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连续制药是国际制药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该研究采用膜分散法实现了丹参醇沉中加醇过程的连续化,考察了乙醇和浓缩液流量,以及醇料比等因素对醇沉效果的影响。乙醇和浓缩液流量增加能提高酚酸类活性成分的保留率,降低总固体去除率。醇沉上清液中活性成分纯度主要受到乙醇和浓缩液流量比影响。该研究中连续流动加醇的混合效果与工业醇沉相当。以膜分散混合器实现连续加醇,具有放大容易,单位体积处理量大,加醇过程稳态易控等优点,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醇沉关键工艺参数筛选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多指标综合方法,用于中药生产工艺中关键工艺参数的筛选.方法:以丹红注射液的醇沉工艺为例,通过因素筛选实验设计,建立描述7个工艺参数(浓缩液水含量、乙醇浓度、醇料比、加醇速度、搅拌速度、静置温度、静置时间)对醇沉上清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丹酚酸B的浓度、保留率等10种指标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以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之和综合评价各工艺参数的重要性.结果:确定了丹红注射液醇沉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为浓缩液水含量、乙醇浓度和醇料比.结论: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对工艺参数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丹参中总酚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宁  唐星  柳玉石 《中草药》2007,38(6):843-846
目的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总酚酸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成分的量。结果纯化工艺确定为60%、80%乙醇醇沉两次,相应乙醇体积分数洗涤沉淀;醋酸乙酯和10%碳酸钠溶液交替萃取。结论水提醇沉和醋酸乙酯萃取法适合于丹参总酚酸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设计空间法优化党参一次醇沉工艺参数操作范围以提升工艺稳健性。首先选取总黄酮保留率、总固体去除率和色素去除率为关键工艺评价指标,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发现关键工艺参数为浓缩液含固量、乙醇和浓缩液质量比(醇料比)以及乙醇浓度,再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工艺评价指标间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Monte Carlo法计算获得基于概率的设计空间并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设计空间内操作能够保证党参一次醇沉工艺品质稳定。根据计算结果,党参一次醇沉工艺的推荐操作空间为浓缩液含固量45.0%~48.0%,醇料比2.48~2.80 g·g-1,乙醇浓度92.0%~92.7%。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方法筛选丹参中的丹参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丹参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以丹参素为指标成分,在对多种提取工艺(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水提醇沉法)的优选,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对丹参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水提醇沉法提取丹参中丹参素的提取率较高,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加水量8倍,提取时间90 min,浓缩体积1∶1.5,乙醇浓度70%。结论:优化的丹参素提取工艺,为丹参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健胃清肠合剂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含量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总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醇沉浓度和浓缩液相对密度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醇沉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3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 g·mL-1,加乙醇至乙醇体积分数60%除去沉淀.结论:优选的提取、醇沉工艺稳定可行,为健胃清肠合剂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模型。方法: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丹参多糖的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5个相关因素为: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醇沉液乙醇终浓度、醇沉加醇速度和醇沉温度。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在现行水平范围内对影响醇沉单元操作的关键影响因素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和醇沉速度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可以获得丹参多糖的试验模型。结论:该模型模拟了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规律,为生产过程中丹参多糖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俞翔  莫必琪  王治  瞿海斌 《中草药》2010,41(6):900-903
目的建立丹参醇沉过程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回收率的预测模型。方法采集15批丹参醇沉正常生产的操作参数,测定浓缩液和醇沉液中的5种有效成分,计算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的回收率。采用将醇沉操作参数和浓缩液有效成分的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Stepwise-MLR回收率预测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变量的重要性。结果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的回收率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5。结论建立的丹参醇沉过程中有效成分回收率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醇沉过程,提高丹参醇沉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冠心宁注射液的二次醇沉及后续工艺.方法:以滤渣质量为指标,考察二次醇沉后冷藏、过滤步骤的必要性.以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阿魏酸、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加入乙醇的体积分数、药液含醇量及pH对二次醇沉及后续工艺的影响.结果:原标准工艺中“冷藏”可忽略不计.二次醇沉时用90%乙醇调节含醇量至80%,用40%NaOH调pH 8.0~8.2.结论:改进后工艺可有效提高冠心宁注射液中5种特征药效成分的含量,更好地控制药液颜色及成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补脑软胶囊最佳水提乙醇沉降工艺。方法以干膏率、阿魏酸、芍药苷的量为评价指标,选取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补脑软胶囊的最佳水提工艺;选取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补脑软胶囊提取液的乙醇沉降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液密度1.15 g/m L,乙醇体积分数为55%,静置12 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补脑软胶囊工业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生物制剂中多糖脱蛋白方法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六味地黄生物制剂粗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方法对多糖的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方法:利用Sevage法、TCA-正丁醇沉淀法、鞣酸沉淀法对六味地黄生物制剂脱蛋白,通过蛋白清除率和多糖保存率比较3种方法的优劣.结果:TCA-正丁醇法脱蛋白时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为TCA-正丁醇试剂的体积比1∶2,TCA-正丁醇试剂的配比1∶5,振摇时间30 min,静置时间1.0h,多糖脱蛋白效率最高,多糖保存率最大.结论:TCA-正丁醇法是目前六味地黄生物制剂脱蛋白效果最好的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CCD-RSM)研究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同时分离纯化垂盆草复方中的总黄酮、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上样药液的浓度、洗脱液乙醇浓度和洗脱液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解吸附率、总皂苷解吸附率、总黄酮纯度、总皂苷纯度及总评归一值(OD)为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次多项式拟合,建立方程式,根据最佳模型描绘效应面,再根据效应面优选纯化工艺参数。结果:二次多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效应面优化的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药液浓度3mL/g(药液/饮片),洗脱液乙醇浓度80%,洗脱液用量7倍柱体积(BV),2种有效部位的总纯度达60%以上,验证实验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CD-RSM法用于同一工艺条件下同时纯化垂盆草复方中2种有效部位的优化,模型预测性良好,实验设计有较高的可靠性,得到的工艺条件稳定。  相似文献   

13.
