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用双盲试验法,对42例多形日光疹(PLE)病人分别使用PUVA、UVB及小剂量UVA进行预防性照射治疗.参加试验的所有病人,都于日晒后出现瘙痒、红斑和丘疹.皮损形态不一,微小丘疹或大丘疹并发红斑.发疹持续数天到数周.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被分为三组,PUVA组(14例):紫外线照射前2小时根据体重口服8-MOP,OVA的最初照射剂量为最小光毒量(MPD)的1/3,以后每次增加1/8;UVB组(15例):照射前口服安慰剂, UVB的最初照射量为1/3MED,以后每次增加1/7;UVA组:为对照组,照射前口服安慰剂,最初照射量及每次增加量同PUVA组.治疗每周3次,共6周.后4月为临床随访观察,在此期间,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多形目光疹(PLE)患者对UVB或UVC红斑反应,并对其产生机制与正常人作一比较。7名临床诊断为多形日光疹的女性自愿者,均为白种人,年龄26~52岁。所有受检者都曾数次于夏季出现典型的多形日光疹皮损。采用3种不同的光源。1.以单色光源照射,以确定受检者对波长为300nm及350nm紫外线的红斑阈值(MED);2.杀菌灯,以确定病人对波长为254  相似文献   

3.
例1.男,12岁;例2.女,8岁。两患儿系同父同母兄妹,于2013年8月就诊于我科。男孩3岁、女孩4岁时鼻背部出现褐色斑,约针尖至芝麻大,颜色由浅褐至棕褐不等。皮损渐渐增多波及整个面颈部、双上肢。皮损于日晒后明显加重。平素畏光、日晒后流泪。男孩面部渐渐出现芝麻大黑褐色丘疹,丘疹上覆薄碎鳞屑。女孩6岁时于鼻背部出现芝麻大黑色结节、斑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4例多形性日光疹(PLE)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研究前2周停止外用及口服药物,3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用近似太阳光谱的光源(氙灯加适当滤玻璃)照射患者以往曾发生 PLE 皮损部位,照射剂量分别为35%、50%及70%MED,照射前及照射后1、5、24、72及144小时分别取活检作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有11例患者成功地诱发出 PLE 皮疹。普通病理检查显示,照射后5小时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至24或72小时浸润呈中度致密,在早、晚期活检标本中,未见肥大细胞,嗜中性及嗜碱性细胞有明显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报告2例极其严重的多形性日光疹(PMLE)病人用硫唑嘌呤治疗取得了成功。例1.女,49岁,在暴露部位日晒3个小时后出现皮疹,如在夏日,日晒2分钟左右就可发疹。避免日光3~4天后皮损消退,发病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检,皮损为2~3mm 红色丘疹,有的融合,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有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其上表皮海绵样水肿。DIF 阴性。用300~340nm 的光照射时,最小红斑量明显降低。查ANA、抗SSA、SSB 抗体均阴性,血、尿、粪卟啉及光斑试验均阴性。先后予以高效防光剂、硫酸羟基氯喹均无效。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导1例36岁妇女,因患银屑病曾连续口服氨甲喋呤达15年。于外阴发现多发性局限性过度色素沉着损害和几处表浅溃疡。活检证实为表皮内癌。作了病灶切除及植皮术。4个月后,在植皮区旁出现一2cm直径的病灶,活检仍为表皮内癌。用静注血卟啉衍生物(HPD)与红色激光照射联合治疗。与此同时,并对女阴旁皮肤的二个直径为2cm的银屑病皮损进行照射。HPD剂量为3mg/kg。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337例银屑病患者,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全身NB-UVB照射,每周3次,应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所需治疗次数为12~62次,平均治疗次数为29.47次,照射累积剂量为8.24~126.18 J/cm2,平均累积剂量为53.3 J/cm2,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B-UVB治疗银屑病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日光虽可引起多形日光疹(PLE)和日光性荨麻疹(SU)患者的异常皮肤反应,但日晒也可使之产生"脱敏",鉴于此原因,作者自1982~1985年应用UVB及PUVA对36例PLE及4例SU患者进行了预防性治疗.36例PLE中,男8例,女28例;年龄18~57岁;病程2~50年;应用单色光进行检查证明8例对UVB、5例对UVA、13例对UVB及A和1例同  相似文献   

