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位置失误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共置入螺钉1150枚,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正侧位 X 线、薄层 CT 平扫结果,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穿破椎弓根骨皮质的情况。结果:36枚螺钉穿出了椎弓根皮质,失误率3.130%。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表现5例,占总螺钉的0.43%,占位置不良螺钉的13.89%。结论:经椎弓根固定较易出现螺钉位置不良,可能导致神经根损伤,置钉需要个体化,术前要仔细研究患者影像资料,术中 C 臂透视确认,发现螺钉位置不良及时调整,可以有效减少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刘伟 《中国校医》2011,25(12):920-92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原因。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5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骨折类型、器械类型、植骨融合方式及是否使用横杆等因素对椎弓根螺钉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8例。发生时间为术后平均18.5个月。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爆裂型骨折25%,屈曲压缩型骨折9.4%。未使用横连杆5例,发生2例断裂,术中未植骨12例,发生断钉4例。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是综合因素,某单一因素加剧断钉发生。准确定位置钉,植骨融合,使用横连杆,应用设计合理的椎弓根螺钉,术后常规佩戴合适的支具是防止断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32例患者在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中19例为外伤后胸腰椎骨折,5例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8例为腰椎滑脱。记录术中螺钉的植入的时间、出血量,术后进行CT扫描,按Andrew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导航下成功对32例患者共植入168枚椎弓根螺钉,其中T1110枚,T术后临床无神经症状。平均每钉从注册到植入手术时间为(10±2.4)min,出血量:胸腰椎骨折平均为(400±52.3)ml,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200±36.8)ml;腰椎滑脱(300±44.6)ml。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激光定位系统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人工智能激光定位系统辅助C型臂X射线机定位后穿刺置钉,对照组采用常规克氏针透视定位后穿刺置钉。比较2组患者定位透视次数、置钉透视次数、手术置钉时间、X射线辐射量和术中人员流动人次,以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压缩程度、伤椎后凸Cobb角、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定位透视次数、置钉透视次数、X射线辐射量及术中人员流动人次较对照组更少,手术置钉时间更短,穿刺精准度更高(较对照组提高了57.2%)。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程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激光定位系统辅助C型臂X射线机定位能够提高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的精准度,缩短手术定位时间,有效地减少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多层螺旋CT后三维重建处理技术在经皮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辅助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在2017年12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患者中选取34例,其中腰椎13例,胸椎5例,颈椎16例。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34例经椎弓根内固定患者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进行辅助诊断,以此指导个体化手术,判断术后成果。结果:多层螺旋CT后三维重建处理技术在经皮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辅助中本组患者共置入350枚椎弓根钉,其中颈椎150枚,胸椎70枚,腰椎130枚。在所有情况下,没有发生与钉子放置有关的血管、神经和脊髓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辅助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可以量化和个性化确定手术参考指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二维导航模拟椎体三维影像的方式引导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方法 对43例行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获取手术椎体正、侧位及左、右斜位X线片,采用改良二维导航的方法模拟成椎体的正、侧位及椎弓根轴位片,引导椎弓根钉的置入.结果 术中共置人188枚椎弓根钉,导航模拟路径与实际椎弓根钉影像位置平均偏差1.5 mm,角度平均偏差0.8°.术后CT显示全部椎弓根钉均位于椎弓根内,未出现涉及或突破椎弓根皮质的现象.术后CT测量椎弓根钉与椎体纵轴角度和术前预测的矢状位角度平均偏差1.0°.结论 改良二维导航方法简单方便,通过获取手术椎体正、侧位及左、右斜位X线片,可模拟椎体的正、侧位及椎弓根轴位的三维影像,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引导椎弓根钉的置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14例,峡部裂性滑脱25例.L4椎体滑脱22例,L5k椎体滑脱17例.按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11例,Ⅱ度滑脱27例,Ⅲ度滑脱1例.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在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间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滑脱椎体全椎板减压术,安放固定棒并撑开椎间隙,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及临时固定,处理椎间隙,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术,调整钉棒进行椎间适度加压,以植骨块稳定为度.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4年,平均15个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28例,不完全复位11例.采用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治愈3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结论 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融合率高,费用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疾患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采用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疾患共9例患者,其中颈椎骨折脱位5例,颈椎退变失稳1例,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1例,椎管内占位1例,颈椎畸形1例.术中在直视下行置钉,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结果 9例患者共置入48枚螺钉,均成功置入,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复位固定满意,术后随访3~12个月,9例患者植骨均骨性愈合,X线正侧位片显示椎弓根螺钉固定牢靠,未见断钉、松动、退钉以及再移位等情况,除1例Frankel A级脊髓功能未恢复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颈椎具有利于植骨融合、固定牢靠、创伤小、术后生理曲度维持稳定、功能恢复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刘云  李晶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76-17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数日的多少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复位程度和维持稳定性能力的影响,以确定对这类损伤治疗时合理的固定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12例用4枚椎弓根螺钉(2椎体植钉)固定,11例用6枚螺钉(3椎体植钉),22例用8~9枚螺钉(4~5椎体植钉)固定.比较4枚螺钉固定和6~9枚螺钉固定方法在复位程度和中、远期维持脊椎稳定能力的差别. 结果 12例用传统的方法即4椎弓根枚螺钉固定的患者脱位均未纠正,术后随访5月~2年发现内固定均断裂松动及后凸畸形,并且有2例出现侧方脱位加重.而用改进的方法即6~9枚椎弓根枚螺钉复位固定的33例患者不论足前后脱位还足侧方脱位均达到完全纠正,随访2~5年见3例内固定物断裂,复位无丢失,无后凸畸形. 