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静脉化疗治疗,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年内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均无肠穿孔、肠瘘、细菌性腹膜炎及肾脏毒性、耳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和上腹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2、3年的复发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用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静脉化疗,能有效清除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防止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心理护理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给予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主症、次症、典型舌脉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主症、次症、典型舌脉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年内,观察组未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成功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某院内二科治疗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方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辨证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UC病人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辨证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相关血清指标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χ~2=6.63,P0.05);研究组免疫功能CD_4~+、CD_4~+/CD_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血清指标IL-6、IL-17、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辨证护理可明显改善UC病人临床症状以及机体高炎症状态,且可提高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症状改善时间、肠黏膜修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T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可有效、较快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60例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艾迪注射液加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应用化疗药物。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62.5%,高于对照组(4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消化道症状、骨髓毒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艾迪注射液在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灌肠联合吴茱萸贴敷对盆腔术后超前镇痛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吴茱萸贴敷对盆腔术后超前镇痛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1-10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杜冷丁针镇痛,观察组予以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吴茱萸贴敷,必要时使用杜冷丁针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及48h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盆腔术后12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杜冷丁使用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吴茱萸贴敷对盆腔术后的超前镇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9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中医辨证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程度、腹泻以及营养调节状况。结果:观察组进行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恢复正常及营养调节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冬青液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I号方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脓毒症合并AKI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A组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中药灌肠I号方保留灌肠,B组给予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各组入院时及入院后24h、48h及入院后7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hs-CRP、IL-10、TNF-α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入院后24 h三组患者hs-CRP、IL-10、TNF-α水平均略较入院时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三组患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逐渐降低,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B组三个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I号方有利于减少机体对内毒素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及炎性递质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可作为脓毒症AKI患者减轻炎症反应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亮菌口服液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化疗标准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亮菌口服液;对照组化疗方案同治疗组。2组化疗期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的预防性止吐方案处理。观察2组的消化道反应、KP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消化道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后K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血压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菌口服液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好,胃肠道保护效果好,能够保证化疗正常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行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行治疗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240例,对照组120例患者进行化疗;观察组120例患者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73.3%(88/1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46.7%(56/120)。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腹泻、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毒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71.7%(86/1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例43.3%(5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时,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的方法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Ⅰ号方对早期轻度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轻度脓毒症合并AK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常规西医抢救措施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A组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中药灌肠Ⅰ号方保留灌肠,B组仅给予中药灌肠Ⅰ号方保留灌肠。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hs-CRP、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治疗后7 d,三组患者hs-CRP、IL-10、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B组比C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A组比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Ⅰ号方有利于减少机体对内毒素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及炎性递质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可作为早期轻度脓毒症AKI患者减轻炎症反应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进云  刘艳  张坤 《临床医学》2013,33(8):118-119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不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而是根据患者药敏试验和培养细菌的结果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6.8%(P〈0.05),而观察组高达97.5%.两组对照,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能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10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于X线透视下实施空气灌肠治疗,观察组于B超监测下实施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复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肠穿孔、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可提升复位成功率,稳定体温、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促进急性肠套叠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00例,联合治疗组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常规治疗组用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CPID,总治愈率达95%,故该联合治疗加以精心的护理和严密观察,疗效确切,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优于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TA)方案与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TC)方案在乳腺癌保乳术术后辅助化疗中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采取保乳治疗后分别进行辅助化疗,30例接受TA方案辅助化疗,30例接受TC方案辅助化疗。随访8~60个月,分别观察两组中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同侧乳房内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及骨髓抑制程度、口腔溃疡、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A组和TC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6.7%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侧乳房内肿瘤复发率和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患者白细胞数显著高于TA组患者白细胞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TA组(6.7%vs.40.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C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A组(3.3%vs.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后采用TC或者TA辅助化疗方案,术后生存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无明显差异,但TC方案相比T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TC辅助化疗方案优于TA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部烫熨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胃肠功能障碍(G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ICU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0例G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西医组(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灌肠组(西医组基础上加用基于大承气汤加减的灌肠治疗)和联合组(中药灌肠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腹部烫熨),每组40例,均治疗7 d。比较3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GIF)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胃肠道症状缓解时间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3组GIF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血清PCT、CRP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3、7 d时,联合组GIF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血清PCT、CRP水平均低于中药灌肠组、西医组,且中药灌肠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早于中药灌肠组、西医组,且中药灌肠组早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GD的ICU患者实施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  相似文献   

20.
针刺足三里、内关穴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5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前3d针刺双足三里、内关穴,日2次,每次30min,直至化疗结束后3d.对照组常规应用止吐药物.结果:试验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纳差、腹泻发生率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针刺双足三里、内关穴辅助化疗,可减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