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亚敏  张斌 《护理学报》2008,15(11):68-68
在临床实践中,因治疗和护理的需要,患者必需采取不同的体位,以利于促进健康恢复。但经过我院临床调查表明:约60%的患者及其家属认为目前临床长期使用的传统扁平枕,由于其形状及结构过于固定、简单,当患者采取某些体位时,必须借助其他物体,较为麻烦、费时费力,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通过收集患者使用枕头的意见和要求,吸取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病床的功能和特点,运用现代医学理论设计出一款病房多功能枕,并于2007年应用于临床,受到患者、护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好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志娟  石爱丽  郑建兰   《护理与康复》2018,17(4):106-107
正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压疮问题凸现,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已引起高度重视[2]。及时更换体位协助翻身,可以预防压疮和提高舒适性。对于年老体弱、昏迷、手术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瘫痪等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协助翻身及时更换体位[3]。目前临床协助翻身时,常采用三角翻身枕,然而单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治疗枕的设计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采取的卧位对疾病恢复至关重要,手术前采用视网膜脱离部位处于最低位置的卧位;手术后因通常利用惰性气体或硅油作为玻璃体内填充物,为保  相似文献   

4.
高凤兰  宋敏 《护理研究》2010,24(8):2080-2080
神经外科抢救危重病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去骨瓣减压术,可解除重度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水肿、脑出血等疾病对颅腔产生的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术中骨板多在开颅时咬除,造成颅骨缺损,形成一个窗,即“骨窗”。骨窗部位脑组织无硬脑膜及颅骨,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科抢救危重病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去骨瓣减压术,可解除重度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水肿、脑出血等疾病对颅腔产生的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术中骨板多在开颅时咬除,造成颅骨缺损,形成一个窗,即"骨窗".骨窗部位脑组织无硬脑膜及颅骨,只有头皮保护,病人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由于颅骨缺损与脑压之间的变化,致使骨窗部位膨隆或塌陷,易发生危险.护理人员经长期实践,自行设计了一种骨窗保护带,经76例病人临床应用观察,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耳位于人体头面部,由于先天小耳畸形或后天造成的耳廓损伤均会影响患者的容貌,整形外科能够通过在乳突处埋放扩张器的方法预制皮肤,再应用肋软骨进行支架雕刻完成耳廓再造术.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根据颈椎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作合适的颈椎枕,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睡眠,提高治疗效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床单或被套一床。方法:将床单或被套叠成长方形,长度与患者两肩齐,宽约10 cm,垫于患者颈部。患者仰卧时,颈椎枕的高度为患者  相似文献   

8.
报道新型颈椎枕的制作与使用方法.颈椎枕由颈枕和枕枕2部分组成,里面用弹力棉填充,颈枕和枕枕又各由1个中枕和2个侧枕组成,其中中颈枕和中枕枕中间部分相连,侧枕枕和侧颈枕分离,同时制作沙袋及备枕作为辅助用品.使用时根据患者所取仰卧位、侧卧位不同,可用侧颈枕包裹固定沙袋,使沙袋直立于颈后以制动颈部,或插入备枕以调节枕高.经临床使用,认为该新型颈椎枕符合患者仰卧、侧卧位时对枕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枕下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半球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本院33例枕下小骨窗开颅(A组)与35例传统大骨瓣后颅窝开颅(B组)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半球出血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患者住院天数、M RS评分等,评估二者疗效。【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脑积水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枕下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治疗小脑半球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半球出血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临床上,医护人员经常需要通过药物给患者治疗,由于一些患者行动不便,一般都会躺在床上等待医护人员喂服。但由于患者躺在床上头部高度太低,很难对食物进行吞食,往往会导致卡在咽喉处,医护人员只能将患者头部扶起,才能对患者进行喂服,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为此,我们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设计了一种新型护理按摩枕,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制作方法:枕袋上方设置绝热保温空腔,枕袋内部设置有  相似文献   

