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患者6例,其中糖尿病足4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2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5.6岁。6例患者均为自愿接受自体干移植治疗。其中合并足部溃疡或坏疽4例,累及双下肢病变5例,共移植8条下肢。6例患者均采用自体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下肢缺血肌肉局部注射联合经缺血肢体动脉导管注射的方法进行。术后第1天至6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干细胞移植术后6例患者患肢疼痛、冷感、溃疡或足趾坏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4例患者踝肱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患者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增加。全部6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下肢动脉严重病变患者,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部分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25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每天给予rhG-CSF(特尔津)450~600U,皮下注射,第5天局部麻醉下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200m l,在实验室将骨髓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制备40m l干细胞悬浊液备用。第6天用COBE 6.1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单个核细胞(MNC),总量60~120m l。将两种干细胞悬液按3 cm×3 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移植后观察各项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移植后2~15d 45条患肢疼痛明显缓解,3~16d 42条患肢冷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13周6例溃疡明显好转,踝压指数(AB I)32条患肢改善。1例8周后DSA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未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23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应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人血,第6 d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缺血肢体多点注射含干细胞的混悬液.3个月后评估疗效.结果 移植后3个月疼痛缓解16条肢体,皮温升高14条肢体,行走距离延长(>100 m)12条肢体,踝/肱指数增加6条肢体,经皮氧分压升高12条肢体,溃疡面缩小或愈合2条肢体.两条肢体截肢其中1条降低了截肢平面.1例7个月后患淋巴瘤死亡.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的下肢缺血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 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干细胞(EPC)、CD34+造血干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SCF)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体骨髓以及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在实验动物以及糖尿病伴有重度下肢缺血患者中均有治疗作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如下:干细胞能分化成内皮祖细胞,后者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下肢肌肉内,逐渐分化并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干细胞同时可以分泌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从根本上解决肢体供血问题,保全患病肢体.特别对因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缺血引起的足部疼痛、溃烂、黑色坏疽,可以降低截肢平面或免除截肢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OLUS(团注)步进减影技术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患者,健侧(单侧)或较轻侧(双侧)股动脉Seldinger经皮穿刺,在透视下将导管送至髂总动脉上或单侧靶血管,双下肢近端作为步进造影起始位、足背作为步进造影终止位行BOLUS步进减影技术造影,显示双或单下肢动脉全程影像;膝上狭窄采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膝下采取腘动脉球囊封堵术及远端干细胞置入术。结果 BOLUS造影成功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造影不成功2例,其中右侧髂总动脉完全闭塞及股动脉闭塞各1例。股动脉狭窄及球囊扩张3例。阻断腘动脉后干细胞置入10例,于闭塞段取栓后行球囊扩张及未阻断腘动脉直接置入干细胞1例,腹主动脉下端直接注入干细胞1例。12例患者中11例效果较为显著,疼痛、麻木感明显缓解,皮温及AB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溃疡4例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BOLUS步进减影技术是目前观察下肢动脉血管解剖和形态改变的最先进的检查技术,注射一次对比剂可长段显示血管,减少造影次数及剂量,减轻造影剂对患者的毒性反应。腘动脉球囊封堵及远端干细胞置入可延长干细胞在远端血管内的停留时间,保证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DSA监测下选择性动脉旁路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旁路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行肢体远端动脉搭桥,重建下肢血运.结果 全部血管搭桥病例术中DSA显示,重建血管通畅良好,下肢远端血流明显增加,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在DSA下应用显微血管外科技术重建下肢血运,挽救ASO患者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从而提高惠者生活质量,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分别注射于家兔右下肢缺血模型的股动脉周围的大腿肌肉群内.术后3、6周后通过血管造影术及病理学方法,检测患肢侧支循环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下肢肢体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能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共23例,治疗组12例(14条患肢),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液标本约50 mL,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全麻下在缺血下肢一次性按3cm×3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对照组11例(共12条患肢),采用清创、换药、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等一般治疗.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85.7%(12/14),冷感缓解率85.7%(12/14),间歇性跛行缓解率71.4%( 10/14),溃疡愈合率64.3%( 9/14).对照组分别为25.0%(3/12),16.7%( 2/12),8.3%(1/12),33.3%( 4/12).经统计学处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发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8例糖尿病足患者,Fontaine分期:Ⅱb期6例,Ⅲ期9例,Ⅳ期3例,术前行多普勒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选择顺或逆行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机下行下肢动脉包括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成形术。结果:18例病人技术成功率100%,保肢率100%,下肢皮温变暖,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因为微创、可重复性强、病人身体条件易承受、保肢率高,应成为恢复糖尿病足缺血血供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糖尿病足(DF)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选择2006年2~lO月在我科收治的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DF11例,双下肢病变7例,单肢病变4例,共累及18足.其中足部已溃疡形成8例,坏疽3例.全部病例将自体干细胞悬液(1.4×109/ml细胞浓度),在患足的同侧小腿肌肉局部注射.术后每天监测下肢感觉变化及下肢远段经皮氧分压、皮温、足部感觉、溃疡及坏疽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经皮氧分压:9例患者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足部经皮氧分压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皮温:移植后1个月患者皮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5℃;感觉:术后14~21 d疼痛减轻或消失,足部冷感14~28 d明显好转;溃疡及坏疽情况:移植后8~12周足部溃疡愈合.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F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下肢血流,改善症状,溃疡愈合,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截肢,是一种简便、微创伤并且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