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单纯化疗在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6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初始治疗为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复发中危因素组(中危组)37例(侵犯宫颈深度>1/2宫颈厚度、低分化、肿瘤直径≥4cm、淋巴血管间隙受累)和复发高危因素组(高危组)31例(淋巴结转移、宫旁肿瘤侵犯、切缘阳性)。对所有患者术后辅助单纯化疗,中危组3~4个疗程,高危组4~6个疗程。宫颈鳞癌及腺鳞癌化疗为BIP方案(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卡铂),腺癌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卡铂)。总结患者的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和手术及化疗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结果:37例中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93.1%,31例高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0.3%(7/68),中危组复发率为8.1%,高危组复发率为12.9%。中危组和高危组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4%和6.5%。两组各项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及术后化疗对于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患者可耐受手术联合单纯化疗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并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其临床分期为I b1~II a期的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124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3%、61.4%;总复发率为39.5%(49/124),其中复发部位明确的41例患者(盆腔内、盆腔外和盆腔内外同时复发患者分别为25、13和3例)中盆腔内复发率(61.O%,25/41)显著高于盆腔外复发率(31.7%,13/41;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35).根据这一因素,将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髂总淋巴结无转移,104例)和高危组(髂总淋巴结转移,20例),其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和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危组盆腔内复发率为22.1%(23/104),高危组为25.0%(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盆腔外复发率为7.7%(8/104),高危组为40.O%(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以盆腔内复发为主,而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者以盆腔外复发为主.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41例,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两组术后辅以放疗或放化疗.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70.0%.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38.6%;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和6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9.3vs 40.0%)、术中出血量(325.0±58.0ml vs 315.0±50.1 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1%vs 5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多因素分析则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辅以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3种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选择.方法:9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随机分成顺铂组(30例)、多西紫杉醇组(34例)及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组(32例),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外照射结束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100%及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的4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紫杉醇组与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及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组有较明显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而且肾功损害明显,与多西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单药同步放化疗与顺铂单药及两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比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同时副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综合治疗的方式和预后。方法选取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1~Ⅱb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2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放疗加化疗组(107例)、放疗组(45例)、化疗组(22例)和无辅助治疗组(41例)。通过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预后及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7%、53.5%、47.4%和36.0%,放疗加化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无辅助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化疗组、放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0和0.159)。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盆腔复发率分别为7.5%、22.7%、26.7%和34.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8%、18.2%、15.6%和22.0%,复发合并转移率分别为4.7%、0、4.4%和7.3%。放疗加化疗组盆腔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处转移率、复发合并转移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为实验组,同期选择6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为对照组,二组均行盆腔外照射及常规顺铂每周同步化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比较二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48例(80.0%),部分缓解12例(20.0%);对照组完全缓解31例(51.7%),部分缓解24例(4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3).毒副反应主要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及骨髓抑制,但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好,治疗更加精确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征、术后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5岁行宫颈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35岁行宫颈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研究组中复发(46例)与未复发(4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影响预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研究组仅阴道不规则流血比例(15.56%)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触性阴道流血、白带增多、腰痛或者腹痛、无症状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比较,初治时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宫颈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研究组和对照组5年生存率的共同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研究组患者中宫颈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典型。系统治疗后应对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进行排查和随访。对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建立系统的防控体系,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的时间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550例Ⅰ~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64例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92.2%,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51.6%(P0.0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线、宫颈深间质浸润、宫旁浸润、脉管间隙浸润相关(P0.05);宫旁组织浸润、转移淋巴结部位、阴道切缘状况、转移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组数,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宫颈深间质浸润(P=0.001)和脉管间隙浸润(P=0.000)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P=0.000)是影响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是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优点及价值。方法对23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动脉插管化疗而后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10-14天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介入化疗后宫颈局部病灶体积缩小〉50%9例,25%-50%14例,取得手术机会22例,介入化疗后10-14天宫颈局部肿块体积明显缩小,手术中出血减少明显,22例患者盆腔淋巴结均未发现转移。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介人性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放疗后盆腔复发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放疗后盆腔复发病例23例为观察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步化疗,盆腔外照射肿瘤总量40~60Gy.并以同期采用盆腔前后野照射及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放疗后盆腔复发病例共29例作为对照组,盆腔外照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ⅠB1~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ⅠB1~ⅡA期宫颈癌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具有中危复发因素、低分化或非鳞癌行补充辅助化疗6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分析其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复发转移情况及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6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7月(12.5~86.5月)。