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儿童室 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在诊断及手术处理方面的特殊性。方法:总结我院1986-1997年11年间,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2例,1便俣并主动脉窄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981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纠治嬰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脉动脉高压(室缺肺高压)242例,年龄2.5月~3岁,平均24.78±9.66月,体重4.5~15kg,平均10.46±2.02kg。手术死亡9例,死亡率3.72%,作者提出了室缺肺高压的手术指征及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包括氧合器的选择,深低温停循环的转流技术应用,手术修补方法和术后肺高压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院1978~1984年体征不典型的动脉导管(简称PDA)以及误诊病例中最后均由手术证实诊断的17例进行分析。当PDA或PDA伴室缺合并肺高压时,因仅有收缩期杂音,易误诊或仅诊断为室缺,而将PDA遗漏。故室缺伴肺高压的病儿如有提示PDA的线索时或其他先心病如室缺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时可产生类似连续性杂音,也易误诊为PDA,均需作主动脉造影加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87年1月~2001年12月入我院新生儿病房并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或尸体解剖诊断的类型分布.其中非青紫型先心病89例,占74.8%,青紫型30例,占25.2%.新生儿先心病常见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37.8%,动脉导管未闭26.9%,肺动脉瓣狭窄8.4%,法洛四联症6.7%,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5.9%,大动脉转位5.0%.38例室缺中,缺损直径≤3 mm 26例,占68.4%,4~5 mm 10例,≥6 mm 2例;27例动脉导管未闭中,导管内径2~3 mm21例,占77.8%,3.1~4 mm 6例;7例房缺中,缺损直径5~6 mm 5例,7~8 mm 2例.7例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占5.9%,其中2例室缺于生后42d和49d死亡.伴随心外畸形6例,占5.0%,结论综合医院新生儿先心病的类型分布与专科医院不完全相同.新生儿先心病以室缺最多.非青紫型以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小型缺损多见,中型和大型室缺易发生肺炎和心衰,甚至引起死亡.青紫型以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多见.本组较少伴随心外畸形.  相似文献   

5.
10 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12月共施行 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 6 3例 ,术后进行呼吸规范化管理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 3例中男 41例 ,女 2 2例 ,年龄 4个月~ 3a,体重 5~10kg ,平均 8.7kg。室间隔缺损 43例 ,动脉导管未闭 8例 ,房间隔缺损、法乐三联症各 3例 ,法乐四联症 2例 ,法乐五联症、房缺 室缺 肺高压 心包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各 1例。并肺动脉高压 14例 (占 2 2 .2 % )。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时间 4~ 12 0h。术前准备包括 1.控制肺部并发症 ,治疗潜在感染。 2 .应用扩血管药物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连续手术治疗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8.74m±3.74m(3m~17m),平均体重为6.14kg±0.81k(g4.05kg~7.0kg)。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高压2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高压1例,VSD、ASD或卵圆孔未闭合并肺高压9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各1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4例出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肺不张,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婴幼儿期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儿科近 12年来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IE) 2 7例 ,现结合其临床诊断 ,探讨选择外科治疗的时机。一般资料 :1985年 7月至 1997年 10月住院经临床确诊或手术证实的先心病合并IE患儿 ,均符合Duke的诊断标准[1] ,共 2 7例 ,男 15例 ,女 12例。年龄 16个月至 12岁 ,平均 (7 3± 3 2 )岁。基础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8例 ,动脉导管未闭 5例 ,法洛四联症 3例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各 2例 ,室缺合并肺动脉狭窄、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肺动脉狭窄各 1例 ,纠正性大动…  相似文献   

8.
