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少脂肪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 RC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脂肪RAML和cc R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少脂肪RAML 17例、cc RCC 28例。结果:17例少脂肪RAML中,CT平扫12例呈稍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2例呈混杂低密度。增强扫描17例均匀强化,其中10例皮质期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持续强化,3例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9例可见"杯口征"和"劈裂征"。11例行MRI扫描,其中6例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5例脂肪抑制T2WI呈均匀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28例cc RCC CT平扫14例呈低密度,8例呈等密度,6例呈混杂低密度;25例呈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3例皮质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呈渐进性均匀强化。6例行MRI扫描,脂肪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3例有假包膜。结论 :少脂肪RAML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MRI T2WI均匀低信号、双回波3D T1WI及DWI有利于少脂肪RAML与cc R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少脂肪肾错构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CT平扫肿块内均未见成熟脂肪密度影的少脂肪肾错构瘤MRI同反相位表现,同时结合其他MRI表现。结果目测法17例中,9例病灶在反相位信号较同相位弥漫性或局限性降低,3例在反相位信号无明显下降,但在脂肪抑制T2WI上病灶内高信号成分被抑制。5例病灶在反相位和脂肪抑制T2WI都无明显信号改变。其他MRI表现:14例T2WI呈均匀低信号,3例呈混杂信号。17例均未见假包膜。增强扫描17例均强化较均匀,10例皮质期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持续强化,3例呈一过性强化,即"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结论 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结合MRI其他表现,有助于对少脂肪肾错构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AML的肿瘤内明显可见特征性的脂肪成分,CT诊断不难,当部分AML内脂肪成分过少时,CT表现不典型,此时影像学表现很难与小肾癌区分,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少脂肪AML的CT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对AML的鉴别诊断价值,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s,RAML)又称肾错构瘤,病理上由平滑肌、脂肪细胞和异常血管混合组成,影像诊断依据主要为肿瘤内发现脂肪成分。常用诊断方法有超声、CT、MRI等。肿瘤内脂肪成分比例低于20%时,影像上不易显示脂肪,易误诊为肾癌。本文对病理证实的少脂肪RAML与肾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肾错构瘤的CT特征与肾癌类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巨大肾错构瘤和13例巨大肾癌类肿瘤(包括2例癌肉瘤,5例肉瘤样癌,以及6例癌)的CT资料。所有病人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巨大肾错构瘤主要CT表现为有脂肪CT值,肿瘤内可见粗大的血管。肾癌类肿瘤主要CT表现为肿瘤以破坏肾实质为主。结论巨大肾错构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楚,CT可见明确的脂肪密度,为错构瘤的CT特征性表现。而巨大肾癌类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囊变及钙化与残存正常肾组织分界不清。  相似文献   

6.
多房囊性肾癌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多房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病理证实的9例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CT/MRI图像,其中1例患者为双侧多房囊性肾癌.结果:10个病灶,均边界清楚.8个病灶囊壁局部增厚,2个囊壁菲薄.3个病灶间隔菲薄,4个间隔增厚不均匀,3个间隔增厚并有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均不同程度强化.2个病灶见囊壁和/或间隔钙化.Bosniak分级ⅡF级3个,Ⅲ级7个.结论:多房囊性肾癌多表现为多房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囊壁可有局部增厚,间隔粗细不均,附壁及间隔结节直径小于5mm.需要与肾囊肿及肾癌囊性变鉴别,表现典型者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乏脂肪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错构瘤(angiomyolipoma,AML)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对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AML的螺旋CT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均为单发肿块,平扫表现密度均匀者5例,不均匀者4例。增强扫描5例肿块皮质期及实质期均表现为均匀强化。3例内有囊变区肿块,实质部分皮质期不均匀强化,实质期表现为均匀持续强化。1例表现为不均匀环状强化,边缘不规则。结论均一强化和持续强化为乏脂肪AML的螺旋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多无明显泌尿系症状的特点,可在术前与肾癌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s, RAML)又称肾错构瘤,病理上由平滑肌、脂肪细胞和异常血管混合组成,影像诊断依据主要为肿瘤内发现脂肪成分.常用诊断方法有超声、CT、MRI等.肿瘤内脂肪成分比例低于20%时,影像上不易显示脂肪,易误诊为肾癌.本文对病理证实的少脂肪RAML与肾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特点,提高术前CT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少脂肪肾AML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标本对照。结果6例均表现为实性肿块,5例CT增强各期均发现散在点状低密度影,尤以薄层静脉期显示最清晰。大体标本及镜下均见散在小结节状脂肪组织。结论散在点状低密度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脂肪肾AML中脂肪成分,有助于少脂肪肾AML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瘤体直径7~17 cm,平均12.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囊性型(2例)、囊实混合型(9例)和实性型(1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直径≤4cm的肾透明细胞癌34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的MRI表现,以提高肾脏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长期随访证实的52例直径≤4cm的肾脏肿瘤性病变的MRI资料。