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去除牙垫和常规放置牙垫对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2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将牙垫去除后固定捅管,对照组采用放置牙垫再固定插管的方法,比较2组清醒患者在舒适度、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臭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臭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去除牙垫再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口腔不适感、下颌关节酸胀疼痛及头痛,减少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臭、口腔感染,又方便护理,是可行、安全的;而且无牙齿或有牙齿缺损的患者因不会咬气管导管,根本不必要放置牙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牙垫在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疮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口腔护理完毕后,采用普通牙垫,并同气管导管一并固定;而观察组患者口腔护理完毕后,则采用改良牙垫(附有牙垫保护套的牙垫),并与气管导管一起固定。结果对照组共有9例患者发生口唇压疮,口唇压疮发生率为14.06%;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口唇压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4)。结论使用改良牙垫可降低牙垫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唇及牙龈的压力,减轻牙垫对患者口腔造成的刺激,从而提高患者口腔的舒适度,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接受去牙垫固定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将其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采用去牙垫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口腔损伤情况、VAP发生情况、口腔护理时间及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损伤及VAP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固定效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牙垫固定法可以提高气管插管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口腔损伤和VAP发生率,方便护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安全、舒适、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在口腔舒适度、口腔护理难易度、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腔分泌物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及口腔分泌物增加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固定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口腔不适感,既保证通气安全有效,又方便护理。  相似文献   

5.
牙垫与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安全、舒适、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在口腔舒适度、口腔护理难易度、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腔分泌物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及口腔分泌物增加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固定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口腔不适感,既保证通气安全有效,又方便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泰溶液在复杂先心病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儿口腔护理的疗效,探讨其对口腔异味、口腔溃疡、气管导管末端细菌定值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3月于我科住院手术的42例复杂先心病经口气管插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用口泰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口臭、口腔溃疡、气管导管末端细菌定值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气管导管末端细菌定值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杂先心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儿的口腔护理口泰溶液优于生理盐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338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68)和对照组(n=170),观察组应用口咽通气管同定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牙垫固定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非计划性拔管数、患者舒适度、口腔黏膜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低.非计划性拔管、口腔黏膜损伤例数均较对照组短,患者舒适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口咽通气管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导管移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轻口腔黏膜损伤,增加病人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躁动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 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经口气管插管躁动患者,一病区42例设为对照组,二病区4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牙垫,实验组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观察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导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口咽通气管用于躁动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可有效固定导管、减少口腔黏膜损伤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口气管插管防护固定器的研制及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1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经口气管插管防护固定器固定插管,以18例使用传统一次性牙垫固定气管插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使用中导管移位,颜面部压疮,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经口气管插管防护固定器在临床上使用,具有安全、方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导管保护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使用口导管保护套固定气管导管,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气管导管移位及皮肤、口腔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移位及皮肤、口腔黏膜损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口导管保护套固定,能有效减少气管导管移位,减轻皮肤和口腔黏膜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观察乌针漱口液口腔护理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ICU收治的92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乌针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口腔评估指南(0AG)评分、口咽及气管内定植菌发生率、VAP发生率、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CPI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腔黏膜、牙龈、唾液、口腔异味、吞咽功能和0AG总分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咽及气管内定植菌发生率、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针漱口液口腔护理能更好地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口腔健康情况,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刷洗负压吸引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刷洗负压吸引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牙菌斑发生率和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发生率、VAP的发生率和牙菌斑发生率分别为7.14%,2.38%,4.76%,均少于对照组的22.50%,15.0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3.88,4.18,10.55;P〈0.05)。两组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相比,刷洗负压吸引法能有效保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降低口腔感染、VAP和牙菌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6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医用牙垫寸带加胶布固定.并对两组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气管插管移位及预防颜面部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气管插管发生意外拔管、移位、预防压疮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U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预防气管导管移位,降低颜面部压疮发生率,且安全美观,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孔静 《护理研究》2013,27(14):1360-136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出现口腔及颈面部压疮的原因。[方法]对85例病人经口气管插管形成的口腔及颈面部压疮进行分析。[结果]固定气管导管的牙垫质地较硬,长期压迫舌及口唇,易形成舌及口唇部的压疮;固定气管导管的布条长期压迫和摩擦颈面部皮肤,易导致颈面部出现压疮。[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易形成舌、口唇及颈面部压疮,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氯己定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18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氯己定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口咽部和气管内细菌定植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口咽及气管内细菌定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2%氯己定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氯己定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18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氯己定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口咽部和气管内细菌定植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口咽及气管内细菌定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2%氯己定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7.
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群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84-2285
【目的】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9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改良的口咽部护理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溃疡和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以及VAP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VAP、口腔真菌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VAP发生时间明显早于实验组(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VAP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洪小玲  康福新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747-2748
目的:观察去除牙垫在增加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去牙垫(无牙垫组)和放置牙垫(有牙垫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对患者口腔局部舒适度的影响和VAP的发生率。结果:无牙垫组舒适度明显优于有牙垫组,VAP发生率较有牙垫组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去牙垫经口气管插管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VAP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郭慈娟 《临床护理杂志》2010,9(5):80-80,F0003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牙垫固定法。评价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结果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固定法安全、有效,便于口腔护理,优于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  相似文献   

20.
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陈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058-4059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实验组在经过培训后采用冲吸法进行口腔护理。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口臭率、口腔感染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冲吸法能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质量,减少口臭、口腔感染并发症,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