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提出并验证一种新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前突度.方法 口轮匝肌重建新技术为裂隙侧口轮匝肌上端缝合固定于前鼻棘、下份与对侧口轮匝肌游离端缝合.纳入63例常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常规组),20例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改进组))及96例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对照组).制取唇裂术前、术后即刻及腭裂术前面部石膏模型,运用石膏模型三维分析技术分析各组唇鼻形态之间的差异.结果 唇裂术后即刻改进组几乎所有唇鼻标志点(SA点除外)的前突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唇裂术后即刻,改进组裂隙侧上唇前突度完全恢复正常,而鼻翼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矫正.腭裂修复术前,改进组裂隙侧上唇前突度略低于正常,而过矫正的鼻翼前突度减小至正常.结论 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能显著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的唇鼻前突度. 相似文献
2.
双侧唇裂修复与口轮匝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单侧唇裂口轮匝肌重建的原则应用于双侧唇裂的初期修复中,对唇肌解剖在双侧唇裂整复术中的价值以及在设计和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在双侧唇裂整复术中施行口轮匝肌解剖复位与重建是十分必要的,并强调双侧唇裂的初期整复术与单侧唇裂一样不应列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培训的启蒙手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和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合方法。方法:应用口轮匝解剖学和功能性整复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进行。结果:该术式能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鼻翼外侧脚变钝等畸形,尽可能恢复唇弓形态,减轻鼻部畸形,结论: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满意的功能及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唇裂术中口轮匝肌的解剖学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唇裂患者口轮匝肌解剖学修复的方法。方法:解剖分离患侧口轮匝肌深怪、浅层的鼻唇不及鼻束。深层及浅层鼻唇束与健侧相应仙束缝合。鼻束与位与鼻小柱下方鼻唇束形成的旋转的肌瓣缝合。结果:对10例唇裂患者进行口轮匝肌的解剖学修复,术后切口瘢痕较小。动态及静态上唇形态满意。结论:口轮匝肌的解剖学修复有利于唇裂患者动态及静态的形态修复。 相似文献
6.
唇裂患者口轮匝肌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者用8例唇腭裂婴儿尸体标本,经显微解剖、组织学连续切片、三维立体重建和电镜检查研究了口轮匝肌的错位排列。结果:各型唇裂中,唇红内有与唇缘平行的肌束。在单侧唇裂的外侧部起于口角的鼻唇束行向前上内,部分终于裂缘附近的真皮内,部分向上终于鼻翼基部,鼻束终于鼻翼基部外侧;在内侧部,鼻唇束的纤维部分终止于裂缘下端的真皮内,部分终止于歪向健侧的鼻中隔基部。双侧唇裂的正中部的软组织中无肌纤维,正中唇裂和双侧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一期修复中应用口轮匝肌肌瓣瓦合法重建人中嵴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2013年1月—6月收治的单侧唇裂患儿52例,男41例,女11例;月龄3~72个月,中位月龄5个月,平均7.4个月。于全麻下行一期唇裂修复术(改良Millard Ⅲ式)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行瓦合法缝合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造成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增厚,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儿随访9~14个月,平均11.4个月;重建人中嵴形态逼真,与健侧人中嵴基本对称,形态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前提下,行人中嵴处口轮匝肌瓦合法缝合,使人中凹显现,重建人中嵴,可使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单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侧上颌骨与前颌骨分离,健侧前颌骨前端向健侧旋转,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外移,加重了患侧鼻孔扁平、鼻底过宽、鼻翼塌陷、鼻翼基部外旋和下沉畸形.大部分单侧完全性唇裂皆伴牙槽突裂及腭裂,鼻底完全消失.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有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前正畸治疗和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手术治疗.术前正畸可缩小鼻底裂隙间隙,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简单.后者有旋转推进法: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早期渡过平稳;唇裂裂缘黏膜瓣修复:在修复鼻底和恢复鼻底形态的同时,消灭了所有裸露创面,保留了所有可利用的组织,操作进一步简化,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下鼻甲黏膜瓣修复完全性唇裂鼻底裂隙:可有效地增加组织量、减少术区张力、保证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安全的闭合鼻底.术前的正畸治疗在中国还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的阶段,治疗效果还不稳定;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弥补传统整复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单侧唇裂修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唇裂手术方法的尽一步完善,对口轮匝肌的正常解剖及唇裂时肌组织的异常发育和异位附着的更深入的研究,近年来提出功能性唇裂修复术。这种手术方法不仅是关闭裂隙、整复白唇、红唇、鼻小柱等结构的正常外形, 相似文献
10.
