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疾病、灾祸等创伤性体验可给亲历者造成诸多心理问题,既往研究者多侧重关注创伤性事件所致伤者心理异常和精神障碍等消极结果.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相关学者的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和转化[1],证实个体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除消极心理体验,也会产生一系列积极心理改变——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即个体在与创伤性事件进行抗争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变化,经历PTG个体的适应水平至少在某方面会超过其创伤前状态[2],也有学者称此现象为逆境中成长、应激相关性成长等.  相似文献   

2.
<正>车祸、工伤、重大疾病等创伤性事件,以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后果严重等特点,不仅造成创伤者躯体及功能的损伤或障碍,且引发其认知、情绪、行为等异常;其中尤以意外创伤者认知不当所致心理残障为此类人群身心康复的最大阻碍,甚至给其家庭、社会造成重负。鉴于Tedeschi等提出"认知评价是促使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个体实现积极心理调适(如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心理机制"[1-2],已有更多研究关注创伤者的认知评价。认知评价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何倩  邓红 《华西医学》2013,(2):309-312
个体在面临创伤性事件后是否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PTSD持续的时间与多种因素相关,可能有两方面决定个体的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方向:一方面是发生PTSD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是抵抗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和促进个体从创伤反应中恢复的恢复力。现对创伤抵抗与恢复起积极保护作用的恢复力的最新认识及其生物学机制和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赵雯雯  车丽萍  陈文菁  李秋环 《全科护理》2020,18(14):1677-1682
[目的]了解中青年癌症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373例癌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癌症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9.50±14.96)分,反刍性沉思得分为(28.64±12.13)分;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信仰、主动性反刍性沉思和疾病分期共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40.5%。[结论]中青年癌症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提高病人的文化程度、增加家庭月收入、培养其主动性反刍性沉思和信仰有助于癌症病人创伤后成长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癌症带来的心理压力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负面影响,其削弱了机体免疫反应能力,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周期。但这种癌症相关压力可通过患者对癌症的认知过程而改变,这些改变是患者积极的心理调适和个人成长的结果,该过程被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1]。PTG不是指将患者的身心状态恢复到创伤前,而是指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成长不是创伤事件的直接结果,而是处理创伤事件和情感创伤的认知过程[2]。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国内外有关疾病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的文献可知,慢性病是PTG研究的对象之一~([1])。创伤性事件是指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或威胁人的生命和躯体安全,或使个体体验到强烈负性情绪的事件~([2])。创伤性事件种类繁多,而慢性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竭等)就是其中的一类。以往关于慢性病患者的研究多探讨如何控制疾病症  相似文献   

7.
<正>因疾病或伤口复杂感染等因素,截肢患者可能会面临多次手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身心、生活质量及社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还可能存在创伤后成长(PTG)等积极的影响[1]。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PTG在改善患者心理结局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截肢作为一种创伤事件,是个体重新评价其世界观的催化剂,给个体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形式的积极作用,即个体实现PTG[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意外创伤病人社会支持、创伤后情绪痛苦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创伤骨科病房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急性创伤病人197例,应用人口学一般资料、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和中文版事件冲击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2.38±20.58)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和创伤后情绪痛苦水平分别为(41.98±8.74)分和(27.76±14.89)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是影响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人口学因素;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与创伤后成长相关(P<0.05)。回避型维度与创伤后成长总分、自我转变和新的可能性相关(P<0.05);事件冲击量表总分及高警觉得分与自我转变、新的可能性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回避型、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解释总变量的49.9%。[结论]关注影响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心理的正性成长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创伤后干预方案,重构社会支持系统的完整性,控制创伤后应激的发生,激发创伤病人正性力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反刍性沉思、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29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5.50±12.2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58.47±7.23)分,反刍性沉思总分为(30.40±8.25)分;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491,P0.01),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375,P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对乳腺癌病人的创伤后成长有直接的预测作用(P0.01),社会支持对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有直接预测作用(P0.01),并通过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中介效应影响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1%。[结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间有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使病人获得更多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1位。该疾病给病人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和负面影响[1],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创伤性事件也可促进个体的正性人格改变和成长,即可以产生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0例鼻咽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75±8.5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程、自我效能和抑郁情绪是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77.1%的变异量。[结论]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鼻咽癌病人的心理疏导,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相关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561例HIV阳性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阳性病人PTGI总分为(47.93±23.55)分,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支持总分(55.13±14.49)分;反刍性沉思总分(28.66±15.50)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阳性病人的居住情况、社会支持总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26%。[结论]HIV阳性病人可获得较低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且居住情况、社会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可预测病人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80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2.66±17.48)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家庭关系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35.6%。[结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影响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因素包括病人的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C)对102例乳腺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7.81±15.49)分,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35.11±11.46)分,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25.49%。[结论]大多数乳腺癌术后及化疗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且部分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史对老年认知功能与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救创伤科复查的1 61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OSU TBI鉴定法将病人分为创伤性脑损伤(TBI)组和非TBI组,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病人客观认知、主观记忆、认知功能、精神障碍情况。[结果]TBI对病人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TBI组伴LOC病人更有可能出现客观认知障碍、主观记忆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障碍(P0. 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史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极大负面影响,且TBI伴LOC更有可能导致其出现客观认知障碍、主观记忆障碍、认知功能损伤及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对81例喉癌术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喉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3.58±7.01)分,生存质量总分为(777.72±122.09)分;喉癌术后病人生存质量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正相关(r=0.398)。[结论]喉癌术后病人存在创伤后成长现象,且创伤后成长能够减轻病人因疾病导致的心理和社会生存质量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对12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2.87分±13.21分,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月收入情况等。[结论]应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不同个体特征,从病人身上寻找抗击癌症的积极力量和有效资源,促进病人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RANO、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积极心理品质影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类试验性研究。使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73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病人的创伤后成长水平[SMD=0. 87,95%CI(0. 34,1. 39),P=0. 001]和压力应对方式,采取面对方式显著增加[MD=3. 79,95%CI(2. 89,4. 69),P0. 000 01],屈服方式显著减少[MD=-1. 73,95%CI(-2. 39,-1. 07),P0. 000 01],但对回避方式无明显改善[MD=-0. 38,95%CI(-5. 81,5. 05),P=0. 8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在精神病学上,创伤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或无助感和麻痹感,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也有学者将创伤定义为任何一种突然发生的和潜在的生活危险事件。创伤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打击,也会引发很多负性结果。近年来,创伤后成长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Tedeschi和Calhoun将创伤后成长定义为:个体在与具有创伤性负面生活事件和情景进行抗争  相似文献   

20.
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 PTG)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Calhoun和Tedeschi [1]在其创伤后成长模型中提出,认知加工是创伤个体理解周围环境的重要途径和产生创伤后成长的重要机制。既往研究发现,除反刍性沉思等外显认知加工,注意偏向等内隐认知加工也可对个体心理问题的发生、持续产生重要影响[2]。因此,探索个体的注意偏向与其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个体创伤后的认知加工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其积极认知加工,促其更多地获得创伤后成长。笔者对注意偏向的概念、理论模型、研究范式及对象、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等研究现状,就意外创伤者在创伤后成长中注意偏向的机制研究提出思考,以期为临床护士促进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而开展心理干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