醇料比对双黄连制剂醇沉效果及沉淀物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美林  张学瑜  邵峰  尚悦  杨明  刘荣华  梅慧 《中草药》2020,51(19):4954-4959
目的研究醇料比对双黄连制剂醇沉效果及沉淀物形态的影响,探讨醇沉沉淀物分形维数综合评价醇沉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针对双黄连制剂醇沉工艺,采用HPLC法与重量分析法,考察醇料比对指标成分综合保留率与滤饼含液率的影响;采用直接观察、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及"面积-周长"法,考察醇料比对沉淀物表观形态、微观形态及分形维数的影响。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醇沉沉淀物分形维数分别与指标成分综合保留率和滤饼含液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醇料比的增大,指标成分综合保留率与沉淀物分形维数均逐渐增大,而滤饼含液率则逐渐减小;沉淀物分形维数与指标成分综合保留率呈正相关,与滤饼含液率呈负相关。结论在双黄连制剂醇沉工艺中,醇沉沉淀物分形维数可作为反映醇沉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以期为后续双黄连制剂醇沉工艺可视化的精细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种当归芍药散提取物的镇痛活性与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当归芍药散水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的镇痛活性与化学成分差异,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进一步探讨其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和50%乙醇超声提取方法,制备2种当归芍药散提取物,以醋酸致痛小鼠模型和缩宫素诱导的拟痛经小鼠模型评价二者的镇痛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和硫酸-苯酚法分别对2种当归芍药散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归属和总糖含量测定。结果:当归芍药散水提物2.5,10 g·kg-1及醇提物10 g·kg-1可显著或非常显著减少醋酸和缩宫素诱导的小鼠扭体次数,水提物2.5 g·kg-1抑制率高于醇提物2.5 g·kg-1;HPLC-DAD法可检测到当归芍药散提取物的20个主要指纹峰,水提物中来自于芍药的4个成分的色谱峰面积和总多糖含量高于相应的醇提物。结论:当归芍药散水回流提取物的镇痛活性强于50%乙醇超声提取物,与其所含大极性成分和多糖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一种中药醇沉前浓缩液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的辨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一种辨析中药醇沉前浓缩液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的方法。方法:以冠心宁注射液二次醇沉为例,以固含量相同但固形物化学组成不同的一回液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醇沉试验;分别采用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实验数据,选择2种方法均认为重要的指标作为一回液中影响醇沉上清液酚酸类成分保留率的关键指标。结果:冠心宁注射液二次醇沉上清液酚酸类成分的保留率主要受一回液中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论:采用该辨析方法可以发现醇沉前浓缩液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以醇沉后的糖去除率、五味子醇甲保留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考察醇沉乙醇加入量、乙醇浓度、冷藏温度及冷藏时间4个醇沉工艺参数对于醇沉效果的影响。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发现乙醇加入量和乙醇浓度为2个重要的醇沉工艺参数,然后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2输入4输出的网络模型,所得训练集回归模型R~2=0.983 8,MSE=0.001 1,验证集回归模型R~2=0.975 9,MSE=0.001 8,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均比较理想。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用于五味子醇沉过程关键工艺参数辨析与过程建模。  相似文献   

17.
大黄总蒽醌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波  李薇  蔡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756-758
目的:研究大黄提取纯化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大黄总蒽醌的提取率及洗脱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大黄的提取奈件及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大黄总蒽醌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大黄加水重沸煎煮3次,每次加水15倍量,20min/次,有效成分可提取完全。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与纯化,用70%乙醇洗脱,总蒽醌的洗脱收率在80%以上,总固物收率明显降低至6.45%。结论:该实验所确定的提取及纯化工艺对大黄总蒽醌的富集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999感冒灵醇沉工艺得失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醇沉工艺是现代中药生产中常用的精制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杂质而提高药品疗效。但是,由于包裹损失等原因,醇沉过程难免会造成有效成分部分损失。所以,判定醇沉工艺优劣的重要依据在于相关物质的得失均衡。作为感冒药,感冒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和良好的使用,其生产工艺的各环节需要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该文着眼于感冒灵水提液醇沉工艺过程的去除杂质和保留有效成分的平衡关系,选择了有效成分蒙花苷的保留率和干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前者反映有效成分保留,而后者反映杂质去除。研究工作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醇沉时间、初始乙醇浓度、终点乙醇含量及初膏密度等多种工艺因素对感冒灵醇沉的影响,在得失均衡的原则下确定了感冒灵醇沉工艺的优化参数是,醇沉时间为16 h,初始乙醇浓度为95%,终点乙醇含量为70%,初膏相对密度为1.10。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为感冒灵醇沉工艺优化提供实验研究基础,同时对于其他中药口服剂的醇沉工艺优化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