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劈开术在上颌前牙区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2例患者,缺失上前牙1-4颗,牙槽嵴可利用骨高度〉10mm,宽度3-5mm。采用骨劈开术形成唇侧骨瓣,在腭侧骨板与唇侧骨瓣之间植入直径3.5mmAnkyl os种植体83枚,劈开部位应用GBR技术,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和固定修复。结果:二期手术时所有种植体稳固,1例(2枚种植体)唇侧骨板部分吸收,产生2.0mm种植体颈部唇侧暴露。其余种植体被骨质完全包绕,牙槽嵴宽度增加2.8-4.1 mm,平均增宽3.5mm。83枚种植体完成固定修复,经过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上颌牙槽嵴骨宽度为3-5mm时,采用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口腔种植区骨量充足是口腔种植成功的关键。骨量充足不仅能满足美学上的视觉要求.还为种植体提供了生物机械学上的支持。临床上因外伤引起上颌前牙缺失,常常伴有牙槽骨的缺损;牙齿缺失时间较长,导致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骨量不足,给种植修复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前牙区行微创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牙缺失患者15名,植入种植体21颗。缺牙区牙槽嵴呈薄刃状,宽度约2~4mm,平均为3.3mm。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嵴顶小切口,微翻瓣,仅暴露嵴顶部分,先锋钻定位,刃状骨凿将颊舌侧骨板分开并将颊侧骨板向外移位,基底部仍与基底骨相连,形成青枝骨折,相应扩孔钻行种植窝的精确预备并收集自体骨屑,同期植入种植体,两侧的骨沟隙内填入自体骨屑或自体骨与人工骨混合物,严密缝合创口,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结果:术后CBCT影像未见唇侧骨板折断、游离,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轻微,二期手术时可见种植体周围骨成形理想,修复完成后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讨论:微创骨劈开术可以减小创伤,保留骨组织并提高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同期植入种植体缩短了患者就诊疗程,保存牙槽嵴劈开后的骨宽度,该技术应用于前牙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微创骨劈开术是解决前牙区水平骨量不足的一种可预测的有效的骨增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上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9月,选取来本院就诊的24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患者,应用超声骨刀行前牙牙槽骨劈开术,骨扩张、同期植入30枚Ankylos种植体,辅以GBR技术。6个月后,平行投照根尖片、CBCT复查,完成修复,随访1年。结果:牙槽嵴唇腭侧术前、术后平均宽度分别为(3.2±0.12)mm和(6.4±0.16)mm,差异有统计意义(t=239.024,P<0.05),牙槽骨宽度在术后基线与半年后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t=1.795,P>0.05)。结论: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短期临床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上颌前牙区因外伤、残根、或牙周炎致过松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骨缺损部位行植骨手术,共植入种植体62枚,植入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结果:本组共62枚种植体,61枚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枚于术后4周失败拔除。修复完成后观察1-6年,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区行即刻种植术有利于软硬组织保存,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骨增量技术应用于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早期临床评价.方法:对49例、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共92枚种植体,应用骨挤压、骨劈开、引导骨再生、上颌鼻底提升植骨等骨增量技术,观察软组织瓣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对比种植体植入后6—9个月二期修复前、修复负载后12个月的X片,观察并初步一临床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的情况。结果:修复负载6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优良的共82枚,骨结合不满意的共10枚,骨结合优良率89.13%。结论:骨增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使种植体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且使上颌前牙修复后获得良好的覆He覆盖关系,保证种植修复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5年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应用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上颌前牙区种植治疗患者234例,共植人种植体354颗.随访7~62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5年累计存留率(寿命表法),骨吸收情况(方差分析),软组织及美学效果.结果: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5年累计存留率为97.9%;不同术式下种植体存留率无显著差异(P=1.00):种植体周垂直骨吸收量各年份相比无显著差异(P=0.88);19.8%的患者牙问乳头达到Jemt分级3分.91.7%患者对种植修复表示满意.结论:上颌前牙区行种植修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劈开技术在上颌前牙种植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骨劈开技术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牙种植,方法简单,实用。方法:对32例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上前牙区种植患者,采用德IMZ种植系统相匹配的的特殊骨劈开工具进行局部槽突劈开后,完成48颗IMZ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均获得初期稳定。其中25个牙位在种植Ⅰ期手术劈开前测量牙槽嵴顶处唇舌侧移动幅度:平均1.64mm(0.83-2.6mm)。结果本组所有种植体均完成金属基底烤瓷冠修复,并且负荷一年以上,无  相似文献   

9.