9.
报告两例复发性疱疹后多形性红斑(EM), 临床症状很象多形性日光疹(PLE)和青少年春季发疹(JSE)。 例1为11岁男孩,5岁开始出现复发性皮损,每年发作1~数次,以春、冬季为多,发作前约7~8天常有口唇疱疹,日晒后,次日在暴露部位出现皮疹。单个皮损持续一周以上,患儿无服药史和光敏皮炎家族史。体检:面部和四肢可见红丘疹和斑块,部分融合,具有典型的靶形损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一例顽固性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患者用PUVA治疗有效。患者59岁,男性,因广泛性瘙痒性皮疹持续5个月而来就诊。体检时发现其皮损呈广泛的红色斑丘疹或丘疱疹,分布于躯干、臂及股部,许多皮疹有表皮剥脱。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诊断为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患者口服强的松治疗,仅于服药期间有效,减量后病情加重,用VitA治疗无效,遂用PUVA治疗,开始用补骨脂素50mg(0.6mg/kg)和UVA 2J/cm~2,同时在右胁部留一10cm~2皮肤区,于治疗时遮住不照射,作为对照。每周治疗2次,当能耐受后,UVA剂量每次递增0.5J/cm~2,患者共接受16次治疗。前4次治疗后,患者皮肤病显著加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17岁.因自幼全身褐色斑,面部皮损日晒后变红伴痒就诊.患者出生时胸部即有菊花样红斑,逐渐变为褐色,并随身体增长而扩大,于4岁左右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褐色斑纹,并向颈部、躯干扩展,形成条纹状和漩涡状色素斑,面部、上肢光敏感.病史中无水疱史.乳牙正常,换牙后变形.智力正常,月经史13岁初潮,4~5天/30天.其兄患白癜风4年,其母否认亲属3代内有类似病史.否认近亲结婚,母亲妊娠时无用药史及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12.
局部涂甲氧补骨脂素治疗银屑病,一般常在2小时后再用长波紫外线照射;但是否需要隔2小时,本文进行了研究.动物实验:豚鼠背部去毛,于25cm~2皮肤表面涂以1%甲氧补骨脂素乙醇、醋酮、丙二醇溶液,然后立即、15分钟、1小时和2小时的不同间隔时间照射紫外线.照射剂量是1.8、3.6和7.2J/cm~2.另外一批动物不涂药照射7.2J/cm~2作对照组.在UVA照射3小时后用10μci氚胸腺嘧啶苷加入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04nm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组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对照组,治疗组初始剂量为2~4倍最小红斑量(MED),每次照射剂量基本不变或增加10%;对照组初始剂量为0.3~0.5J/cm~2,以后每次固定增加0.2J/cm~2,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24%,对照组为14.71%,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波高能紫外线是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又一有效疗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7岁,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丘疹、斑丘疹、脱屑伴痒20余天。患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治疗后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丘疹、斑丘疹伴脱屑,瘙痒明显。在治疗初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控制病情,但随着激素剂量减量,皮疹逐渐向非典型脓疱型银屑病样皮损表型转化,后加用甲氨蝶呤及阿维A治疗后病情好转,皮损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观察了 UVB 和不同剂量的 PUVA 对3种人 LC 标记的影响、时间过程,共观察21天。8例自愿者,男6例,女2例,年龄21~24岁。口服8-MOP 0.6mg/kg 2小时后,一侧股上外侧2cm~2面积皮肤分别以1、3、5、10J/cm~2的 UVA,波长340~450hm 照射。服8-MOP 前,在对侧股上外侧与 PUVA 处理相应部位的2cm~2面积皮肤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UVB 剂量为390mJ/cm~2。PUVA 处理部位于照射后4天活检,接受 UVB 或5 J/cm~2PUVA 的部位于照射后2、4、14、21天活检,未照射的对照皮肤也同时活检。标本制成表皮片后分3份,1份做 ATP 酶染色,另2份用单克隆抗体 OKT 6和抗 HLA-DR 作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未照射对照表皮 LC 数用 ATP 酶染色为770±96((?)±S 细胞/mm~2),用 OKT 6和抗 HLA-DR 分别为810±80和780±146。PUVA 处理  相似文献   

16.
慢性日光性皮炎(CAD)是一组在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光生物学上显示持久性光敏为特点的光敏性皮肤病,包括光敏性湿疹、顽固性光敏反应和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由于定义不明确,故对本病尚有争论。其病因不清楚,治疗很困难。本文报告1例由于α1-抗胰蛋白酶(AT-α1)缺乏而发生的CAD病人,经用达那唑(Danazol)治愈。患者65岁,男性,6年前暴露部位皮肤发红、瘙痒,夏季日晒后更重。光敏试验:UVB MED 36mJ/cm~2,UVA MED为7J/cm~2。UVB照射大于100mJ/cm~2,发生丘疹和水疱。用数种常见的致光敏物质行光斑贴试验均为阴性。多处组织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8 岁.因面部和唇部黑色斑块、斑片,四肢色素减退斑5 年,右面部麻痹、右眼视力下降半年,于2010 年2 月至我院就诊.患者5 年前面部、唇部出现大小不一散在的黑色斑块、斑片,形状不规则.继之四肢出现米粒大多发性色素减退斑.皮损于日晒后加重.近半年来感右面部麻木,右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体健,为近亲结婚(表兄妹),父亲于75 岁时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母亲健在.共有兄弟6 人,其二哥自幼有面部黑色斑块、斑片,于10 岁左右因面部黑色斑块恶化形成溃疡继发感染死亡, 其余兄弟体健,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重组DNA衍生α-干扰素治疗3例男性转移性肾癌,每日剂量分别为36MU、50~18MU、45~18MU。治疗2~4周后,2例原有银屑病损害明显加重,表现为斑块数目增多,剥脱和红斑,停药后皮损好转。另1例在治疗的头2个月中出现播散性脱屑性斑丘疹,头、躯干部皮损融合,临床表现类似泛发性脂溢性皮炎。4~6周后,皮损呈典型的银屑病斑块,头、躯干和四肢均受累。随着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UVA结合UVB(UVAB)洽疗异位性皮炎是否比单用UVB更有效,作者对30例患者进行了配对比较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4.8岁(15~40岁),平均病程20.5年(4~4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Hanifin及Ra—jka的诊断标准。随机选择病人躯干一侧照射UVAB,另一侧照射UVB,治疗前先确定UVB及UVAB的最小红斑量(MED),用低于MED的剂量照射。UVB治疗侧的初用照射量平均为37mJ/cm~2,最终照射量204mJ/cm~2;UVAB治疗侧的初用照射量平均为UVB 13mJ/cm~2,UVA3.7J/cm~2,最终照射量分别为29mJ/cm~2、8.0J/cm~2。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窄波UVB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不同的皮肤类型给初始量为0.5~0.7 J/cm2紫外线照射,每周2次,逐渐增加剂量待皮损消退达90%以上后,逐渐减少照射剂量和次数.结果:治疗2~4周开始出现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提高,12周结束评价疗效:痊愈39.58%,显效45.83%,有效率为85.4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窄波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满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