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诊信息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信息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年来本院急诊信息系统在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前后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施急诊信息系统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急诊信息系统保证了护理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从而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患纠纷防范中补位服务在急诊输液室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70例本院2017年1~6月急诊科输液室就诊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2017年1~3月选取的患者进行常规急诊输液室护理记为Ⅰ组,对2017年4~6月选取的患者进行补位服务理念护理记为Ⅱ组。比较Ⅰ、Ⅱ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评分情况以及发生护患纠纷、投诉发生的情况以及各投诉原因例数。结果 (1)家属护理总满意评分Ⅱ组为(85.97±5.71)分,Ⅰ组为(70.13±6.33)分,P0.05。患者护理总满意评分Ⅱ组为(90.67±3.55)分,Ⅰ组为(69.11±3.75)分,P0.05。Ⅱ组整体的护理满意程度优于Ⅰ组。(2)Ⅰ组患者出现护患纠纷4件,占11.43%,Ⅱ组患者出现护患纠纷0件,Ⅱ组在预防护患纠纷情况下优于Ⅰ组(P0.05);1组出现投诉事件6件,占17.14%,Ⅱ组出现投诉事件1件,占2.86%,Ⅱ组在防止投诉事件发生上优于Ⅰ组(P0.05)。(3)在3个主要出现纠纷的原因中,Ⅱ组的改正情况优于Ⅰ组,对于"态度差""呼叫护士后护士行动速度慢"两个原因中,Ⅰ、Ⅱ组之间P0.05。"扎针一次未成功"两组(P0.05)。结论补位服务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并且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探讨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对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3年间152例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对护患纠纷的原因分类,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外渗静脉炎、输液反应、输错液体、穿刺失败、服务态度生硬、巡视及呼叫不及时等。结论从强化护理管理制度入手,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消除护患纠纷隐患为目的,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研究及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涛  梁群英  黄莉娜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48-1649
目的探讨注射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分别收集在我院注射抽血室注射和抽血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率,制定对策。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纠纷发生率与2007年同期相比在注射方面下降64.71%(P〈0.05),在抽血方面下降60.00%(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注射室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除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方法,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护患纠纷产生原因的分析,认为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唯一途径。结果护理人员转变了服务意识,护患纠纷明显下降。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护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分析输液室易于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方法通过对输液室2003年前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归类,提出对策并观察效果。结果明显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2003~2004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为96%。结论有针对性地分析护患纠纷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可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简文娟  ) 《全科护理》2014,(12):1131-1132
[目的]探讨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输液室防范并处理的12例护患纠纷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没有发生因护患纠纷导致经济赔偿事件,护理差错发生率由之前0.18%下降至0.03%,护理差错缺陷也较前下降80%。[结论]医院输液室护士长执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能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目标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采用目标护理措施的急诊患者为观察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急诊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急诊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患者管理、规避纠纷等护理质量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留观老年患者的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留观室于2016年5—9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42例为观察组,优化抢救护理流程。选取急诊科留观室于2016年1—4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35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比较2组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好转出院率高于对照组,入住ICU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急诊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沟通协调、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留观老年患者的护理流程优化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儿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小儿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急诊儿科护理纠纷率降低.结论 通过对急诊儿科护患纠纷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防范措施,加强护士质素教育培养,可大大地减少急诊儿科的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门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5年36例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2016年护患纠纷的例数下降至2例。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优质的护理服务,扎实的护理技能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实施与效果。方法比较实施优质护理项目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和实施优质护理项目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急诊科相关科室(抢救室、临时观察室、补液室)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成绩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结果与优质护理实施前相比,优质护理实施后急诊抢救室和急诊临时观察室就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急诊抢救室的护理质量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质护理实施前,急诊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总数为5例,其中2例患者在急诊临时观察室发生跌倒,3例患者发生一般差错(急诊抢救室1例、急诊补液室2例);而优质护理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总数降低至2例,分别是发生在急诊抢救室的导管滑脱和一般差错。结论优质护理项目在急诊科的应用(尤其是急诊抢救室、急诊临时观察室)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其他医院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质量,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减少护患纠纷,消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方法:从2010年12月起对留观患者使用床旁巡视卡。结果:应用床旁巡视卡,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结论:在急诊留观患者护理中应用床旁巡视卡,可以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对门急诊病人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本院门急诊应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对比分析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应用前后门急诊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应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前相比,应用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及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病人对住院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服务、危急情况处理、沟通能力、情感支持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且实施后护理差错、护患纠纷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应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急诊病人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及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收集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前后1年急诊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及健康知识普及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及时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急诊抢救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P<0.05),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护患关系,是建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工作中,尽管每一位护士都怀着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愿望,每一位患者都有寻求帮助的渴求,但由于护患双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偏差、护患矛盾,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护患纠纷的危害。转变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注重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3 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3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5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4~6月实施新型3 H护理模式的5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新型3 H护理服务模式后护患纠纷发生少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在急诊护士护患纠纷应急处理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急诊护士38名对其实施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 比较护士入组时及培训结束后护理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培训前(P<0.05), 培训后急诊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护士护患纠纷应急处理能力总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护理管理质量及护患纠纷应急处理能力, 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预防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探讨急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减少和杜绝护患纠纷。通过对急诊科发生和潜在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树立法制观念,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护患沟通,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规范服务在提高急诊分诊护士分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11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7月至8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诊就诊服务,观察组实施分诊护士规范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分诊时间、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总体服务、环境舒适、流程便捷、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圴P<0.05)。结论分诊护士规范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分诊护理质量,缩短就诊时间,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