上颌前牙缺失后直接影响患者颜面部美观.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上颌前牙区的即刻种植逐渐增多,成功率增高,它的美学效果和远期功能越来越受关注.上颌前牙区术前的局部解剖因素、术中处理等可能影响即刻种植的美学效果,本文就影响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上颌前牙区是十分重要的美观区,在人们社交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时间的缺牙,可降低患者的心理舒适感和生存质量。即刻种植可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的无牙时间,恢复患者的生理需求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因此,口腔即刻种植技术成为近年来上颌前牙区缺牙后修复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应用平台转换技术对上颌前牙区单枚种植修复的影响,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例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植入种植体与基台平台对接设计的3i种植体,B、C组为实验组,分别植入具有光滑斜面平台转换技术的Osstem GSⅡ种植体及具有粗糙水平平台转换技术的Ankylos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测量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量并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量及软组织情况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B、C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平台转换设计有利于减少种植体颈部骨丧失、增进前牙种植修复美学效果,其远期效果可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CBCT技术分析骨劈开手术后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特点及与水平向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9例上前牙种植患者,共26个种植牙位,牙槽嵴宽度均在3~5 mm之间,采用骨劈开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种植Ankylos种植体,患者种植修复完成时和2年后复诊时均拍摄锥形束CT,观察唇侧骨板吸收特点,并根据统计学分析唇侧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相关性,及与骨板水平向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的退缩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唇侧骨板颈部水平向厚度也有相关性。结论:种植治疗时骨劈开技术能够有效增宽牙槽嵴宽度,种植体颈部唇侧骨板水平向厚度是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方赵平  陈宁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82-1184,1187
目的:评估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不同年龄患者40位,使用牙槽骨劈开手术同期种植体植入。6月后,制作固定义齿,并定期随访。结果:使用上颌垂直骨劈开法同期植入种植体共122枚,其中有11枚种植体于观察期间失败,结果显示,Frialit-2与Frialit-synchro存活率87.5%,Fri-alit-XiVE(TPS)与Frialit-XiVE S cellplus存活率96.0%。结论:利用垂直骨劈开法使上颌牙槽嵴扩张,行种植体同期植入,与常规有足量骨量种植相比,存活率相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成熟发展,种植体义齿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理想的稳定的临床效果。然而,随着患者对术后美观方面要求的提高,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美学处理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位于美学区域的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软组织的美学处理尤为重要。本文就种植体周软组织的特点及一些相应的美学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美学区种植中应用的临床美学效果。方法:单颗前牙种植成功病例29例,其中以引导骨再生种植修复的上前牙二期种植12例为观察组,种植体植入的同时行骨粉充填骨缺损区,再用胶原再生膜覆盖进行骨增量,有效增加牙槽骨的厚度及宽度;另外17例选用未行骨增量常规上前牙二期种植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后4—6月暴露种植体完成最终修复,在牙冠戴入当天和种植牙负重6月及12月分别拍摄口内照片、DR全景片,测量和评价二组的PES指数和种植体周围骨水平,比较两组各时间段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及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统计学差异。