右室双出口4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心导管造影确诊右室双出口43例,着重讨论临床表现和诊断。31例二维超声检查21例诊断右室双出口。43例心导管造影按室缺部位分主动脉瓣下20例,14例合并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下16例,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双动脉口下1例;远离大动脉口6例4种类型。本组43例右室双出口仅10例临床诊断与心血管造影相符(23%)。主动脉瓣下室缺伴肺动脉狭窄14例中有10例诊断四联症。主动脉瓣下室缺无肺动脉狭窄很易误诊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肺动脉瓣下室缺患儿早期出现紫绀和心衰与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相似。提示右室双出口的诊断主要依赖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双圆锥可作为右室双出口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综合医院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87年1月-2001年12月入我院新生儿病房并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或尸体解剖诊断的类型分布。其中非青紫型先心病89例,占74.8%,青紫型30例,占25.2%。新生儿先心病常见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37.8%,动脉导管未闭26.9%,肺动脉瓣狭窄8.4%,法洛四联症6.7%,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5.9%,大动脉转位5.0%。38例室缺中,缺损直径≤3mm26例,占68.4%,4-5mm10例,≥6mm2例;27例动脉导管未闭中,导管内径2-3mm21例,占77.8%,3.1-4mm6例;7例房缺中,缺损直径5-6mm5例,7-8mm2例。7例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占5.9%,其中2例室缺于生后42d和49d死亡。伴随心外畸形6例,占5.0%,结论:综合医院新生儿先心病的类型分布与专科医院不完全相同。新生儿先心病以室缺最多。非青紫型以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小型缺损多见,中型和大型室缺易发生肺炎和心衰,甚至引起死亡。青紫型以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多见。本组较少伴随心外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APW)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RP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4个月,外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无效,无法撤离呼吸机,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为APW、AORPA、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后患儿出现少尿,上、下肢动脉压差大,经CT检查提示合并IAA,再次外科手术矫治;术后患儿顺利恢复并出院,随访28个月,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明显差别。结论 APW合并AORPA及IAA患儿一经诊断需尽早手术治疗,一期外科纠治效果满意,术前应完善心血管造影等检查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的Ⅰ期纠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胸骨正中切口Ⅰ期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4年5月,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纠治17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月龄1~41个月;体重3.0~13kg,平均为(6.32±2.35)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11例,邻近动脉导管处6例;其中4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9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7例均伴有室间隔缺损。结果本组17例中,1例于矫治术后第2d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余16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中14例上下肢动脉压差消失,另2例上下肢动脉压差24h内降至15mmHg(1mmHg=0.133kPa),72h后压差消失。随访至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纠治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可同时纠治并发的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降低了残余梗阻的发生率。Ⅰ期矫治还具有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痛苦的优点。Ⅰ期手术在死亡率和并发症方面与Ⅱ期手术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8861590 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在2岁以内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范崇济…∥天津医药。—1988,16(6).—331~333 天津儿童医院内科2年中共收治2岁以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43例,1岁以内22例,最小28天。均由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仅6例为排除可能合并室间隔缺损或肺动脉高压,做了心导管检查。利用二  相似文献   

13.
983057前列环素血栓素与肺动脉高压/黄先玫∥实用 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98年第17卷第6期.339·儿科临床杂志一1997,12(6)一410~411 ,83058 6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求诊原因及预后分析/许仁贵//中国农村医学一1997,25(11)一40~41 患儿首次主要求诊原因中营养不良及消瘦占73.5写,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占67.7%,活动后气喘为50%,以上4种较为常见。5例患儿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先心病。确诊后随访2~5年,有36例死亡。有4例室缺婴儿在随访期间发现杂音消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室缺闭合。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缺、3例房缺患儿经手术治愈,室缺及主动…  相似文献   

14.
