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ART)病人的社会支持现况,为今后制定AIDS病人的关怀支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安徽省部分市及县区的重点乡镇,整群抽取AIDS抗病毒治疗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社会支持状况。结果共调查801例,社会支持总分为(30.46±8.25)分,主观支持为(17.55±5.33)分,客观支持为(7.18±2.8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为(5.73±2.06)分。社会支持总分及主、客观支持维度评分,在不同年龄、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治疗年限及感染途径分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84.8%的人自我报告在过去曾经得到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有90.4%的人自我报告在过去曾经得到安慰和关心。结论安徽省AIDS病人社会支持状况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应进一步加强AIDS帮扶政策的实施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经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WHA)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评价常住广州市海珠区、能随访到的经性途径感染的所有PLWHA的生存质量。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其社会支持。结果经性途径感染的PLWHA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平均得分为生理领域(14.26±2.27)分,心理领域(12.82±2.55)分,社会关系领域(13.00±2.28)分,环境领域(12.03±2.27)分。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环境领域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是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PLWHA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客观支持(4.51±2.11)分,主观支持(17.55±5.03)分,对支持利用度(5.92±1.8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7.99±7.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感染途径和社会关系领域是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结论性途径感染的PLWHA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本土文化背景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PLWHA)披露诊断的现状;识别PLWHA资料中影响披露诊断结果的因素。方法选择济宁市目前能随访到的尚存活的PLW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资料,对PLWHA披露诊断状况进行评估,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37例PLWHA,其中男187例,女50例,平均年龄(31.76±8.13)岁(4~70岁)。59.9%(142/237)的PLWHA向他人披露自己的HIV阳性诊断情况。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居住地、确证时间、病程阶段、感染途径以及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PLWHA披露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婚姻状况、职业、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PLWHA是否向他人披露自己的HIV诊断情况有影响,能够解释披露诊断变异的为43.8%。结论 PLWHA的婚姻状况、职业、抗病毒治疗因素对披露诊断有影响,应尽早探索建立披露诊断模式,促进及早披露阳性诊断,预防新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PLWHA)的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综合关怀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测量广州市番禺区PLWHA生活质量现状,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特征,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番禺区PLWHA生理领域总分为(53.92±6.85)分,心理领域总分为(45.88±7.57)分。HIV感染者在生理、心理领域总分,总体健康、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肌体疼痛、健康压力和生命质量领域等方面评分均高于AIDS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不同年龄组中,30~39岁年龄组生理领域总分最高;不同职业组中,无/待业组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病人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组各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者在生理、心理领域总分,总体健康、躯体健康、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肌体疼痛和心理健康领域等方面评分,均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番禺区PLWHA的生存质量水平较低,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倡导提供多方位的综合干预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PLWHA)的状况,及对感染者社区组织提供服务的需求情况,以便为该人群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在中盖项目覆盖的7个城市(北京、昆明、南京、天津、武汉、青岛、西安)中,对正在接受当地感染者社区小组所提供服务的PLWH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52名被调查对象的家庭年收入普遍偏低,有28.1%的人没有享受到任何医疗保障,6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感染HIV后给其个人及家庭带来了负面影响;被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因被调查对象性别、收入水平和传播途径等不同,希望获得的支持和服务内容也不同。结论 PLWHA的基本情况普遍低于一般人群,且需求存在多样化。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地区艾滋病(AIDS)病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整群抽取安徽农村地区某项目乡AIDS病人/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219名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2.50±7.13,主观支持为17.95±4.15,客观支持为8.90±3.02,支持利用度为5.65±2.42;家庭和政府在AIDS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家庭人口数多及子女孝顺的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评分较高。结论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家庭的主导作用,同时进一步调动其他组织和人员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会工作(社工)机构参与艾滋病(AIDS)病人关怀服务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广州市4个社工机构参与艾滋病病人关怀服务的做法与成效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估。结果动员并培养4个社工机构参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PLWHA)关怀服务。各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从优势视角出发培养同伴教育员,开发了民政救助、生产自救、心理辅导等关怀服务,覆盖PLWHA超过800人次,培养了20多名同伴教育员,提高了病例随访率,服务对象对4个机构的满意度均超过80.0%。结论引入社工机构参与对PLWHA的关怀服务具有适宜性和有效性,能使关怀服务更加专业、全面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知识知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病人的管理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3年首都护理学研究专项课题"HIV/AIDS病人参与的‘关爱-支持’管理模式探讨",调查内容为HIV/AIDS病人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统计分析采用F检验,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5±1.33)分,最高得分为16分。对抗病毒药认识得分较高,为(3.96±0.41)分,正确用药认识较为薄弱为(2.06±0.62)分。不同发病情况(F=20.21,P=0.00)、医疗保障形式(F=14.16,P=0.00)、婚姻状态(F=6.40,P=0.00)、感染时间(F=3.78,P=0.00)、服药时间(F=2.28,P=0.02)以及确诊地点(F=29.33,P=0.00),对于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健全和完善对于HIV/AIDS病人防治组织,提供更全面、体系的抗病毒治疗知识,增大宣传力度,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告知随访管理,对相关服务可及性的影响,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县,每县将50例自2008年进入管理并一直随访的〉15岁的HIV/AIDS病人作为管理组,以50例2011年检测发现并至少接受过一次随访的〉15岁HIV/AIDS病人作为对照组。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网路直报数据,对2006-2010年云南省接受相关服务的HIV/AIDS病人的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403人,其中对照组203人,管理组200人。对照组过去6个月获得AIDS咨询70.0%(142人)、免费安全套42.4%(86人)、民政救助5.4%(11人)、结核病筛查50.7%(103人)、抗病毒治疗12.8%(26人)、美沙酮维持治疗0.5%(1人)。