观察并记录病灶形态、边界、各序列信号、IP值/OP值及ADC值,计算rADC值及STI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中心位置、与肾皮质交角、T2WI信号强度等研究指标在两组病例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灶的强化方式各异,且多有重合。结论 MRI对直径≤4cm的肾脏小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仔细分析其信号特征有助于做出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 24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37个肿瘤(单侧单发13例,单侧多发6例.双侧多发5例),其中30个(81.1%)位于腮腺浅叶和后下象限。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密度灶;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根据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Fahr's病又称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以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及大脑半球白质的对称性钙化为特征.1850年Delacour首次报道,1930年Karl Theodor Fahr加以描述,临床罕见,文献报道有家族性的或散发性的,与多种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异常存在密切相关性.笔者收集4例临床诊断为Fahr's病患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探讨该病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的CT及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病变位于垂体柄与乳头体之间,病灶与灰结节、乳头体相连.3例在CT上呈均匀等密度,5例在T1WI上呈等脑灰质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所有病变在增强CT及MRI上均无明显强化.结论:儿童下丘脑错构瘤具有典型的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脏错构瘤(SH)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这种罕见病变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 6例,其中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单独行CT或MRI检查的各1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及特点.结果 单发5例,多发1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4例、等密度1例;MRI成像T1 WI呈低信号1例、等信号4例,T2 WI呈低信号3例、等或高信号各1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不均匀轻度强化并随着时间推移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和早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的病灶各3例,延迟期上述病灶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信号).结论 SH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MRI的T2 WI,对SH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下丘脑错构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下丘脑错构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探讨影像学,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了2例下丘脑错构瘤的CT和MRI资料,其中男1例,女1例,年龄1.5-2岁,1例行CT平扫和增强,另1例行MRI平扫和增强,又作了CT平扫。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肿块与灰结节或乳头体相连,CT表现为与皮质等密度的不增强肿块,MRI表现在T1WI上与灰质等信号,在PDW和T2WI上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肿块不增强,结论:如患儿临床上表现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影像学上显示灰结或乳头体肿块,具有典型CT和MRI表现,应首先考虑本病,本病应与颅咽管瘤,下丘脑胶质瘤,生殖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18例颈部肿块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这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颈部肿块的CT、MRI资料,并与临床病理作对比分析.18例颈部肿块13例仅行CT检查,4例仅行MRI检查,1例行CT和MRI检查,全部CT检查病例均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18例颈部肿块包括: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恶性蝾螈瘤、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坏死、鼻咽癌并颏下淋巴结转移各1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淋巴瘤5例,囊性淋巴管瘤3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例,CT、MRI表现为实性、囊实性或囊性肿块分布在颈部诸间隙内.结论:颈部肿块CT、MRI表现易混淆,只有对影像资料作全面仔细分析并结合临床病史才能对此类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松果体区肿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抹及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20例。9例行CT扫描,11例行MR扫描,均同时作增强扫描。将该区肿瘤分成为原发性肿瘤和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对其CT与MR影像资料和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肿瘤中,发殖细胞瘤10例、松果体肿瘤3例、畸胎瘤2例、脂肪瘤1例;来自邻近结构的为天幕裂孔动脉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和Galen静脉畸形各1例。CT平扫,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瘤和畸胎瘤表现为分叶状的等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可有钙化,钙化大小与形态不一,畸胎瘤内常含有脂肪、钙化和骨骼。除脂肪瘤外增强后其它原发性肿瘤均可明显强化,MRI均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增强后肿瘤均明显强化。结论:CT与MRI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中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