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研究组采用双通道空肠间置消化道重建。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围手术指标、血液营养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首次进食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围术期并发症(9.8%比27.5%)和术后并发症(21.9%比47.5%),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营养指标及体质量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双通道空肠间置消化道重建,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胃癌患全胃切除术后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35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而行全胃切除术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78例(33.2%)、“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PR)93例(39.6%),“P”型Roux-en-Y空肠间置代胃术(PIR)64例(27.3%),随访2年或2年以上,89.2%的FJI术后患的Visick指数为I-II级;Roux-en-Y滞留综合征在FJI,PR,PIR3组中总发生率分别为0、31.3%,15.6%。结论:FJI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生理通道,对于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1年日本Kitano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从远端胃扩展到全胃,淋巴结清扫范围从胃周淋巴结清扫发展到标准D2根治,手术指征从早期胃癌推广到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手术在技术上已经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肺癌之后排第二位,而在国内其发病率居所有癌肿的首位,胃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该病死亡总人数的1/4。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医治疗和免疫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居于主导地位。在胃癌的手术治疗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是最常见的胃癌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近6年来12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结果:3种术式在食后烧灼感、进食量、进食次数、体重下降、倾倒综合征、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所用手术时间显著多于Orr组及反口组(P<0.05)。反口组的贮袋大小及半排空时间显著优于Orr组及P袢组(P<0.05)。结论: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并作综述。结果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最直接的影响。全胃切除术后的食物储袋构建和保持肠管神经肌肉连续性在消化道重建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储袋重建安全、有效,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保留十二指肠通道的重建方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有待于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及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直接影响病人短期恢复及长期生存质量,是胃癌微创外科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难点。无论实施何种胃切除术,术者均不可避免地需要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因此,确保消化道重建的安全、降低吻合口相关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对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化道重建方式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在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中均有其特有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各类重建方式孰优孰劣仍然需要高级别研究证据来证实。在临床实践中,术者须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结合术者腹腔镜操作经验,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日本Kitano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从远端胃扩展到全胃,淋巴结清扫范围从D1、D1+发展到标准D2根治,手术指征从早期胃癌发展到局部进展期胃癌[2]。腹腔镜胃癌手术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在全胃切除术方面,腹腔镜对食管下段暴露较完全、视野较清晰、游离较便捷。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是手术中的关键和难点,各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 1995~ 1999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癌 2 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 (FJI) 78例 (33 .2 % ) ,“P”型Roux -en -Y空肠代胃术 (PR) 15 7例 (6 6 .8% )。随访 2年 ,比较其术后的并发症、Visick指数、体重变化。结果  89%的FJI术后病人的Visick指数为Ⅰ -Ⅱ ;PR的Roux -en -Y滞留综合征 (RSS)发生率为 42 .7%。倾倒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分别为 16 .7%、2 6 .5 %。结论 FJI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 -肌肉功能的连续性 ,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 ,对于减少全胃术的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逐渐增多,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是腔镜外科医生面对的难题之一,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探索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胃癌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和技巧予以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分析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非离断及传统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癌并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患者及家属自愿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行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治疗,B组35例,行传统Roux-en-Y吻合术治疗。结果 A组与B组患者的整体手术时间、术中重建消化道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患者(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相关营养指标水平比较,A组患者术后半年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浆总蛋白的指标水平均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采用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有效保持肠道的完整性、连续性,且术中操作相对简单,在抗反流及降低RSS发生率方面,优势更为明显,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8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采用常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3例、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ll-Y吻合术41例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4例。观察术后3、12个月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GSPS评分等。结果术后3个月、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进食量增加P〈0.01,而GSPS评分降低P〈0.01,胃肠道症状发生几率降低。空肠贮袋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进食量同样优于常规组P〈0.01,GSPS评分降低P〈0.01。且术后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空肠贮袋组体重恢复较常规组更佳P〈0.01。而术后12个月空肠贮袋组在患者进食量又优于P型空肠襻组P〈0.01,体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型空肠襻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功能,而行空肠贮袋在某些方面又优于P型空肠襻。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针对胃癌晚期患者,临床上一般采取全胃切除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如腹胀、腹泻、营养不良等。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术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胃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主要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更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91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R组)、袢式Braun吻合术组(B组)和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吻合术组(L组),比较3种术式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食量、营养指标及存活率。结果:3种术式的患者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累积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比较,L组术后6、12个月时单餐进食量明显占优(P〈0.05);L组术后1年的平均体重、血清学营养指标及预后营养指数均优于R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吻合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2001年6月—2008年6月所施行的全胃切除术采用保留幽门空肠间置术和食管空肠Orr式Roux-en-y吻合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其术后12个月无肿瘤复发的96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体重、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观察对比。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间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组较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倾倒综合症和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低。结论: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可作为早、中期上半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时的优先术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不能行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报道越来越多,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特别是食管空肠吻合面临诸多困难,如何安全重建消化道,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许多探索,创建了各种重建方式,不同的重建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如何进行选择目前尚无共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非离断式与传统式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重建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的30例患者列为A组,传统式Roux-en-Y吻合的30例列为B组。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手术指标、肠道黏膜通透性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短于B组(P<0.05)。B组发生RSS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A组L/M数值、血浆D-乳酸水平、血清内毒素水平、DAO值均低于B组,血浆Gln水平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较传统式相比具有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Roux瘀血综合征发生率低等临床优势,且对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较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近年,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以其术前、术中、术后的多种优势得到了快速推广与应用。在胃癌的治疗中,消化道的重建对现代外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尽可能地保留消化道的生理功能,同时使消化道维持原有的连续性,一直是胃肠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外科技术和手术器械的进步给胃切除术带来了各种革新,术后消化道梗阻发生原因也趋于多样化、复杂化,涉及原发疾病、术式选择、吻合方法等多种因素。术后吻合口狭窄或梗阻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胃-空肠、食管-空肠、食管-残胃等多种吻合中,与吻合方式和吻合器械的选择、瘢痕或肿瘤复发关系密切。输入袢或输出袢梗阻仍然是困扰着外科医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输入袢问题更多见。Roux-en-Y吻合上举空肠臂也可能发生一些特有的消化道梗阻,包括上举肠臂肠管套叠、内疝、Roux滞留综合征等。此外,胃瘫、粘连性肠梗阻也时有发生。疾病谱的改变和胃肠外科的发展,使胃切除术后消化道梗阻发生原因、特点均出现了很大变化,需要临床医生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