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9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9%。4例患者复发,其中2例患者死亡,均存在远处转移,其中2例有盆腔复发伴骨转移。单因素分析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及低分化与术后化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P=0.014,P=0.041),多因素分析低分化是影响术后化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26.7,P=0.005)。2例患者化疗期间出现Ⅲ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无患者因化疗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对于ⅠB1~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复发中危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单一中危因素,尤其是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的患者,也应考虑术后辅助化疗,肿瘤低分化是早期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因素,应考虑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并根据近期研究结果选择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巨大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宫颈癌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2月~2005年12月间,随机选取20例巨大(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Ⅰ B~ⅡB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加栓塞(化疗栓塞组),选择同期术前非化疗栓塞宫颈癌Ⅰ B~ⅡB患者15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化疗栓塞组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8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组平均出血量、淋巴结总阳性率、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癌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组病例随访除1例术后未作静脉化疗者均无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肿瘤,改善宫旁浸润,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良好.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能减少术中出血,更易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病理证实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扩大野放疗(ERT)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化疗的可行性,确定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部位,1992年1月~1993年11月,对病理证实PA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95例进行研究,其中可评估病例86例,Ⅰ期14例,Ⅱ期40例,Ⅲ期27例,ⅣA期5例。宫颈肿瘤≥4cm占75.5%。87.2%为鳞状细胞癌。70例术前行腹盆腔CT检查,其中33例存在PAN肿大。若影像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为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8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1995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有病理诊断、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4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术后复发23例,401例无复发.对有、无复发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是影响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术后化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是影响宫颈癌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OXA)联合多西他赛(DTX)与顺铂(DDP)联合DTX用于Ⅰ 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Ⅰ 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OT方案(OXA 130 mg/m2+ DTX 75 mg/m2);对照组采用PT方案(DDP 60 mg/m2+ DTX 75 mg/m2),每组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各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并比较两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及术后切除子宫标本的病理组织检查情况.结果:①研究组化疗的有效率(97.1%)与对照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辅助化疗毒性反应:研究组WBC减少(Ⅱ度)发生率(5.7%)和N减少(Ⅱ度)发生率(15.7%)均低于对照组(18.3%和31.7%)(P<0.05);研究组脱发、恶心呕吐和肾脏毒性反应(Ⅰ度和Ⅱ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率(Ⅰ度和Ⅱ度)(28.6%和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和0)(P<0.05).③两组术后标本病理组织检查:病理完全缓解率和理想的病理反应率及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外科切缘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A+DTX与DDP+ DTX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均有明显效果,OXA+ DTX方案总体毒性反应低于DDP+ DTX方案,明显改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滴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预后的因素的意义。方法 选择114例治疗前检测过血清SCCAg并经治疗后长期随访的Ⅰ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正常值≤1.5mg/L)与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g滴度升高与深肌层浸润(P=0.029)、盆腔淋巴结转移(P=0.049)相关。114例患者的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78.6%,总复发率为27.2%。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滴度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与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SCCAg滴度升高(P=0.030)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3),影响复发的显著相关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6)。盆腔淋巴结转移且SCCAg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且SCCAg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50.9%)、复发率[分别为60.0%(6/10)、47.1%(8/1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20.0%(3/15)]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8、20.0%(3/1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SCCAg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SCCAg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0%、71.8%,P=0.003)、复发率[分别为9.8%(5/51)、33.3%(12/36),P=0.00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47)、26.5%(9/34),P=0.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治疗前血清SCCAg滴度升高且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6例分期为Ⅰ A2~Ⅰ B1期的宫颈癌患者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结果:6例手术患者均获成功,随访未发现复发癌,有2例患者分别妊娠1次,但均于妊娠中期流产.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及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够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治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2):914-917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阴式广泛宫颈切除术(VRT)后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VRT的早期宫颈癌患者16例(VRT组),同期30例早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RH)患者作为对照(LRH组),对比观察两种手术的的临床效果;随访16例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在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血管间隙受侵、鳞癌抗原表达、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LRH组(P0.05)。16例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VRT术后1年妊娠12例,累积妊娠次数15次;1年足月产4例次(33.3%),流产11例次(73.3%)。结论: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VRT手术可达到与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样临床效果,同时可保留生育功能,但需提高妊娠率及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保留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实施广泛宫颈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要求保留子宫的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经腹腔镜辅助的广泛宫颈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5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月经,随访未发现复发癌。结论:早期子宫颈癌实施腹腔镜辅助的广泛宫颈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4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42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8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先行1~2次介入或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0例,没有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手术组则为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局部晚期宫颈癌明显低于早期者。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率、输血率、其他相邻脏器损伤的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较早期差,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LVSI及深肌层浸润有关。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影响尚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还需更大样本或多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