2085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手术纠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影响小儿先心病室缺纠治术的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回顾性分析2085例小儿先心室缺纠治术,手术死亡48例,病死率2.3%。手术死亡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有关。年龄小于6个月,体重低于6kg者手术病死率为35.7%和30.0%,而年龄大于3岁,体重超过16kg者手术病死率低于1.0%。先心室缺的手术时间取决于室缺的位置、大小和心内分流量。室缺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必须在2岁前手术,对肺动脉瓣下型室缺患儿应早期手术,防止主动脉瓣脱垂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中避免右室切口,保护术后右心室功能和术后肺动脉高压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手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其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系统观察 1 981~ 2 0 0 1年 ,1 1 2例 (其中男 68例 ,女 44例 ,年龄 2个月~ 1 6岁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后的转归。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 (ASD) 3例 ,室间隔缺损 (VSD) 81例 ,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PDA) 1 2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 1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动脉导管未闭 1 3例 ,主肺动脉隔缺损 1例。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动脉收缩压之比 (Pp/Ps)≥0 .75者列为观察对象。年龄 2个月~ 1 6岁。结果 住院死亡 3例 ,术后半年、2年、3年各死亡 1例 ,手术生存率 97.32 % ,1年生存率 96 .43 % ,5年生存率 94.64 %。生存者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 :Ⅰ、Ⅱ级 (优良组 ) 99例 (93 .4 % ) ,Ⅲ级 (差组 ) 7例 (6 .60 % )。死亡病例均为术后持续肺高压。生存病例 ,优良组与差组术时年龄比较 ,(3 .39± 2 .94)岁对 (6 .57±3 .51 )岁 (P <0 .0 5)。肺血管阻力比较 ,(6 .78± 4 .0 4 )U/M2 对 (1 2 .2 6± 4 .1 7)U/M2 (P <0 .0 1 )。结论 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术后远期疗效与术时年龄 ,肺血管阻力有关 ,婴幼儿期手术预后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期重症动脉导管未闭的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8月我们收治的26例婴儿及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12例,包括早产儿10例,足月新生儿2例,术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者12例;婴儿14例,术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6例。均行急诊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15例经左腋下横切口,10例经左腋下直切口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出现动脉导管破裂,予直接缝合;术后复查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26例随访2~72个月,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正常,无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婴儿及新生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需及时手术治疗,以阻断异常分流,减少肺血,纠正心衰,及时关闭动脉导管,能有效缩短重症监护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2085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损手术纠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影响小儿先心病缺纠治术的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回顾性分析2085例小儿先心室缺纠治术,手术死亡48例,病死率2.3%,手术死亡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有关,年龄小于6个月,体重低6kg者手术病死率为35.7%和30.0%,而年龄大于3岁,体重超过16kg者手术病死率低于1.0%,先心室缺的手术时间取决于室缺的位置,大小和心内分流量,室缺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必须在2岁前手术,对肺动脉瓣下型室缺患儿应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 手术治疗先心病患儿83例,年龄1 d~3岁,其中单纯畸形55例,复杂畸形28例。除动脉导管未闭(PDA)外,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者行分期手术,合并其它畸形者均予以同期矫治。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6例(7.2%),并发症发生率12%,余77例随访1年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例1:女,14岁。劳累后心悸、气促3年入院。检查:中央型青紫,心界向右扩大,无明显心脏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心电图示双室壁肥厚,X线胸片示两肺充血性改变,肺动脉段膨隆,双心室肥大。心脏彩超及心血管造影提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和颈动脉图法研究我国学龄儿童等容收缩时间(ICT)正常值及心脏病患儿ICT 改变。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法发现152例6~12岁正常学龄儿童ICT 主要受年龄和心率影响,得出指数方程及正常值。18例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ICT 指数方程(ICTI)延长,反映心肌收缩性受损。23例房缺患儿术前ICTI 延长,术后ICTI 迅速恢复,至术后2~3周恢复正常,提示术前ICTI 延长主要与左室前负荷减小有关,而心肌收缩性未明显受损。2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ICTI 显著缩短,主要由左室后负荷减小所致,ICTI 小于34ms 对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术后短期内ICTI 显著延长,主要由左室后负荷急剧增大所致,以后恢复缓慢,主要与左室肥大有关,至术后9~10月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