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定量分析工具,是通过逐帧追踪灰阶图像中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细小结构产生的背向散射斑点信息,实时跟踪不同帧频间同一位置的心肌运动轨迹,可无创、准确地测量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角度[1].  相似文献   

2.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1]是通过跟踪同步于心肌细胞特殊的声学斑点,运算重构心肌细胞的运动和形变,从而量化心脏整体的扭转角度、位移、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新技术。是研究心脏局域及整体功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的价值。方法 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40例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心动图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的检查。结果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在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EF)无明显差异(P>0.05)。经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收缩期左心室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Rot-base)、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Rot-apex)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tor)方面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心室扭转角度,从心肌解剖力学角度早期识别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影响且无角度依赖性,是评价心脏短轴运动的新方法。本文对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心脏短轴运动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探究健康男性青年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左心室心肌运动和形变的特点和规律,初步评价在心脏几何形变和心肌力学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心肌收缩功能储备。方法:研究对象为15名健康男性青年,年龄26.1±6.3岁,身高174.4±4.8 cm,体重72.0±8.2kg。受试者以平卧位姿势蹬踏功率自行车,强度为50 W起步,每3 min递增25 W,最高达到125 W,蹬车频率始终保持在60转/分钟。在静息状态和每级负荷1 min后以及运动后3 min分别采集心脏常规超声指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全程监测心率和血压。获取的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心脏基础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脏常规超声功能指标;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旋转角度峰值(Rotation)、整体扭力(Tortion)和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应变等3D-STE相关指标。结果: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HR、SBP、DBP、LVEF、SV、CO等指标随负荷强度的增...  相似文献   

6.
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通过逐帧追踪灰阶图像中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细小结构产生的散射斑点信息,实时跟踪不同帧频间同一位置的心肌运动轨迹,可无创、准确地测量左室扭转及扭转角度。目前从临床发现,慢性肾脏病出现肾功能减退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oidiam,SHr,r)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局部心肌功能评价在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过去常用的评价方法以组织多普勒技术为基础,该技术局限性主要为角度依赖性。二维图像斑点追踪技术和速度向量显像能够克服组织多普勒技术的局限性来检测局部心肌功能。本文对二维图像斑点追踪技术和速度向量显像的原理、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局部心肌功能评价在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过去常用的评价方法以组织多普勒技术为基础,该技术局限性主要为角度依赖性.二维图像斑点追踪技术和速度向量显像能够克服组织多普勒技术的局限性来检测局部心肌功能.本文对二维图像斑点追踪技术和速度向量显像的原理、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近年来超声医学领域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能定量评价心肌的运动情况,有利于对多种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随访和预后评估。本文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定量评价再灌注后心肌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相关参数采集,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查及图像采集分析。测量二尖瓣E峰和A峰,并计算出E/A值;用改良的Simpson′s公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采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狭窄冠脉供血的缺血心肌和正常冠脉供血的非缺血心肌应变指标: LS、RSpeak、TP、SRe及SRa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再灌注后,心肌舒张功能的恢复较收缩功能需更长时间;心脏整体功能恢复正常时,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仍可存在异常。结论应用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左心室的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