唇裂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整复是惟一的治疗手段。学者们在为如何使唇裂整复达到尽善尽美而不断地改进手术方法。近10多年来,唇口轮匝肌解剖复位的功能性唇裂整复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生理功能恢复,极大地改进了术后的美学效果。贵阳市口腔医院2001年10月~2002年12月对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全部采用Millard法配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的方法进行手术整复,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改良Millard''s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唇裂的功能性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改良Millard‘s法通过增加环鼻翼外侧脚切口,使鼻翼外侧脚更易复位,矫正了口轮匝肌的异常附着,一期重建口轮匝肌环,对于前唇过于短小者则借鉴Barsky‘s法延长前唇。应用该方法修复双侧唇裂24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12岁。结果 多数患者获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仅1例伤口部分裂开。结论 应用该方法修复双侧唇裂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恢复情况,为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旋转推进法进行手术修复,第二组采用在第一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唇红上方设计一小三角瓣的改进法进行手术修复。两组患儿分别在手术后6个月复查,测量每名患儿健、患侧唇高并计算其差值,再进行两组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完成即刻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复查,两组健侧、患侧唇高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健-患侧唇高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初期手术时,增加皮肤小三角瓣,可减小瘢痕挛缩的程度,保持两侧唇峰高度对称,保证唇裂术后的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The philtrum is an important aesthetic structure in the midface. A number of philtrum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advocated for secondary cleft lip revision procedures. Conventional surgical management involves end-to-end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approximation during primary cleft lip repair, often resulting in a flat lip appearance that requires secondary revision surgery at a later stage. A novel modification of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is described that may be implemented with any cleft lip technique in order to create an accentuated philtrum column for a natural looking philtrum. The muscle roll technique results in eversion of the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successfully recapturing the philtrum column topography. This is achieved by utilizing two inverted horizontal sutures, with an additional philtrum takedown suture placed in the region of the dimple to accentuate the philtrum anatomy and three-dimensional profile. This novel technique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repair addresses philtrum architecture during primary surgery, which may reduce the requirement for secondary surgical intervention. Its application may be particularly suitable in outreach programmes wher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may be compromised. 相似文献
15.
16.
���Ӻ淶���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每个患有唇裂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讲,他们惟一的要求是希望通过唇裂整复手术获得比较完美的局部形态,这也是每个从事该专业人员努力追求的目标。目前在中国,从事唇腭裂专业的同行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三维测量分析法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术前鼻牙槽塑形(PNAM)治疗后牙槽突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PNAM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30例,分别于PNAM治疗前后制取腭部口腔石膏模型,以锥形束CT(CBCT)采集DICOM数据,应用Mimics 15.0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牙槽突裂隙宽度、牙槽突末端宽度、上唇系带中线距离、牙槽突移动距离、牙槽突长度,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NAM治疗前后,患者的牙槽突裂隙宽度、上唇系带中线距离明显缩小(P< 0.05),牙槽突末端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大侧牙槽突移动距离明显大于较小侧(P<0.05),双侧牙槽突长度均有明显增长(P<0.05),较大侧牙槽突增长量明显大于较小侧(P<0.05)。结论 印模+CBCT扫描法可以获得准确的牙槽突三维数据,经过PNAM治疗后,牙槽突形态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