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高钙尿症 (idiopathichypercalciuria ,IH )是一种与小儿单纯性血尿 ,尿路结石密切相关的疾病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对 1996~ 2 0 0 1年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表现为单纯性血尿、尿频、尿急、尿痛、遗尿、尿路结石等症状的患儿筛查随意尿尿钙和尿肌酐 ,计算尿钙 /  相似文献   

2.
血尿是小儿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单纯性血尿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患儿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本文对44例单纯性血尿患儿行肾活检,以探讨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06—2006-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血尿患儿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14岁;起病年龄最小1岁,其中1~5岁4例,~8岁9例,~14岁31例。肾穿刺前病程3个月至10年,其中3个月至1年21例,~3年17例,3年以上5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镜下血尿17例,镜下血尿伴发作性肉眼血尿27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单纯性血尿的诊断标准:(1)离心尿,…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感染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仅有血尿症状者往往不易及时诊断。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儿单纯性血尿与泌尿系感染的关系的探讨,强调对单纯性血尿患儿应重视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高钙尿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3年Albright首先报告一组原因不明的肾结石患者伴血钙正常及尿钙排出增多,并命名为特发性高钙尿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自80年代以来,IH与小儿血尿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认为小儿  相似文献   

5.
<正>特发性高钙尿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通常为镜下血尿,也可有肉眼血尿,伴有肾结石甚至佝偻病的病例较少。本文报道1例伴有佝偻病的严重IH病例,以引起临床医师对IH的重视,尤其在仅有尿路结石而无明显肉眼或镜下血尿时也应注意IH的存在。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免导致不可逆的后果。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2012年11月25日因膝外翻症状进行性加重而入院。患儿为G1P1,足月顺产。于2009年4月因肾结石、泌尿  相似文献   

6.
彩色超声引导联合聚桂醇灌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引导联合聚桂醇灌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囊肿临床疗效,寻找小儿单纯性肾囊肿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合适的应用药物.方法 回顾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经彩色超声、CTU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患儿51例,其中28例为聚桂醇治疗组,采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并注入聚桂醇,无水乙醇灌洗法23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年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51例患儿均穿刺注药成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均获彩色超声随访,聚桂醇治疗组治愈率为85.7%,有效率为92.9%,均高于无水乙醇组的60.9%和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患儿异常哭闹及面红例数均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桂醇治疗组无一例肉眼血尿发生,对照组有6例治疗后出现肉眼血尿,辅助应用止血药物后,均在3d之内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患儿仅1例出现穿刺后发热,对照组治疗后9例出现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穿刺点渗血及呕吐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二次穿刺例数及手术例数均较无水乙醇组少.结论 彩色超声引导联合聚桂醇灌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囊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应作为小儿单纯性肾囊肿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血尿患儿尿和肾组织中巨细胞病毒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血尿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地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55例血抗CMV-IgM阳性的血尿患儿尿中巨细胞病毒早期抗原(CMV-EA),并对其中6例行肾穿刺活检,进行肾组织中CMV-EA检测。结果 单纯性血尿组患儿尿CMV-EA阳性率为80%(32/40)。非单纯性血尿组患儿尿CMV-EA阳性率为20%(3/15)。对照组尿CMV-EA阳性率为19%(10/53)。单纯性血尿组尿MCV-E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性血尿组和对照组(P<0.005,P<0.05)。6例肾组织CMV-EA检测5例阳性(83%)。肾组织CMV感染细胞多为皮质区小管上皮细胞。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是单纯性血尿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40例儿童单纯性血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时期单纯性血尿常见,本文总结了我院一年多来40例单纯性血尿患儿临床和病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996年7月至1997年9月40例肾活检的单纯性血尿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4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血尿病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123例儿童单纯性血尿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单纯性血尿在小儿泌尿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占19.2%)。123例中单因肾性血尿46例(占37.4%),单因非肾性血尿67例(占545%),两种病因并存者10例。系膜增生性肾炎,薄基底膜病和轻微病变是肾性血尿的主要病因;特发性高钙尿症和“感冒通”所致的药物性血尿是非肾性血尿的主要病因。提示肾活检电镜检查在行性血尿病因诊断中及尿钙测定在单纯性血尿病因诊断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IgA肾病(IgAN)患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并进行比较研究。报告如下。研究对象:IgAN组为上海市儿童医院1999年8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24例IgAN患儿,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14岁,平均9.3岁。IgAN患儿均经肾穿刺病理证实,病理诊断分型按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WHO1995):系膜增生程度均为中度;临床诊断按全国小儿肾脏疾病协作组2001年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为单纯性血尿,其中肉眼血尿8例,镜下血尿16例,不伴有其它免疫系统疾病;血压、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肾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时期门诊…  相似文献   

