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9月,应用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21例.根据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将患者分为三组:四部分外展嵌插型骨折11例,平均年龄[(53.4±9.3)岁,x±s,下同];典型四部分骨折6例,平均年龄(55.8±4.5)岁;四部分骨折脱位4例.平均年龄(52.5±3.7)岁.采用Constant-Murley(CM)评分和简易肩关节测验(SST)问卷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除外展嵌插组2例失访外,其余19例获得随访.四部分外展嵌插组9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8.1±15.4)个月,CM评分平均为(81.0±7.3),SST平均为(9.6±1.0);典型四部分骨折组6例随访时间平均为(31.2±14.2)个月,CM评分平均为(72.2±9.4),SST平均为(8.3±1.5),其中发生大结节部分吸收的1例患者CM评分为59.0,SST评分为7.0;四部分骨折脱位组4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2.0±18.5)个月,CM评分平均为(40.5±11.2),SST平均为(4.7±1.6),其中2例出现大结节吸收,1例肱骨头坏死,另1例肱骨头坏死和大结节吸收同时出现.结论 严重的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钢板可以有效应用于年龄较轻的外展嵌插型,对于典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则需采用坚强的内固定,并尽量达到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和早期疗效。方法对48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6周、3个月及半年时进行随访,关节功能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成形改良评分(scoring system modification for hemi-arthroplasty of UCLA,UCLA-SSMH),并对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术后6周时人工关节置换组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个月及半年时两组肩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所有48例患者术后半年时ASES评分平均(72.26±10.1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72.15±11.63)分,UCLA-SSMH评分平均(23.54±3.89)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1.52±1.11)分,肩关节前屈上举(124.90±27.14)°,外举(89.62±23.05)°,外旋(21.56±4.51)°,内旋达L2~L3,对疼痛满意度为95.8%,日常功能活动满意度为87.5%。结论对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可较早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60岁以上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5(17±6.2)个月。ASES评分为77~91(87.1±5.8)分。肩关节活动度为:主动前屈上举95°~148°(130°±22.1°),主动体侧内旋角度T8~L5水平,主动体侧外旋角度25°~42°(35.2°±5.5°)。无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大结节再次移位。1例伴肩关节前脱位者(Neer四部分骨折)游离脱位肱骨头取出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并增加了术中出血。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有效方法,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具有暴露直接、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对于伴有肩关节脱位的骨折,利用此切口有一定局限性,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56~77岁,平均68.2岁;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9.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Neer评分优8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76%。结论:通过标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积极合理的康复锻炼,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n =35)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组(置换组,n =26).其中内固定组含Neer 3部分骨折23例,4部分骨折12例;置换组含Neer 3部分骨折5例,4部分骨折21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住院费用,同时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关节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2 ~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6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1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7 940±3 5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86.2%;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 ±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2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8 850±4 8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相仿,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2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筛选正确的适应证,对于年龄较轻同时可争取术中复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则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关键以及早期结果。方法 对16例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16例中15例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d;1例为骨折术后畸形愈合。患者平均年龄为58.9岁。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第2、6、10、16周、术后6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最终随访时应用ASES(American shouder & Elbow Surgeon)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IA评分以及SST(Simple Shoulder 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结果 16例ASES评分平均为89.1(64~94),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7(0~5),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曲上举128.1^。(90^。~150^。),外旋35.0^。(30^。~40^。),内旋T8~T9水平(Ll~T6);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5.7(53~95);UCLA评分平均为30.4(21~33);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9.3个(7~11个)。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93.8%,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87.5%。结论 通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为早期结果报告,仍需进行更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手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22例肱骨近端粉碎陈旧性骨折患者(陈旧性骨折组),同期治疗68例新鲜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新鲜骨折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陈旧性骨折组:Neer三部份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16例;骨折时间3~6个月12例,6~9个月8例,9~12个月2例。新鲜骨折组:Neer三部分骨折23例,四部分骨折45例,其中28例患者伴有肱骨头脱位。