼓膈"四大顽证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1]。全球每年有460万人死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国每年死于脑  相似文献   

12.
李菡  朱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235-23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饮水试验评定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对缺血性中风的护理作用.方法 将缺血性脑中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以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及对护理满意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纽曼系统模式结合中医护理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雪莹  管健  周春平 《医药世界》2009,(12):800-801
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给患者造成身体痛苦,重症卒中后高热是最常见的合并症,笔者2006/2009年辨证施护重症卒中后高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治疗组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48-84岁,缺血性中风16例,出血性中风32例;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5-84岁,缺血性中风15例,出血性中风3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中风患者残疾后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使其独立生活、学习并恢复工作,成功地重返社会生活,使残疾人的生活更有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实践,将临床护理经验用于急性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而制定的康复护理措施的综述。56例脑中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自我恢复。入院时、干预1、2个月后进行认知、表达、理解障碍、运动功能、心理康复评定。结果2组患者恢复较发病前提高,急性期中风患者的护理问题:合并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关节挛缩畸形及废用性肌萎缩、大小便问题(便秘、失禁)、进食问题、言语表达、认知、理解障碍、压疮、静脉血栓的形成、心理问题九大方面。采取对应措施后实验组较对照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结合中风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进展型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见到一类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神经损伤症状继续加重,称之为进展型中风(progressingstroke)。近年来,随着对脑中风发病机制的逐步认识,对中风进展的机制和预报因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1 定义和发生率 1957年Millikan按时间发展特征对脑中风进行分类,使用了缓慢中风(slow stroke)一词;以后Millikan等描述了3种类型的脑中风,即早期中风、进展(advancing)中  相似文献   

17.
田纪慈 《健康管理》2013,(12):34-37
35岁以上的成人,每年约有3万人发生第一次中风,导致死亡或残疾。其中有1/10的人一年内会发生第二次,残障程度会比第一次严重,且其中1/4人死亡。虽然九成以上的脑中风发生于50岁以上。但近年来脑中风有逐渐年轻化趋势,需要更多人懂得调整生活型态,以预防重于治疗来看待脑中风。50岁以上有危险因子的人(高血压、糖尿病、抽烟、高血脂等),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继发性癫痫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卓  文学  朱炯端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65-1066
目的 探讨中风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归分析 4 8例中风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发作类型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风后癫痫的发生率 5 9% ,早期癫痫发作4 % ,晚发癫痫 1 9% ,中风后癫痫与脑中风类型及病灶位置有显著相关性 ,出血性脑中风及病灶位于皮质内者癫痫发病率高于缺血性脑中风及病灶位于皮质下者。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结论 脱水、抗惊厥及抗癫痫综合治疗是控制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喻鹏  杨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82-283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风偏瘫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症,不仅会对患者的脑部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有可能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患者永久性偏瘫或者死亡.中风偏瘫的致残率、致死率都比较高,多发于北方寒冷地区,而且中老年群体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对于脑中风的临床发病来说,偏瘫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机体协调功能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