11.
应用B超诊断胡桃夹现象的探讨: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报告我院应用腹部B超诊断胡桃夹现象28例,其中单纯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19例,蛋白尿9例。本症可见于健康小儿及某些肾小球病变患儿,故强调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其它实验室检查,以评价B超检查结果,以及随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68例小儿单纯性血尿2—14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89年2月以前对在本院就诊并长期随访的68例单纯性血尿患几作了随访观察,结果在22例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中,随着病程的延长,有11例(50%)血尿症状有所好转,仅2例血尿消失;而未经肾穿刺检查的33例拟诊为小球性血尿中,有22例血尿好转,其中14例血尿消失,多在病程2年内消失。随访观察血尿患儿的肾功能,发现血尿症状无好转者,其内生肌酐清除率值较之血尿症状好转者为低,因此对单纯性血尿患儿应定期随访并注意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小儿特发高钙尿症是病因不明的尿钙排泄增多的疾病,近年来有关报道日益增多。临床上约占小儿特发性血尿的25%~40%[1],应及时诊断早期防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儿15例,男周例,女5例,年龄3岁~12岁。诊断标准1.原因不明的血尿尤其反复发作的无痛性血尿oZ.尿钙、尿肌肝比值>0.21;24h尿钙>4mg/kgl3.排除由应用钙剂治疗、维生素D中毒、长期用类固醇治疗、恶性肿瘤等因素所引起的继发性高钙尿症。二、临床特点15例患儿均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就诊,其中一过性血尿(肉眼)2例,反复发作镜下血尿9例,持续镜下血尿4例。病科2…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高钙尿与血尿: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27例发作性肉眼血尿作24小时尿钙排泄量及尿钙/尿肌酐比值测定,其中11例24小时尿钙量(5.5±0.9mg/kg)和Ca/Cr(0.39±0.17)均大于正常值,诊断为IH。该11例空腹试验结果:7例尿Ca/Cr为0.26±0.04,符合肾型IH;4例尿Ca/Cr为0.13±0.03,符合吸收型IH。负荷试验结果:7例肾型IH尿Ca/Cr 0.49±0.05,尿钙6.4±0.34mg/kg/日;4例吸收型IH尿Ca/Cr 0.27±0.04,尿钙4.8±0.42mg/kg/日。IH血尿是X线不能检出的微小结石或结晶损伤肾小管上皮所致。因反覆血尿,3例肾型IH给服双氢克尿塞,1例吸收型仅鼓励多饮水,均获得满意疗效。IH是小儿血尿的主要原因,凡遇不明原因的血尿应常规作尿钙排泄试验、尿Ca/Cr测定,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060363水通道蛋白与肾脏疾病/陈珊琳∥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711~713060364小儿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罗友昌∥江西医药.-2005,40(8).-478~479方法:分析28例小儿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中单纯性血尿16例,占57%;单纯性蛋白尿3例,占11%;血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症状尿检异常患儿的肾脏病理,了解无症状尿检异常患儿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肾脏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172例无症状尿检异常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尿检结果分为单纯性血尿组(149例,86.6%)、单纯性蛋白尿组(7例,4.1%)和血尿合并蛋白尿组(16例,9.3%),所有患儿排除感染、结石、肿瘤及继发性肾炎并进行肾活检作光镜、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 172例患儿的病理分型显示:肾小球轻微病变115例(66.9%)、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2例(12.8%)、IgA肾病13例(7.6%)、局灶球性肾小球硬化11例(6.4%)、薄基膜病4例(2.3%)、其他7例(4.1%)。血尿合并蛋白尿组中肾小球轻微病变占31.3%,IgA肾病占50%。单纯性血尿组中肉眼血尿患儿的肾脏病理中肾小球轻微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分别占56.3%和25.0%。结论幼儿园入园尿检和入学尿检有利于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疾病。尿检异常中单纯性血尿需要密切随访,血尿合并蛋白尿和肉眼血尿患儿的应尽早进行肾组织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住院肾脏疾病1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年来小儿肾脏疾病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对近7a我科收治的182例住院肾脏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象与方法1991年4月~1998年8月因肾脏疾病住院患儿,以例次计算。均作血、尿等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免疫球蛋白、补体、ASO及B超、X线等,部分病例作了肾活俭。诊断与分类标准符合第6版《实用儿科学如‘。结果各类肾脏疾病患儿182例,占同期住院总数2%,急性肾炎67例(3680%),肾病综合征6O例(3%),紫癫性肾炎10例(55%),单纯性血尿7例(3.85%),IgA肾病、乙肝肾各5例(各占2.7%),迁延性肾炎3例问.65…  相似文献   

18.
小儿IgA 肾病多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较少,现将我们所遇7例的临床和病理报告如下.临床及病理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5~9岁,病程1个月至2年,全部病例都以浮肿而就诊,1例有一过性血尿,4例有前驱感染病史.化验检查:尿蛋白(++)~(+++),定量3.02~12.0g/24h.2例镜下血尿.血  相似文献   

19.
小儿孤立性血尿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尿是小儿肾小球疾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且可以是唯一的临床表现 ,而其病理类型可以多种多样。究竟小儿孤立性血尿见于哪些病理类型?本文通过对45例孤立性血尿的病理分析对此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如下。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我院1999年3月~2001年3月对45例孤立性血尿的患儿施行肾活检术。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14岁。孤立性血尿的诊断标准 :①离心尿 ,红细胞≥3个/HP ,3次以上 ;②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 ;③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④无浮肿、高血压 ,肾功能正常二、方法所有患儿均在B超引导下实施肾活检…  相似文献   

20.
小儿单纯性肾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单纯性肾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7.8岁(13个月至13岁)。均因腹痛、无痛性肉眼血尿、腹部包块而就诊。均经B超、C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2例囊肿直径〈4cm,予保守治疗。4例囊肿直径〉4cm,有明显临床症状,予经后腹膜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管,其中3例于术后2~4d拔除,1例因肾周漏尿放置46d。6例均康复出院。4例手术患儿随访2个月至5年无异常,B超检查无复发。2例非手术患儿中,1例随访7年,无腹痛、血尿等不适,B超检查提示囊肿较发现时缩小约60%,另1例B超随访6年,囊肿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儿单纯性肾囊肿少见,以男性多见,具有囊肿大小与年龄无关、囊肿无增长趋势等特点,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经后腹膜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