结果:所有种植修复负重1年后的临床观察,各个时间段两组问的红色美学指数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O.05);负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稳定,均位于第一螺纹上方,负重12个月后两组MBL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引导骨再生种植能获得与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相似临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颏部块状骨移植修复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二期行ITI种植术修复该区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5月间完成的上前牙区颏部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21例,平均年龄27.7岁(18~42岁)。单牙缺失14例,多牙缺失7例,共28枚种植体。结果:移植骨块愈合期平均6.3个月(4.5~10.0个月),种植体骨结合期平均5.2个月(3.5~9.0个月)。1例术后创口开裂,经局部处理后为粘膜重新覆盖;3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其中1例同时伴下前牙感觉异常,经治疗后3例下唇麻木症状消失,下前牙感觉异常症状改善。21例均完成最终修复,平均随访17.3个月(12~30个月)。植入的28枚种植体成功率达100%。结论:通过自体颏部块状骨移植改善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颌菲薄牙槽骨劈开同期人工牙种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上颌菲薄牙槽骨在行骨劈开同时植入种植体及人工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上颌牙缺失、剩余牙槽骨宽度为3-4mm、高度大于12mm的病例,行骨劈开,植入29颗种植体,同时在缺隙处植入Bio—Oss骨粉。结果:术后6-8个月X线片检查种植体骨结合良好。行二期手术,重新暴露术区,发现牙槽嵴植骨区已矿化,27颗种植体牙槽嵴顶骨厚度5-6mm.种植体已形成骨结合。有2颗种植体唇/颊侧部分骨质菲薄如牛皮纸,需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所有病例修复后美学效果好。追踪12个月以上,无种植体失败。结论:牙槽骨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解决了上颌菲薄牙槽骨患者的种植修复难题,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的Frialit-2种植体共25枚,骨板间隙充填Bio -Oss骨粉 ,覆盖Bio -Gide胶原膜或纯钛膜 ,无张力下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第10天和6个月时拍X线根尖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 ,并于术后6个月时行Ⅱ期手术 ,翻开软组织瓣 ,检查骨增量效果和种植体稳固性 ,测量牙槽嵴骨的宽度和拆除钛膜。结果 :1枚种植体术后1个月脱落 ,其余种植体稳固 ,且完全被骨质包埋 ,X线根尖周片证实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牙槽嵴宽度增加达3~5mm ,平均增宽4.4mm。Ⅱ期手术时种植体成活率96 %。24枚种植体完成金属烤瓷修复 ,经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2~3mm时 ,采用骨劈开术增宽牙槽嵴 ,使植种植体获得同期植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Onlay植骨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82例行种植修复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给予患者合理的Onlay植骨技术及牙种植修复手术方案。观察患者植骨期间牙槽嵴骨量变化及美学指标变化情况,记录牙种植体存活率。结果:Onlay植骨术后3个月末牙槽嵴水平向骨量(7.84±0.42)mm、牙槽嵴垂直向骨量(11.65±0.85)mm和术后6个月末牙槽嵴水平向骨量(7.15±0.60)mm、牙槽嵴垂直向骨量(10.86±0.63)mm均显著高于植骨前骨量,P=0.035、0.039、0.035、0.040;牙种植修复术后3个月末PES(7.48±1.36)分、WES(7.56±1.09)分和术后6个月末PES(7.78±1.42)分、WES(7.82±1.51)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评分水平,P=0.040、0.043、0.038、0.032;Onlay植骨术后,骨组织美观丰满,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坏死,种植体存活率高。结论:将Onlay植骨技术应用于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可显著改善种植区骨量不足的问题,骨愈合情况良好,种植体存活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陶江丰  陈宁  禅祖权  许建军  袁华 《口腔医学》2010,30(11):646-648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8例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植入ITI种植体46颗,植入后2~4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种植修复后临床效果满意率达95%。但有2例出现颈缘金属外露,1例1年后唇侧牙龈退缩。结论 上前牙缺失在种植外科手术时,需注意种植体植入的三维方向,大多数需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恢复牙槽骨的骨量及丰满度,以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