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艾滋病(AIDS)病人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病人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并检测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 HAART开始12个月后,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241.61±148.02)个/μl,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运城市,MSM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相关资料,分析病人的基本情况、治疗方案、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机会性感染、不良反应、终止治疗及耐药状况。结果 55例MSM AIDS病人,年龄22-54岁,未婚占36.36%(20/55),已婚或同居占56.36%(31/55),离异或分居占7.27%(4/55);有肛交史的100%(55/55),有口交史的69.09%(38/55),有多性伴的96.36%(53/55),有固定性伴的3.64%(2/55)。在抗病毒治疗1/2年、1年、2年、3年,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由238/μL、224/μL、222/μL、75/μL增至292/μL、339/μL、423/μL、211/μL;抗病毒治疗3-36个月(平均13.81个月),88.89%(32/36)的病人病毒载量〈40拷贝/mL;有机会性感染的AIDS病人数,由治疗前的40.00%(22/55)下降到抗病毒治疗6个月内的14.55%(8/55);43.64%(24/55)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80.00%(44/55)的病人依从性≥95%;自行停药3.64%(2/55),死亡9.09%(5/55),失访3.64%(2/55),耐药16.67%(1/6)。结论运城市MSM AIDS病人存在特殊的性行为、多性伴等高危行为,服药依从性较好,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艾滋病(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2007年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临床数据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机会性疾病及HIV/AIDS诊断情况,以及老年抗病毒治疗情况等。结果13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平均63.6岁(61~71岁);4例经过性传播途径感染,2例经过输血传播,7例不详。CD4^+T淋巴细胞26-1 395/μl,平均262/μl;CD8^+T淋巴细胞484-7 591/μl,平均1 395/μl;病毒载量1例检测结果是〈50拷贝/ml,4例为3.43-5.46Log10拷贝/ml,平均4.44 Log10拷贝/ml。机会性感染中,真菌感染为40%,结核30%,CMV感染20%,消耗综合征20%。13例中7例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论老年人感染HIV/AIDS可以造成各种机会性疾病。老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需要进行联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接受抗病毒治疗且服药依从性良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新疆伊宁市接受抗病毒治疗且依从性良好(≥95%)的HIV/AIDS 111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满一年后定量检测其血液样本中病毒载量(HIV-RNA)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统计学相关性。结果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率从30.63%增至44.14%,病毒载量有效率从20.72%增至68.47%;免疫破坏组(CD4200/μl)、恢复组(200/μl≤CD4500/μl)和正常组(CD4≥500/μl)的病毒载量(H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8,P0.05),且均值呈降低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479,P0.05)。结论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体内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总体趋势上呈负相关;应结合指标变化调整并制定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了解HIV/AIDS病人被确证感染后的转归及相关情况。结果 HIV/AIDS病人被确证时的年龄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风险值(HR)=1.04,95%可信区间(CI):1.01-1.06,P〈0.01]。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HR=0.10,95%CI:0.03-0.33,P〈0.01)及初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则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存的保护性因素(HR=0.69,95%CI:0.58-0.82,P〈0.01),接受抗病毒治疗、初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高的生存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济南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探索减少死亡的办法。方法收集2000-2012年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济南市HIV/AIDS死亡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12月31日,济南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876例,累计死亡152例,累计死亡率17.35%;其中67.11%在确认1年内死亡,32.89%在确认1年后死亡,存活≥3年的占9.88%。死亡前检测过CD4+T淋巴细胞的占37.5%;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个/μL、50~200个/μL、≥201个/μL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前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占11.84%;平均服药时间为1.01年;平均生存时间年2.53年。结论济南市AIDS病例发现晚,CD4+T检测覆盖面、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AIDS知识宣传力度,消除歧视,扩大自愿咨询、主动检测的力度,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349例HIV/AIDS病人,分为益艾康组口服中成药益艾康胶囊,益艾康+HAART组给予HAART治疗,6个月检测1次CD4+T细胞,1年检测1次病毒载量,连续观察60个月,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益艾康组434例,口服中成药益艾康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益艾康+HAART组治疗915例。治疗60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D4+T计数升降50个/μl为评定值,益艾康组上升者占28.70%;稳定者占17.10%;益艾康+HAART组上升者占46.80%;稳定者占2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例病毒载量下降程度与疗前相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艾康组病毒载量下降率为64.10%,下降和稳定共计85.89%;益艾康+HAART组下降率为57.50%,下降和稳定共计9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具有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或使之保持稳定,并降低或稳定病人病毒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HIV/AIDS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疗效. 方法 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检测病人的病毒载量及CD 4T淋巴细胞. 结果 对接受HAART 12个月后的98例病人测定病毒载量,平均病毒载量为(2.03±0.17)log10拷贝/ml,其中53人(58.24%)治疗24个月后血浆中检测不到HIV.98例病人的CD 4T淋巴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平均增高(197.27±51.71)个/μl(19~506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 4T淋巴细胞平均升高(235.92±77.4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5.31%上升到治疗后的32.65%. 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郑州市HIV/AIDS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2009年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44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0年6月,比较分析治疗基线及治疗结束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载量变化,统计抗病毒治疗方案、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44例中,死亡12例;存活的132例中,102例HIVRNA〈50copies/ml。132例存活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9例次。目前达到病毒学治疗成功目标的102例中,91例采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结论郑州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绝大部分HIV/AIDS患者采用一线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效果,同时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早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开始ART的病人,按照基线CD4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水平分A、B两组,A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的病人(早期治疗组),B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μL.