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的骨筋膜室中组织压力突然升高而引起的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常见的病因有骨折、肢体受挤压、肢体血管损伤、骨折后固定不当等~([2]),按照病因的作用特点分为两种类型:(1)血管型,如血管阻塞、骨折引起的血管反射性痉挛;(2)非血管型,如骨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出血或渗液增多)和筋膜室容积减小(包扎或固定不当、严重受压)~([3])。  相似文献   

2.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设计独特,对传统外科引流作出了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能有效保护创面及彻底引流,作者将VSD应用于创伤性小腿骨筋膜室(OCS),针对其渗液多、时间长的特点,能有效吸出渗液,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为Ⅱ期闭合创面提供较大方便,对抢救生命和保肢及肢体功能的最大恢复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挤压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的治疗作用. 方法 随机筛选出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02例挤压伤患者,并分为急诊VSD组(50例),延迟VSD组(22例)和非VSD组(30例),分析各组间VSD术后CS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的生命征、尿量、实验室检查结果、CS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等评价指标在急诊VSD组均较延迟VSD组和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较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 结论 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挤压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罗志勇  殷铭东  袁艺  王新 《武警医学》2012,23(7):616-618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指由任何原因造成的肢体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因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早期急性OCS在创伤骨科中属于急症,较为常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深筋膜切开减压是避免肢体残疾的关键。本研究小组设计研发的微创筋膜切开刀[1],获得国家专利[2]。采用微创筋膜切开刀在早期OCS患者中应用,并与传统大切口减压方法比较,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 syndrome,ACS)腹腔开放伤口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41例ACS腹腔开放伤口患者资料。其中23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18例为实验组,应用VSD治疗。结果实验组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的下降、关腹时间,肠瘘患者伤口缩小能接普通造口袋的时间,减少压疮、伤口感染、切口周围皮炎等并发症及减轻护理工作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有利于ACS腹腔开放伤口的愈合,同时减少并发症及护理工作量,适合在ACS腹腔开放伤口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急症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压力的增加,致使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致残率极高。对于该症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早发现、早处理。常规处理方法为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无菌敷料疏松包扎,待肿胀消退后延期缝合或游离皮片移植闭合切口。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局部皮下浸润麻醉下小切口减压术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37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7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1~72岁,平均31.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24h。其中交通伤19例,机械挤压伤7例,重物砸伤5例,坠落伤3例,毒蛇咬伤错用止血带2例,肢体卡压伤1例。上肢伤11例,下肢伤26例,包括小腿19例。1.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局部皮下浸润麻醉,选用0.5%利多卡因或0.5%利多卡因加0.1%布比卡因[1]。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mg。术中以损伤严重部位为中心,采用平行交错小切口,长3~5cm,筋膜层用脑膜剪潜行分离全层剪开,依据张力可辅加皮肤减张切口。1.3结果本组治愈33例,14天后创面全部闭合,未出现并发症。治愈率89.2%。术中发现血管损伤2例,减压2h后,转至显微外科行血管修复术;因发病时间超过12h已出现肌肉坏死2例,改为连续硬膜外大切口减压术。2讨论2.1局部麻醉的选择本组病例均采用皮下浸润麻醉,因筋膜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及间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性麻痹,多不需要深层麻醉。其中有4例利多卡因用量超过4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双氧水(H2O2)冲洗在感染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创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VSD+生理盐水冲洗治疗。B组患者给予VSD+低浓度H2O2持续冲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病理结果、病原体检测阳性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创面组织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30/30),高于A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病理均好转,且B组病理炎症情况优于A组。治疗后7 d, B组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及血清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B组患者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蛋白表达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9.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谭富生随着能源、建筑、运输等行业大力发展,足部的挤压伤甚为常见。一个未治疗的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以下简称CS),表现为足趾的爪形趾畸形,关节僵直,前足挛缩、钻痛、无力、感觉障碍,导致伤残。鉴于国内报道较少,兹作一简介。一、解剖熟悉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肢体严重热钢贯穿伤的效果。方法:2006-06~2009-09共收治肢体严重热钢贯穿伤病人32例,均先行创面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7~10 d后更换引流,7 d后再次行二期手术,通过二期缝合,植皮和局部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论:本组病例通过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创面坏死组织得到彻底清除,肉芽组织新鲜,具有常规换药无法代替的优越性,它为及早覆盖创面创造条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脑膜瘤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脑膜瘤术后切口及骨瓣下感染不愈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结合创面冲洗治疗,待创面清洁后再行皮瓣复位封闭创面,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创面清洁时间为7 d,再次手术后痊愈32例,复发1例,考虑为该例患者乳突部位骨质疏松,存在较多小残腔术中存留细菌,VSD冲洗再次手术时,存留死腔,导致感染复发。结论 VSD配合冲洗治疗脑膜瘤术后感染,方法简单易行,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有效地控制感染、愈合伤口,避免创面长期迁延不愈导致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柯清辉  郑季南  李达 《创伤外科杂志》2012,14(4):365-365,372
采用Ⅰ期减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7例,施行切开减压、骨折外固定并联合用药治疗。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创面愈合良好,未出现深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朔症状和体征,如不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将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轻  相似文献   

14.
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1.1材料(1)医用泡沫材料:主要成分为Polyviny—lalcohol,属合成敷料,外观形同海绵,泡沫微孔直径0.2~1mm,无免疫活性、耐腐蚀,有极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质地柔软与抗张力强。(2)多侧孔引流管:为硬质硅塑引流管,管壁质硬、能抗高负压。强力吸引时,管腔可保持通畅,具有良好的透氧和透湿性,能防止水分和细菌侵入。(3)抗高负压引流装置:一般选用抗高负压引流瓶,负压在450-600mmHg,抗高负压引流瓶小巧轻便,便于携带。  相似文献   

15.
李祥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92-1394
目的: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骨筋膜室综合症中的治疗作用分析。方法选取40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持续治疗7天,负压控制在-60--80 kPa (-450--600 mmHg)之间。结果通过治疗后,抽取的40例研究对象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患者的肢体肿胀现象有效缓解,手术治疗后变为正常状态且通过切开观察其创面没有感染现象。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迅速对骨筋膜室减压,降低室内压力,积压物无残留,操作简单、经济使用、安全高效,并且避免创面感染,工作量小,与传统方法相比患者疼痛减少,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崔文平 《人民军医》2012,(9):798-798
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因左前臂扎伤肿胀、疼痛,五指发凉、麻木来我院外科门诊。就诊前一天傍晚,因玻璃碎片扎伤左前臂中段掌侧,在当地社区医院接受清创、包扎。查体:左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有压痛;左前臂严重肿胀,皮肤呈浅紫色,手指发凉,  相似文献   

17.
对46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7—28d,所有患者创面或伤口均被新鲜肉芽组织填充,经植皮修复或缝合处理全部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各类创伤的发生使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病痛,挤压伤的发生较常见,如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建筑物倒塌、矿井坍塌等,其中一类严重的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 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  相似文献   

19.
对27例压力性溃疡等38处慢性难愈性创面,先予以清创、再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部分联合植皮、皮瓣转移等修复方法,同时病因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创面愈合时间大大缩短,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2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地区得到了应用,通过在创面周围形成持续或间断负压的密闭空间,达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为最终的皮肤覆盖创造条件。笔者结合负压吸引的适应证及作用机制,结合文献复习介绍其在骨与软组织创伤和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