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剖宫产是解决诸多难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手术中的术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本文将我们两家医院近五年来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单层缝合子宫切口627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运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并加用了皮内缝合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 1999- 10~ 2 0 0 0 - 12共行横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16 4例 (观察组 )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岁。其中 ,初产妇15 4例 ,经产妇 10例。孕周为 38~ 42周。新生儿体重为 290 0~ 475 0g,平均 3 5 5 0g。 1998~ 1999年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术给 16 0例 (对照组 ) ,年龄 2 3~ 35岁 ,平均 2 7岁。其中 ,初产妇 15 4例 ,经产妇 6例。孕周为 37~ 42周。新生儿体重为 3 40 0~ 45 0 0g,平均 3 5 80g。两组均以头盆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0名接受新式剖宫产孕妇随机平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观察组子宫切口缝合采用改良全层连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全层连续缝合法,对两组子宫切口缝合时间、对合程度、术后恶露干净天数、子宫切口愈合、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组对合程度轻度不良占8%,子宫下段切口单层缝合组对合程度轻度不良占1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组对合程度重度不良占1%,子宫下段切口单层缝合组对合程度重度不良占6%,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5);两组子宫切口缝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05);两组术后恶露干净天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05);两组子宫切口愈合均良好,缝线吸收不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情况,观察组盆腔粘连占5.56%,对照组盆腔粘连占31.8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结论改良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术简易、对合好,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轻。  相似文献   

4.
5.
我院自 1997年 4月起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切口单层缝合 14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我院 1997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切口单层缝合 146例 (Ⅰ组 ) ,随机抽取同期子宫切口双层缝合 2 37例 (Ⅱ组 )作对照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手术指征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资料有可比性。1 2 方法 Ⅰ组在胎儿、胎盘娩出、清理宫腔后 ,用“O”号可吸收外科缝线从子宫切口一端外 0 5cm处行子宫切口肌层全层连续缝合 ,至对侧端外 0 5cm处扣锁缝合 1针。检查子宫切口 ,有无…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恩兰  李华 《北京医学》1991,13(1):50-5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63例孕妇进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以同期13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腹膜外剖宫产术作对照组,比较手术中及手术后情况;结果: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进水,进食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次数亦少于对照组;结论;表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腹膜外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止血方案的不同将予常规止血的设为对照组(33例),将予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的设为研究组(4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止血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率6.38%与子宫切除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予以TACS治疗简单易行,损伤小,可缩短手术时间,止血效果佳,且可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及输血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惠 《华夏医学》2001,14(3):338-339
改良剖宫产术是综合以色列式及周氏剖宫产术优点的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适用于有剖宫产术指征的产妇。我院于 1999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共开展了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 84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选择 1999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间在我院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 84例 ,均有剖宫产指征而无下腹部手术史 ,手术指征 :胎儿窘迫 2 4例 ,头盆不称 33例 ,胎位异常 12例 ,前置胎盘 9例。产妇年龄 2 2~ 35岁 ,孕周 37~ 43周。同时选取指征、年龄、孕周与其相似者行传统子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剖宫产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产妇18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人)及对照组(80人)。实验组采用医用可吸收连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采用普通线缝合腹部切口。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差异,在镇痛药的应用、禁水禁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两组患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医用可吸线皮内缝合,切口愈合好,可缩短患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院对剖宫产术式进行了改良 ,并应用于临床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1 1月~ 2 0 0 0年4月我院收治孕妇 2 65人 ,将其中行传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4 2例作为对照组 ,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 56例作为试验组 ,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为 2 5 4岁 ,试验组孕妇平均年龄为 2 6 2岁。两组孕妇孕周均为 37~ 4 3周 ,手术指征均为头盆不称 ,胎儿宫内窘迫 ,臀位 ,巨大儿 ,双胎等。1 2 手术方法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按常规方法[1]。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步骤如下 :①切…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以来,我院妇产科采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现回顾性分析3种子宫切口缝合方法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改良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采取新式剖宫产术,即: Joel- Cohen 的开腹方法,此术式基本上按“新式剖宫产术”进行,其与新式剖宫产术不同一点就在于:术中不将子宫娩出腹腔缝合,优点是避免了由于牵拉引起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子宫后壁下段因摩擦而形成的不显性摩烂及少量渗血,适用于所有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两种剖宫产术式(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传统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比较。方法 将同期的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8例作为实验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8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伤口疼痛情况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切口疼痛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陈忠 《广州医药》2001,32(3):13-14
目的:分析80例改良剖宫产术。方法:采用下腹横切口,皮肤层锐性切开,其余各层钝性撕开,子宫切口选择于子宫下段之“H 部”即膀胱反折腹膜上2cm处,采取钝性撕开;不缝合腹膜以减少术后粘连及疼痛,7号丝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仅3针,皮钳钳夹对合皮肤3-5min。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0min,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出血150ml,即使胎头嵌于盆腔处,亦无切口向下或两侧延裂现象。产妇疼痛轻,损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结论:采用腹部横切口是对剖宫产腹部切口的良好改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张凤兰 《海南医学》1997,(3):189-189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下段的切口缝合通常用双层缝合法。我院自1964年8月至1996年12月,共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单层缝合2417例,第一次剖宫产术2295例,第二次剖宫产术12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最小18岁,最大47岁,平均年龄28.02岁。1.2产次:初产妇1974例,占81.67%,经产妇443例,占18.33%。1.3手术指征:头盆不称580例,占24%,胎儿宫内窘迫443例,占18.33%,臀足位439例,占18.16%,骨盆畸形、狭窄375例,占15.52%,高龄初产妇、珍贵儿158例,占6.54%,疤痕子宫122例,占5.05%,重度妊高症94例,占3.…  相似文献   

17.
常俊霞 《中原医刊》2000,27(7):15-16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上升,其严重并发症子宫切口坏死裂开所致的晚期子宫出血也明显增多。文献报道,发生率为 0.39%~ 1.2%,原因主要与子宫切口缝合过密、过多、组织缺血性坏死及切口感染有关。我科自1998年元月至1999年10月对258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采用三种不同方法缝合,对其效果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1998年元月~1999年10月有剖宫产指征的子宫下段剖宫产者258例分为三组:A组128例,采用单次全层连续缝合:B组70例全层连续锁边缝合;C组62例连续…  相似文献   

18.
卢红艳  胡永丽  张宜萍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78-147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在子宫下段菲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上栗县妇幼保健院于2017年4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64例疤痕子宫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切除部分菲薄组织后再连续缝合的常规手术疗法,观察组给予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的手术疗法。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阴道连续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阴道连续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χ~2=4.373,P=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可以减少子宫下段菲薄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剖宫产术指征的146例初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110例行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宫产术;对照组36例行传统式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