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品牌的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采用Neer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随访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3.87年。陈旧性骨折组:术后Neer评分平均82.4分,优良率77.27%;UCLA评分平均28.9分,优良率72.73%。新鲜骨折组:术后Neer评分平均84.7分,优良率80.88%;UCLA评分平均30.8分,优良率77.94%。所有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陈旧性骨折组与新鲜骨折组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陈旧性骨折组患者满意度比新鲜骨折组高,陈旧性骨折组骨折时间越久,术后肩关节功能越差。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陈旧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认真清理肩袖内骨折块、仔细松解关节囊、精确重建肩袖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背景: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存在着一定争议。目的:探讨Bigliani/Flatow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我科采用BF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0~89岁,平均(71.3±8.6)岁。骨折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4例,4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3例。同期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62~75岁,平均(67.4±5.3)岁。骨折分型为3部分骨折12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5例,4部分骨折4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功能,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个月,平均(27.8±14.2)个月。置换组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5.5±26.3) min,内固定组95~210min,平均(127.2±38.4)min;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37.4±68.5)ml,内固定组平均(315.3±95.4)ml。按美国肩肘外科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置换组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3例;内固定组优8例,良6例,中4例,差4例。置换组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1例,内固定组出现内固定松动3例,肱骨头坏死1例。结论:BF半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把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围术期的精心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6诊治的35例肱骨近端骨折,15例Neer三部分骨折及7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13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置换组)。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7~39)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置换组术后6个月Neer评分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定:锁定钢板组优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肱骨头置换组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内固定组2例出现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1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螺钉切出,二期行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置换组1例出现关节半脱位。结论年龄70岁、基础条件尚可的Neer三部分及部分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首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高龄、骨质疏松严重、不能耐受二次手术的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首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术后个体化康复手段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开展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9例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于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治疗,采用Constant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4个月。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评分分别为(14.5±6.5)分和(80.5±5.6)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和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解剖分区及其亚分区行眼周年轻化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个人眼周老化情况,按解剖分区及其亚分区,一次完成眼周年轻化手术。方法:依据眼、眉松弛程度及眉睑宽度,选择眉上切口、重睑切口、眼袋切口,分别去除多余皮肤、多余脂肪、松弛下垂的轮匝肌,紧缩眶隔,将下垂松弛的组织反方向垂直悬吊上提,一次完成眉下垂、上下睑松弛的矫正。结果:68例上、下睑松弛或合并眉下垂患者术后上、下睑松弛得到矫正,眼角皱纹减少,达到年轻化效果。结论:上、下睑与眉部联合手术,依据解剖分区及其亚分区一次完成眼周整形,可达到理想的面部年轻化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root of zygoma-head of malleus line may guide to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but few anatomic studies address its accuracy. HYPOTHESES: The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s is excellent, the "superior petrosal triangle" components (foramen spinosum, root of zygoma, and head of malleus) have a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and accurately guide to Bill's bar, and distances correlate with pneumatization. METHODS: Forty-one bequeathed adult human cranial base specimens (82 temporal bones) were dissected in a surgical manner. RESULTS: Measurements had excellent repeatability. The root of zygoma-head of malleus reference line always projected onto or posterior to Bill's bar, but distances measured had wide ranges. No measurement correlated with pneumatization. CONCLUSION: The root of zygoma-head of malleus line extends onto or posterior to Bill's bar. Measurement guides to the head of the malleus are not predictabl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No moving parts     
M.N. CALHAEM 《Anaesthesia》1986,41(6):631-634
Interchange between ventilatory and spontaneously breathing modes using a Bain system and a Penlon Nuffield 200 ventilator may be achieved by the single action of switching the ventilator on or off. No alteration is made to the expiratory valve, reservoir bag, ventilator tubing or scavenging system and there are no lev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