的病人(延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满1年后的队列保持情况、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9810例病人治疗满1年后,在队列保持方面,A组病人坚持治疗的比例(在治率)为88.0%(1712/1946),高于B组的84.9%(6674/7864);死亡率A组(1.2%)低于B组(5.7%);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组的HIV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中.HIV病毒载量〈C400拷贝/mL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0.4%和91.2%;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与基线CD4细胞计数相比,A组的增幅(4.32%)(治疗前后CD4细胞差值的比较)低于B组(10.27%),P〈0.01,但A组病人仍然获得比B组较高的CD4细胞平均值;在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的发生比例(4.3%和20.9%)均低于B组(10.3%和24.3%),P〈0.01。结论云南省HIV/AIDS病人早期治疗12个月能够获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实现了减少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抗病毒治疗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82例HIV/AIDS实施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接受规范HAART的182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 182例中,157例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且在治疗后前6个月内增加速度最快,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则较为缓慢。病毒载量在治疗后的6个月内下降最快,大部分降至血浆检测不到的水平,6个月后比较稳定;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的病毒载量出现反弹,可能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和病毒耐药性的出现有关。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病毒载量是影响HAART疗效的危险因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按时服药是保护因素。结论 HAART能明显增加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病毒载量,有效控制机会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影响HAART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因素以提高疗效,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为HIV/AIDS病人宫颈癌的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34例HIV/AIDS病人的36次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与33例非HIV感染者的34次高危型HPV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远高于非HIV感染者,34例HIV/AIDS病人中,有16例高危型HPV检测为阳性(占47.05%),33例非HIV感染者中,有5例高危型HPV检测为阳性(占15.15%),HIV/AIDS病人与非HIV感染者高危型HPV感染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V/AIDS病人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可能与其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及AIDS的分期有关。应将HIV阳性妇女视作高危人群,常规进行高危型HPV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基于国产仿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司他夫定(D4T)胶囊、齐多夫定(AZT)片为初始治疗方案的优化治疗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合理地使用国产仿制药物,最终能长期可持续的治疗。方法选择75例无机会性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350×106/L的、完成96周随访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随机分为A组27例,服用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B组27例,服用AZT+3TC+NVP/EFV;C组21例,前24周服用D4T+3TC+NVP/EFV,24周后服用AZT+3TC+NVP/EFV。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及D4T、AZT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结果治疗96周前后,A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是219(15~332)×106/L和420(203~635)×106/L,B组分别为224(28~332)×106/L和366(178~724)×106/L,C组分别为153(19~350)×106/L和411(95~728)×106/L。A、B、C 3组患者血浆HIV RNA〈40拷贝/mL的比率分别为92.6%、96.3%、100%。A组D4T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1.5%,主要发生在治疗36周之后;B组AZT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8.2%,主要发生在治疗前12周内;C组在服用D4T24周后改服AZT,D4T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AZT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A组(P〈0.05)和B组(P〈0.05)。结论 D4T治疗24周后更换为AZT的优化方案与长期服用D4T或AZT方案,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优化方案明显低于长期D4T或AZT方案治疗者,可做为目前国产仿制药物初始治疗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7-2012年首次加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的艾滋病(AIDS)病人,入组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2007-2012年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基本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了整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 909例AIDS病人平均年龄为(43.96±10.95)岁,56.73%为男性,已婚或者同居者占73.98%。经血液途径感染13 393例(67.27%),经异性性途径感染4645例(23.33%),经同性性途径感染419例(2.10%)。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是(198.72±168.38)个/μL,HIV确认阳性时间与开始治疗时间的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280(P25=29,P75=1418)天。64.46%的病人首次接受抗病毒治时,采用D4T/AZT/TDF+3TC+NVP方案。结论河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较之以前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早发现和积极治疗艾滋病病人,同时重视复方新诺明预防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和总结云南省成人和青少年AIDS抗病毒治疗10年结果,讨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的治疗人数和覆盖率都有了显著增长,在50 241例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截至2013年12月底仍然继续治疗的占82.3%;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患者的失访、停药和病死率显著高于性途径感染者;患者的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期间的病死率越高;1年的治疗队列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患者的终止治疗率低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患者;治疗第1年的患者治疗保持情况不佳,停药、失访和病死率较后期的高;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有82.9%达到病毒检测不到水平;耐药率低于5%;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已经低于2%。结论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扩大治疗的策略和目前情况下仍然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蛋白酶抑制剂(PI)方案,对免疫重建不良的艾滋病(AIDs)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50拷贝/mL)且免疫学失败的病人,改用NRTI+PI方案,即用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酯(TDF)+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期间病人CD+T淋巴细胞(CD4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收集的16例病毒载量〈50拷贝/mL且免疫学失败的病人,在接受治疗3、6和12个月后,病人CD。细胞数分别上升至(195±5.63)个/μL(213±4.68)个/μL和(270±4.36)个/μL,显著高于基线(换药时)CD4细胞水平(131±3.65个/μL)(P〈0.01)。结论3TC+TDF+LPV/r方案可以促进病毒载量低而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的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