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过去6个月获得AIDS咨询100%(200人)(P〈0.05)、免费安全套69.5%(139人)[比值比(OR)=3.1,95%可信区间(CI):2.0527~4.671,P〈0.05]、民政救助65.0%(130人)(OR=32.416,95%CI:16.529~63.573,P〈0.05)、结核病筛查81.5%(163人)(OR=4.277,95%CI:2.725~6.712,P〈0.05)、抗病毒治疗60.0%(120人)(OR=10.212,95%CI:6.197~16.827,P〈0.05)、美沙酮维持治疗44.0%(88人)(OR=158.714,95%CI:21.814~1154.766,P〈0.0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6-2010年,云南省获得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配偶HIV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和转介、母婴阻断转介和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的HIV/AIDS病人均呈逐年大幅上升。结论综合管理工作促进HIV/AIDS病人获得相关服务,符合HIV/AIDS病人需求,对艾滋病防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方法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评价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与HIV感染相关的特征。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均数显著性检验。结果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测量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分,生理健康总分为(46.47±9.96)分,心理健康总分为(47.14±11.20)分。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中,23~29岁年龄组生理和心理健康总分最高;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总分均高于其他感染途径的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300/μl组,其生理、心理健康总分均高于CD4〈200/μl组;抗病毒治疗24个月以上的患者,其生理、心理健康总分低于治疗24个月以下的患者。结论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年龄、感染途径、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抗病毒治疗时间等因素,对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rising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 worldwide has made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policy makers search for accessible health care that will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the disease and enhance their quality of life (Qo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met and unmet palliative care needs of PLWHA in selected areas in Rwanda. The study sample included 306 participants: PLWHA,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coordinators of HIV/AIDS unit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were used. The data were analysed separately and then triangulated. In the findings, over 50% of PLWHA had symptoms related to HIV/AIDS most of the time, with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being pain.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health status of PLWHA (p<0.001). The most common perceived palliative care needs of PLWHA were medical needs, psychosocial needs and the need for financial assistance (77%); home-based care (47%); nutritional support (44%); and pain relief and management of other symptoms (43%). Most PLWHA indicated these palliative care needs were unmet, in particular the need for pain relief, symptom managem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Over 50% of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reported they were not trained in palliative care. They indicated that inadequate policy and resources we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provision of optimal palliative care. Addressing unmet palliative care needs would enhance the QoL of PLWHA. In addition, developing policy related to the provision of palliative care and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in Rwanda.  相似文献   

12.
Lau JT  Tsui HY  Li CK  Chung RW  Chan MW  Molassiotis A 《AIDS care》2003,15(5):699-706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needs and perceived social environment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 in Hong Kong (N=289). Sizeable demands were expressed for medical treatment, provision of HIV-related information,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Physical health (about 38%)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 (about 24%) were the two commonly named 'most difficult aspects' of their life. In addition, over 50% felt that they were discriminated in different settings such as in the workplace and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Social support was also often lacking among many PLWHA in Hong Kong. Nearly 80% were worried/very worried about others knowing their HIV-positive status and 16% of them did not disclose the matter to any pers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分析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影响的主要表现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获得我国5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比的方法,比较分析感染者家庭和非感染者家庭在婚姻、家庭结构、收入、消费等方面的差异特征。结果41.1%的感染者家庭是主干家庭,高于非感染者家庭的这一比例(33.4%);感染者家庭中生活在低收入阶层的比例为49.5%,比非感染者家庭多16.0%;感染者家庭医疗花费占家庭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为17.4%,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家庭(7.9%);感染者家庭中60岁以上劳动参与率为55.9%,高于非感染者家庭(41.7%);女性感染者的劳动时间(含家务)比男性感染者多2.2个小时,而非感染者家庭中女性的劳动时间比男性仅多0.7小时;目前只有40.4%的感染者家庭获得了相关的救助。结论艾滋病给感染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家庭结构改变、家庭功能削弱、贫困加剧、家庭消费结构改变等一系列问题,扩大贫富差距,加剧了性别不平等,普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迫切需要持续的关怀和救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有偿供血艾滋病(AIDS)病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分析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地讨论与幸福感相关的问题。方法以河南省尉氏县、镇平县、唐河县有偿供血AI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94名研究对象中,尉氏县幸福度得分最高,镇平县其次,唐河县最低。三地受访者幸福度(MUN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尉氏、镇平幸福度得分与唐河比较有差异显著,尉氏与镇平间幸福度差异不显著。尉氏艾滋病人生活质量水平最高(359.00±53.26),唐河县最低(248.24±61.20),地区间各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O.01)。同时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度(感)的因素有健康状况和HIV检测情况。访谈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生活环境感到满意。结论健康状况和HIV检测情况是研究对象幸福度(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HIV-BREF)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相比,笑脸和阶梯量表是更有效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取定性访谈的方式,于2008年10-11月,以社区为基础招募HIV/AIDS病人及其家属各20名、社区相关人员30名,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凉山州HIV/AIDS病人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饮食结构单一化,营养素摄入不均衡且数量不足。同时当地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很低,针对HIV/AIDS病人的护理和管理知识比较缺乏,妨碍了对HIV/AIDS病人在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上及时给予科学指导,家属和病人自身严重缺乏营养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结论应加大社区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对HIV/AIDS病人的饮食习惯的科学指导和及时管理,以降低其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