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和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发病10 d内的脑卒中患者119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运动疗法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电刺激组、运动疗法组、综合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TENS、运动疗法、TENS和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均接受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测。 结果治疗后电刺激组、运动疗法组、综合治疗组FMA和BI评分比治疗前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各治疗组FMA和BI亦高于对照组(P<0.05),且综合治疗组高于电刺激组和运动疗法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尽早进行双侧肢体电刺激和运动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颅电刺激治疗仪治疗。采用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MA及BI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电刺激术治疗可明显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5月在某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贴扎治疗,研究组给予肌内效贴扎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肩疼痛情况,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技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疗效,缓解患肩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频电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43例颈肩腰腿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联合组采用中频电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疼痛强度(PP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2个月Fugl-Meyer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VAS、PPI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2个月后达到最低值,且联合组炎性因子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缓解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CRPS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接受rTMS结合肢体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肢体康复治疗和rTMS假刺激。治疗前、治疗4周及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VAS、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FMA评分及ADL评分显著较高(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FMA评分、AD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VAS评分[(4.35±1.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1.95±10.96)分]及ADL评分[(53.45±12.83)分]及6周后VAS评分[(4.65±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3.25±10.90)分]及ADL评分[(53.78±1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TMS对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疼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结合自助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给予Bobath疗法及神经肌肉功能电刺激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作业疗法及自助具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定患者上肢综合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FMA评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2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结合自助具训练在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患者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集住院部非特异性颈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试验组采用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周7次,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残疾指数(NDI)、颈椎活动度和颈部肌肉平均肌电值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下降(t1.731, P 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t 0.236, P 0.05);两组颈椎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P 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颈部肌肉平均肌电值均小于治疗前(P 0.05),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非特异性颈痛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且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9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疗法联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疗法,共治疗20次。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两组患者神经损伤、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FMA、BI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10、20次NIHSS、FMA、B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10、20次NIHSS、BI量表评分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FMA评分治疗10次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0次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头针疗法联合康复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Fugl-Meyer(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Ashworth(MAS),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A、WMFT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提高(P0.05)。治疗后TEAS组FMA、WMFT值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BI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手功能状态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EAS组的MBI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经颅超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SH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及患肢局部低频电刺激,观察组患者还给予经颅超声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侧上肢水肿评分[分别为(1.9±0.5)分、(2.8±0.8)分]、疼痛评分[分别为(1.6±0.4)分、(2.5±0.7)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23.1±3.4)分、(19.7±2.7)分]及BI评分[分别为(7.3±4.1)分、(70.5±4.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经颅超声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SHS患者患肢水肿及疼痛程度,促进患肢功能及ADL能力改善,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后SHS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 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应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另外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分别应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神经残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治疗组NIHSS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IM及F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为4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2例,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红花熏洗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2组FMA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MA评分分别为(62.2±20.4)分和(46.8±21.6)分,BI评分分别为(55.4±22.4)分和(45.4±22.4)分,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4 周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且患侧腕背伸时所测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的患者60 例,分为2 组:对照组(n=30)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治疗组(n=30)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共治疗4 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 应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 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即使于发病早期,未检测到肌肉收缩肌电值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5.
霍小艳 《临床医学》2022,(12):62-6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许昌医院收治的7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躯干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指标[静息运动阈值(RMT)及右侧大脑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BS评分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MT低于对照组,ME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加快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躯干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红外/红光局部照射联合局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肩手综合征原发病、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红外/红光局部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局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经3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评分[分别为(1.56±0.51)分、(2.74±0.79)分]、疼痛评分[分别为(2.62±1.87)分、(4.51±1.43)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1.75±4.52)分、(24.36±3.63)分]及BI评分[分别为(79.16±4.12)分、(73.45±4.5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红外/红光局部照射联合局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肢水肿及疼痛症状,促进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功能性电刺激转车对中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40例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转车结合常规治疗组(19例)或常规治疗组(21例)。治疗前后应用上肢Fugl-Meyer (FMA-UE)运动评分(包括近端肢体、腕、手、协调)、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上肢运动功能、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前,以上各项评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除肱三头肌MAS及FMA(腕)评分外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试验组仅FMA(近端)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FMA-UE评分超过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的比例较对照组多(P<0.05)。 结论:主动功能性电刺激转车可促进中重度偏瘫患者上肢近端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FES组加用FES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共3周(15次)。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FES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FES组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下肢FM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S组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BB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S组BB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ES组患者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FES组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老年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祥 《大医生》2023,(22):47-49
目的 分析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运动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均P <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更低,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更高(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显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脊柱骨折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可以缩短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康复+运动想象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1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