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治疗及护理。方法分析55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入ICU后各时间点动脉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12 h动脉血乳酸≥(4.77±2.41)mmol/L者出现并发症21例(38.1%),死亡4例(7.2%)。结论心脏手术后监测血乳酸水平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血乳酸,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复温过程中体温变化对血乳酸水平及氧代谢的影响,为合理控制患者体温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进行监测,分别在肛温37,37.5,38,38.5℃时采集动、静脉血标本,检测动静脉血氧代谢及血乳酸值。结果复温时全身的氧耗量明显增加;动脉血乳酸值在肛温37.5℃时最接近正常,37,38℃时次之,肛温38.5℃时血乳酸值最高(高乳酸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复温过程中,体温变化是影响氧耗量和血乳酸水平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7.5℃左右的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复温过程中,体温变化对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在肛温37 ℃、37.5 ℃、38 ℃、38.5 ℃时取动脉血测乳酸值.结果:复温过程中肛温37.5 ℃时动脉血乳酸值最小, 肛温37~38 ℃时较大,肛温38.5 ℃时血乳酸值最大.结论:低温体外循环术后复温过程中体温变化是影响血乳酸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肛温37.5 ℃是影响患者血乳酸最小的温度,为最适宜肛温.  相似文献   

4.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后极易发生高血糖,对患者预后不利,而围术期血糖和患者的乳酸有密切的关系。目的:观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不同时间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将63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标准治疗,血糖浓度维持于7.5-11.1mmol/L;实验组通过胰岛素持续输注进行强化治疗,血糖浓度维持于3.6-7.5mmol/L。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患者体外循环中及瓣膜置换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随着瓣膜置换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都明显升高,并发生高乳酸血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都有血糖、血乳酸逐渐升高到再恢复正常的过程,尤其以置换后6h为最高;血糖值与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糖与乳酸的相关系数为0.838,单侧P<0.01,证明两个变量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果提示,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对控制心脏瓣膜置换中及瓣膜置换后血糖、血乳酸水平有利,可以降低患者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术期血糖与血乳酸的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低体温及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3~6 h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集其性别、年龄、诊断、6 h输入总液量液体及复苏达到目标的时间,液体复苏开始时及实施液体复苏6 h后16项指标,并与复苏前数据进行对比,查找影响因素。结果:经过积极地液体复苏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尿量、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评分、动脉血p H值、动脉血Pa CO2、动脉血BE、动脉血乳酸等指标与复苏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经相关与回归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与输注液体量及核体温下降呈显著相关性(P0.01),而核体温下降与输注液体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液体复苏的过程中,由于输注大量常温液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核体温下降及凝血功能异常,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组入选标准:(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术前心功能Ⅰ-Ⅲ级;(3)术前无其它脏器功能不全;(4)术后28 d内患者死亡;其中死亡组6人,存活组30例.调查内容包括:(1)术前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NYHA分级,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2)术中因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术后因素: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h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心输出量指数(CI),动脉血乳酸,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全身氧提取率(O2ext).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乳酸,SvO2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璐  黄梓贤  吴岚  张崇健 《大医生》2022,(3):108-110
目的 探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严重高乳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及对不良预后的预警价值,为术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1例心脏手术后转入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监护治疗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入室即刻动脉血气初始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黄克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16-117,123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组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随着治疗开始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ICU后0、6、12、24及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死亡组患者入ICU后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再次升高;存活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的氧分压(P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预后不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多处于较高水平,入住ICU后6 h的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也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156例体外循下心脏手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期间发生严重高乳酸血症的患者,警惕乳酸值的急剧升高;经肾脏乳酸代谢的护理;合理控制血糖;强化电解质紊乱的管理;加强心律失常的监测;加强肺部通气,改善低氧血症;加强胸腔引流液的护理。结果 全组除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院和1例因心肌病再次心脏移植术后死亡外,其余154例康复出院。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需要医务人员提高相关专业能力,系统全面的评估及护理,优化相关救治方案的合理性,从整体改善患者乳酸水平,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相互转变,对促进此类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后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12和24h后再次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并计算12和24h后的乳酸清除率。入住ICU24h内,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统计28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存活组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P均0.05)。所有患者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347),而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和0.387)。结论 12h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动脉血乳酸与肝、肾功能以及氧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50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在患者移植术前和术毕、术后12、24、48、72 h等时段对肝、肾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监测的同时,观察动脉血乳酸与上述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术后动脉血乳酸随着肝功能的恢复逐渐下降,在术后48 h后恢复至正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呈正相关(R=0.270,P=0.008;R=0.540,P<0.01);动脉血乳酸与尿素氮呈现负相关(R=-0.231,P=0.024),但与肌酐无明显相关性(R=0.078,P=0.45);术后动脉血乳酸与动脉与肺动脉血氧分压差(Pa-paO2)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既能反映全身氧代谢的状态,又可判断移植肝功能,可作为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包括:(1)术前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NYHA分级、APACHE11评分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2)术中因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术后因素:术后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h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心输出量指数(CI)、动脉血乳酸、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及全身氧提取率(O2ext)。