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宜斐  韩彬 《医药世界》2007,(12):73-73
蔬菜的家族里,萝卜堪称是元老级别。李时珍除了在《本草纲目》里记录下萝卜“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外,还对它大加赞赏,说其“根、叶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相似文献   

2.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球状,白色,肉质,枝端常开放如荷花状。可药用、煎汤和内服,又可捣敷外用,也可蒸食或煮粥食。具有滋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外用清热、解毒、消肿。由于其食用爽口,亦药亦食,常服可保健康。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危症之一。据文献报道,有60%~70%的人一生至少发生过一次鼻出血,可出现于各种年龄、时间和季节。鼻出血可由鼻病引起,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4.
阿斯综合征患者行体外无创性心脏临时起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综合征是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严重者可致猝死。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出现晕厥,停搏15s以上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此类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凶险,且不宜搬动,  相似文献   

5.
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和方法的总称,可分为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利尿剂、麻醉剂等不同种类。肽类激素是一类较新的兴奋剂,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索样生长因子-1、促性腺激素、胰岛素、促皮质激素5大类。肽类激素属于人体内源性物质,很难被检测到,但滥用误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引起过敏反应,生长激素可造成肢端肥大症,胰岛索样生长因子-1可引起急性低磷血症,促性腺激素可造成男性性早熟,胰岛素可造成视物模糊,促皮质激素可造成女性闭经等。  相似文献   

6.
人类嘌呤降解代谢的终末产物为尿酸。尿酸可渗人血中,主要随尿排出体外,也可由消化液排出少量,并可由唾液和汗排出微量。进入消化道的尿酸可受细菌酶的破坏生成尿素及氨,后者可被重吸收由肾排出。  相似文献   

7.
胡江敏  赵英莉  张忠梅 《河北医药》2010,32(12):1606-1607
晕厥是临床常见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短暂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短期可自行恢复。该病症可由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某些不明原因引起,由于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病时具体表现往往不能被他人发觉,多以昏倒急诊入院。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白内障可致盲。所幸它属于可治的眼病,手术是使白内障患者复明的首要方法。除手术以外,老年患者同时采用防治白内障的有效措施,可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降低易致出血 血小板是参与止血的重要“成员”,可在小血管破裂处聚集成血小板血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可收缩血管的物质,促进血液凝固和止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引起止血功能障碍,导致鼻腔、牙龈或其他部位皮肤黏膜出血,伤口不易止血等。一些长期血小板减少的女性患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  相似文献   

10.
熨疗属于“中医外治法”,即把某种食品加热、包裹后,熨敷于人体的特定部位,由于药品(食品)的温热渗透作用,可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治疗某些疾病。熨疗方便易行,价格低廉,熨料可反复使用,温度可自行控制,在家也可操作等等。  相似文献   

11.
《医药保健杂志》2009,(10):60-6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选择药物时,不要连续长时间内服或注射激素类药物。如果在非正规治疗时大量应用激素,可迅速明显地减轻疼痛,造成疗效显著的假象,但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而过量服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肥胖、痤疮、易感染等,重者可致股骨头坏死、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炎等。  相似文献   

12.
杨耀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83-2484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联合小夹板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膨胀髓内钉联合小夹板治疗32例肱骨干骨折,男2l例,女1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结果32例均获随访7~14个月,平均10个月,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优20例,良6例,可6例,差0例。结论可膨胀髓内钉联合小夹板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7d内排便次数少于3~4次,排便困难,坚如羊粪。在一般人群中,便秘发生率为7%,而老年人可达到40%~80%。便秘可导致患者身体不适,可引起肛周感染、肛瘘、肛裂等、粪块嵌顿引起肠梗阻。便秘是心脑血管死亡诱因之一,可诱发急性心衰、心律失常等导致猝死,便秘还使患者产生焦躁不安等不适心理。  相似文献   

14.
陆明 《家庭用药》2010,(7):26-26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早期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紧张烦躁、疲乏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累及心、脑、肾等器官,严重者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危害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近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对慢性病药物可及性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8月抽取15名临床和药学一线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提纲开展1对1深度访谈,基于主题框架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了低价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接近性,对于高价药物作用相反。药品集中采购对慢病患者药物的可负担性存在双向影响:用药习惯的改变降低了部分患者的可接受性,医生和患者对于药物选择的受限降低了患者对原研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接近性。国家谈判药物提高了慢病患者用药的可负担性与高价药物的可获得性。“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发展提升了药物可接近性,但覆盖面较小,应用尚不广泛。结论 医保制度改革对慢性病药物可及性具有多重影响,相关决策者要充分考虑医保政策对药物可及性的影响,保障广大慢性病患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酵母微囊是一种表面粗糙多孔、核心中空的天然药物递送载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高靶向性、高稳定性,在口服药物递送系统中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酵母细胞经过酸碱和有机溶剂处理、洗涤后可获得疏松多孔的酵母微囊,后者可借助静电相互作用、被动扩散、疏水作用等方式包载药物。酵母微囊表面主要由β-葡聚糖组成,可在胃肠环境中保持稳定,可被免疫细胞表面相关受体识别,从而激活免疫反应,并可在被摄取后随淋巴细胞的运动将所载药物运送至病变部位。酵母微囊安全性高,非常适合递送疫苗、抗炎药物及抗肿瘤药物,其不仅可实现上述药物的口服递送,而且能增强药物效果,提高药物的靶向性。今后可开展更多全身转运机制的相关研究或开发更加高效的联合给药系统,以充分发挥酵母微囊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皮肌炎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的一种,可引起横纹肌的非化脓性炎症。以进行性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和皮肤损害为典型特征,严重者可致死,可并发或并发于各种肿瘤。肿瘤与皮肌炎可先后或同步发生。由于皮肌炎本身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加上并发恶性肿瘤,更增加了治疗及护理的难度。现将我科收治的21例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松龄血脉康胶囊与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松龄血脉康胶囊和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56±s4)a]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5~2g,tid,疗程4wk,并与心可舒片治疗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5±6)a]作对照。结果:松龄血脉康胶囊与心可舒片皆有较好的缓解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6%与84%(P>0.05)。对血脂及血液粘度的影响,松龄血脉康胶囊优于心可舒片(P<0.01)。结论:松龄血脉康片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且可预防血栓。  相似文献   

19.
鼻出随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危病症之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为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长期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鼻出血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Liltle区或Kiesselbach区,因该处血管吻合交织成网,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常互相依存,互为因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可加速肾功能减退,而糖尿病肾病也可进一步升高血压,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