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于普通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系统应用前我院普通病区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得分、三级护理质控各环节耗时、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知晓三级护理质控检查结果评分资料,与2018年7-12月应用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后,三级护理质控(结果汇总、各类报表生成、结果反馈至病区及护理部获取项目改进反馈的时间)均较应用前缩短,病区检查时间较应用前延长,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均P0.05);护士对三级质控检查结果知晓率由原来的98.29%上升至99.5%,知晓范围、首次知晓方式及知晓时间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应用前(P0.05);但夜班护士工作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对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的满意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全员参与质控过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8项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全员参与质控管理模式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控的主观能动性,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全方位完善护理质量的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人员与护士联合查房在连续午、夜间查房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各科推荐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骨干参与到护士长等护理管理人员中,按照护理部统一排班及查房内容与管理要求,每天进行午、夜查房。结果实行联合连续午、夜查房模式后,护理质控综合得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x2=4.69,7.85,10.37;P〈0.05或P〈0.01)。结论实行联合连续午、夜查房模式,杜绝了护理管理盲区,保证了护理管理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强化了护理人员人人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减轻了护士与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取到了优势互补的协同作用。同时,促进学习,使一大批护理人员得到锻炼,为护理人才储备了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质量改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手术室护理人员64名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管理。将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不同时间的职业认同感量表评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职业认同感量表评分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职业认同感量表评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质量改善中的效果较好,适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业化分组夜间督导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专业化分组夜间督导,包括设立夜间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书写及五常法组等督导小组,建立高年资责任督导组及低年资辅助督导组,并重新制订查房内容。比较实施专业化分组夜间护理质量督导前后每月夜间发生护理不良条数、每季度日间病区发生护理不良条数和日间病区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专业化分组夜间护理质量督导后,每月夜间发生护理不良条数较实施前升高,每季度日间病区在病房管理、五常法方面发生护理不良条数较实施前下降,日间病区护理质量较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业化分组夜间质量督导的实施,在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长主要督导作用的同时,又提高了辅助组低年资护士长督导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辅助检查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方法2012年科室住院患者辅助检查采用传统护理流程;2013年科室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借鉴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安排患者实施序贯辅助检查,并改善辅助检查时各环节护理措施。结果2013组辅助检查护理相关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仅为0.27%、无护患纠纷发生,均显著低于2012组辅助检查护理相关不安全事件发生率1.54%、护患纠纷发生率0.36%;2013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201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护理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可显著降低辅助检查相关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确保临床医师获得准确诊治依据,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人员专业化对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质控管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护理质量检查资料,根据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质控专业化组。对照组由护理部每月全院检查一次,每季度随机安排3名护士长综合检查一次,共检查336次。质控专业化组由遴选并培训出来的2名院级质控专员协助职能部门进行专业化督查,并选8名护士长任护理质控学组成员,共检查336次。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方式的查房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的影响,并对实施前后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质控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质控专业化组病房综合质量、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和特殊护理单元这些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26±3.92 vs 93.85±3.84, 97.02±4.83 vs 96.08±4.88, 98.32±3.87 vs 97.08±4.05, 95.15±4.18 vs 94.28±5.22, P<0.05)。质控专业化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测评为92.05±9.40,对照组为89.92±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专业化组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测评为94.55±7.08,对照组为91.58±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专业化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6%;对照组为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专业化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1.3%;对照组为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专业化组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率为89.8%;对照组为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专业化组护士对质控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1.1%;对照组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专业化组管理创新10次,流程再造9次;对照组组管理创新4次,流程再造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护理质控专业化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质控效果,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23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根据心内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并成立专项考核小组,对其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评,并将其考评结果与绩效奖金、职称等福利制度挂钩。观察并比较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实施前与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绩效考核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质量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54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手术室实行质量环管理模式后的54例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知识评分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环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60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采用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个月后,对2组的死亡率、并发症感染率、转出ICU率、满意度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感染和转出ICU的人数显著好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显著高于管理前,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在医院护理质量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6个院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各专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修订、工作指引、流程及规范的建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及对临床科室进行质量督导、跟踪与评价。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并以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132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81.8%-97.7%的调查对象认为院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科室护理质量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小组成员在检查督导中坚持原则。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实施后各专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有利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落实质控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提高综合内科护理单元质控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综合内科护理单元自2013年7月~2014年6月将细节管理理念应用到日常的护理质控管理中,反馈2012年7月~2013年6月护理质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我科护理单元细节管理的内容,对照护理管理质控标准,通过规范化培训、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加强监控和考核,帮助护士掌握护理技能及知识,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与实施前相比,我科护理单元在每月的各个质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不良事件年平均发生率下降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满意度提高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以促进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控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护理方法进行改造,并分析其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实施前1年及实施后1年分别抽取100例患者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实施前后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确实有明显的提升,各方面较实施前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正确认知率、差错上报率及管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诸多风险要素,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项负责与个案追踪联合质控模式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在护理部主导下,成立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将其分为六个专项管理组。采取专项负责与个案追踪相结合的质控模式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然后对实施前后的第三方住院患者各项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成绩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施专项负责与个案追踪联合质控模式后,第三方住院患者各项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检查成绩均较实施前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统筹下的专项负责与个案追踪联合质控模式,可在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同时,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胃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胃镜风险管理中的岗位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器械仪器、技能培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及督导考核,进行持续改进。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1年各风险指标评分、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和投诉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各风险指标评分、病人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JP3护理差错及投诉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胃镜检查中的风险管理效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和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方法采用"双人跟班督导检查",从护理工作关键环节、细节入手,实施预先控制和现场督导,将控制结果与原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理质量检查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过去常规检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班督导检查"模式是一种具有人性化、可操作性强、护理人员满意度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新方法,进一步促进了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员管理组织,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安全员为主线,每月进行专项安全督导交叉检查及所在科室安全自查,对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反馈、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1%,低于实施前的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P=0.009)。实施后冰箱管理、药品管理、住院患者管道管理、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患者管理等安全管理指标合格情况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使护理风险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女病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对精神科女病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2013年6月~10月的全体护理人员及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2013年1月~5月的全体护理人员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和考核标准,将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考核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是改进护理质量的核心,它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了各项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落实,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网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三级质控网管理;采用包干制的工作方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实施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满意度和不良条目数对比。结果护理三级质控网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82%,实施后为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7,P〈0.01);实施前后不良条目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P〈0.05)。结论实施护理三级质控网管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各层级护士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促进病房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