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3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4.55%(2/44)]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34.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9,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间APACHEⅡ评分[(16.9±2.9)分比(19.2±2.6)分,t=2.53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9±5.6)mm比(63.8±4.6)mm,t=5.847],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4-34.2)rain比(122.7±22.7)min,t=2.078],术后出血量[(464.0±158.8)ml比(603.2±159.5)ml,t=2.773],机械通气时间[(22.6±5.1)h比(28.8±5.2)h,t=3.857],动脉血乳酸[(3.5±1.3)mmol/L比(5.1±1.5)mmol/L,t=3.912],动脉血乳酸清除率[(38.8±17.4)%比(14.6±9.7)%,t:4.846],Sv02[(69.1±4.2)%比(59.2±6.9)%,t=5.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昴示动脉向乳酸清除率、芹心宰舒张末期内径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7.773(95%CI1.364-44.306,P〈0.05),15.186(95%CI2.758-83.162,P〈0.01)。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术后血糖及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4例TBI手术治疗后收入我科的患者,入组条件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8分,既往无糖尿病史,术中未输注含糖液体,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无重要脏器疾患,住院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于手术后0h、24h、48h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抽取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根据预后(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时段及两组间血糖和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TBI患者术后血糖和乳酸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0h、24h及48h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81、-0.443、-0.177,均P〈0.05),乳酸水平与预后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00、-0.364、-0.117,均P〈0.05)。死亡组0h,24h的血糖及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BI术后特别是早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与预后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早期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3d内体温变化规律,分析体温变化的影响因素,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的体温监测及护理措施,为制定规范的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147例肝移植术后转入ICU的患者术前、术后返ICU后即刻,及术后4、8、12、16、20、24、48、72h时间点的中心温度(肛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3d内的总体体温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术后转入ICU时,体温降低明显(P〈0.01),66.67%的患者出现低体温。人ICU后4h总体体温迅速回升至术前水平,8h后体温较术前持续升高,以术后20h升高最为明显,直到术后24h体温开始回降;术后4~24h内,体温〉37.5℃的患者大幅增多(P〈0.01),至48h后体温基本降至术前水平。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体温变化幅度大,体温异常者所占比率高。为避免异常体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应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后体温监测,给予预见性护理,使肝移植患者体温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朱音  高丽君 《护理与康复》2011,10(3):192-194
目的总结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术后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0.5 h、术后6~18 h、术后19~24 h采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测氧分压、氧饱和度,计算氧利用率;将术后不同时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与氧利用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脏术后患者的氧耗明显增加,不同时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值下降明显;不同时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与氧利用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991、-0.984、-0.988。结论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反映机体氧供需失衡情况较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更为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急诊入院的重症患者突发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最佳护理防控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198例急诊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内谵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谵妄组(88例)和无谵妄组(11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结果与无谵妄组的患者相比,谵妄组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镇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和动脉血乳酸升高,氧合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清NSE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重症患者24 h内谵妄的发生率较高,APACHEⅡ评分、血清NSE和动脉血乳酸水平会影响谵妄的发生率,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正确识别谵妄高风险群体,制订最佳护理防控策略,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严重高乳酸血症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为训练集,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患者作为验证集。收集训练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严重高乳酸血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严重高乳酸血症组和非严重高乳酸血症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严重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入组的46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严重高乳酸血症组61例,非严重高乳酸血症组408例。两组ASA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急性肾损伤和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分级为Ⅳ~Ⅴ级、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手术时间≥5 h、急性肾损伤和呼吸机使用时间≥24 h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严重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感染性休克危重病患者血乳酸值的影响。方法采危重症患者血标本60例,每例患者同时采5管动脉血标本分别置于4℃(A组,30例)、18℃~20℃(B组,30例)于即刻、15 min、30min、45 min1、h分别测定全血血乳酸(LAC)。采动脉血用电极法测血乳酸值。结果随着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及温度升高动脉血乳酸值逐渐升高,低温存放影响不明显,温度高影响更显著。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感染性休克危重病患者的血乳酸值影响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电解质和乳酸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电解质平衡和乳酸代谢情况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对147例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T)、术后返ICU即刻(TO)、术后24h(T1)行生化血清钠、钾、钙的检测,并于术后1D和T1行床旁血气分析,记录乳酸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24h内血钠持续较术前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钾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在患者术后返ICU即刻较术前明显降低,至术后24h升至术前水平;术后返ICU即刻患者乳酸值水平较正常值异常增高,至术后24h较返ICU即刻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应加强电解质及乳酸的监测,合理调节电解质平衡,促进乳酸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口腔颌面外科术后保留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体温、血象、手术部位出血及有无肺部感染并发症等。认为加强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镇静护理以及感染控制可有效地控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保留气管插管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