11.
苏小英 《家庭护士》2007,5(3):57-57
由于氧气袋轻便、易于携带而被配备在救护车上和基层医疗机构及家庭用氧中,而传统的氧气袋,由于成本高,科室备用基数往往不够,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量.因此,笔者将骨科病人使用的充气垫枕代替氧气袋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氧气袋轻便、易于携带而被配备在救护车上和基层医疗机构及家庭用氧中,而传统的氧气袋,由于成本高,科室备用基数往往不够,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量。因此,笔者将骨科病人使用的充气垫枕代替氧气袋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充气垫枕结构形状大小、充满氧气后的高度如普通枕头,为橡胶制品,有一个密封塞盖。2方法将充气垫枕的密封塞盖打开,接一吸引接头,进行灌充氧气,待氧气充满后即可接上吸氧管道使用。当停止使用氧气时,可将吸引接头及吸氧管道分离,盖上密封塞盖,以防气垫枕内的氧气泄漏。3优点①气垫枕可枕于病人头上,以头的重…  相似文献   

13.
14.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且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除特殊说明需现配现用的药物外,一般静脉用药可以在规定的短时间内提前开启外瓶盖或加药配置。因此,配药后的瓶口保护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放置一个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覆盖输液瓶口,再外压一条胶布粘贴,此方法能够显著抑制细菌生长,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输液瓶口污染~([1])。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折叠型颈椎枕,探讨其在颈椎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1日—2018年12月1日在本院脊柱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疾病患者3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164例)术后采用薄枕,试验组(196例)术后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折叠型颈椎枕。比较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住院期间卧位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舒适度评价舒适项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较舒适、一般、较不舒适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18,P0.01)。试验组对住院期间卧位的满意度得分[(4.64±0.49)]高于对照组[(4.2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03)。结论折叠型颈椎枕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提高患者对住院期间卧位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付清贫 《全科护理》2014,(18):1641-1641
现在病人用枕,一是市面上的普通枕头,枕套可以清洗消毒,但是枕心一旦污染,不仅清洗消毒困难,不便于交叉感染的预防,而且松软度不够,危重病人使用易形成压疮。二是一次性枕头,虽然可以一人一用,随时可以弃去,预防交叉感染,但是病人使用舒适度差,功能单一,又增加病人的平均费用。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医用枕。现介绍如下。1材质与设计①材质使用可防水、可消毒面料,以便于消毒液擦拭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患者在手术中多采用仰卧和侧卧位 ,尤其在采用椎管内麻醉时 ,会因背部穿刺需要进行仰、侧卧体位变换。患者卧位时头部摆放要求舒适、固定 ,取侧卧位时 ,应防止腋部受压 ,且利于医师操作。我科自行设计了对仰、侧卧位均适用的卧枕 ,现介绍如下。制作方法  (1)材料制作。选用优质弹性适中海绵 ,裁制成规格为 34cm× 2 4cm× 12cm、中央靠上有一直径为16cm、渐深 5cm的凹陷 ,且卧枕下缘中央有一长 12cm、内凹5cm的弧形缺口 ,缺口与中央凹陷有一宽 9cm、深 2 5cm的凹道。卧枕一侧有由橡皮筋和暗扣缝制的 2个环 ,间距为3cm ,卧枕呈“凹”形 (见…  相似文献   

18.
患者在手术中多采用仰卧和侧卧位,尤其在采用椎管内麻醉时,会因背部穿刺需要进行仰、侧卧体位变换。患者卧位时头部摆放要求舒适、固定,取侧卧位时,应防止腋部受压,且利于医师操作。我科自行设计了对仰、侧卧位均适用的卧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初次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为3.2%~6.5%,全髋关节翻修术后脱位发生率为7.4%~11.4%[1],早期脱位因髋关节周围肌肉、关节囊的力量没有恢复正常,而病人又将下肢放置在容易发生关节脱位的危险体位所致。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梯形枕和三角枕,但此类枕头不利于侧卧时使用,病人常因患肢过度悬空而  相似文献   

20.
颈椎术后,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术后要求患者颈部制动。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变换体位时,又要求仰卧位时的枕头高度应低于侧卧位,如果两种体位使用同一高度的枕头,会使颈椎处于过屈的位置或侧屈状态,均与颈椎术后体位变换应保持脊柱平直的护理要求相违背。因此,理想的垫枕应该是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调整其高度。在临床护理中,颈椎患者的垫枕仍然使用普通垫枕并在患者头部两侧放置沙袋固定,由于普通垫枕无法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配合术后治疗,并且无法根据头部的大小来调整其高度及宽度,无法使患者感觉舒适,不利于治疗与康复。笔者制作了一种新型颈椎固定枕,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