结论 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应采用6~9枚椎弓根螺钉复位同定,以增强复位能力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能力从而确保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和牢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臂透视图像导航辅助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应用导航系统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6例,164枚。记录手术时间及C臂机使用次数和时间。术后X线及CT复查,测量钉的进钉部位、方向、长度和直径选择。结果手术时间、C臂X线透视次数较常规手术明显减少,进钉部位、方向、长度和直径选择较常规手术明显准确。结论C臂透视图像导航辅助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和医生的X线被动辐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治疗方法,对手术操作要点及相关问题提出见解.方法 本组205例,均采用后入路,在C臂引导下操作,先打入椎弓根螺钉、椎管减压、体位过伸复位、上连接杆并撑开、将骨块回敲,最后椎旁植骨.结果 术后X线复查,椎体的高度、形态及脊柱生理弯曲基本恢复.随访14~36个月,迟发感染4例,螺钉松动7例,断钉6例(14钉),断棒1例,无继发神经损伤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操作容易,能充分扩大椎管达到减压目的 ;结合术中脊柱过伸位复位,有利于恢复伤椎高度,获得更好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injury, and provide insights on key points and related issues for operation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ive cases of spinal fracture were treated through posterior surgical treatment. Under C-arm X-ray monitoring, surgeries had been operated on pedicle screws insertion, vertebral canal decompression, over-extending reduction position, and placed the connecting rod, knocked in the bone graft and finally transplanted the paraspinal bone. Results After operations , the height and morphology of vertebral bodies and spin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were basically recovered analyzed by X ray examination. The follow-up results (in the average of 14 to 36 month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4 cases of delayed infection, 7 cases of loosen screw, 6 cases of broken screw (14 screws)and 1 case of broken stick, with no secondary nerve injury or other syndromes. Conclusion The vertebral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manipulated easily, which could sufficiently enlarge vertebral canal in order to decompression. In addi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together with over-extending reduction position is beneficial to regain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vertebral bodies.  相似文献   

13.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重建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1例,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13例,齿状突不连5例,横韧带损伤3例.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共置入84枚螺钉,术中2枚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1%(18/21).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12.83±4.2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8月,对39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为15.5个月)。于术前、术后观察对比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现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增强脊柱的强度、稳定性好,同时可有效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的置钉方法对腰椎弓根进钉点定位和一次置钉的影响。方法 分析105例患者共462个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应用情况,比较5种定位方法一次置钉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462例均安全地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X片显示螺钉位于椎弓根中部322例,位于椎弓根下部58例,位于椎弓根上部82例。四象限定位法置钉一次成功率达86.9%,同其他4种定位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四象限定位椎弓根点定位准确,显露容易,是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进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或开窗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男35例,女3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2.4岁。结果 62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38个月,平均18.3个月,治疗效果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治疗评分标准,本组术后优良率为87.1%。结论腰椎后路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7.
刘港  权正学 《现代保健》2012,(23):16-17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 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 例MSF 患者在全麻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的改变,并进行Frankel 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术前患者受损椎体前缘高度为(46.3±7.3)%,术后恢复到(92.8±4.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37,P〈0.01) ;术前后凸角为(30.3±5.4)°,术后为(7.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652,P〈0.01).按照Frankel 分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MSF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较好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椎体成形术辅助短节段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应用的有效性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取采用导航引导下的短节段椎弓钉固定结合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内植物位置理想,椎弓钉位置评级:理想68枚(94%),3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Ⅱ级1枚。术后1周离床负重行走:椎体高度丢失恢复40%,随访12个月后显示椎体高度平均改变0.15%,过伸过屈动力摄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有椎弓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导航引导椎弓钉植入及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只需一次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使内植物精确植入最佳位置,提高了椎弓钉植入及椎体成形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三维影像处理软件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資料处理分析,对脊柱的矫形手术进行术前设计和模拟操作,指导脊柱矫形手术操作。方法利用三维处理软件对我科自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的30例脊柱后凸患者的连续断层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矢状重建片上分別测量中矢位后凸Cobb角、经双侧椎弓根后凸Cobb角、分別经双侧椎弓根截骨所能获得的矫正角、畸形椎上下相邻两个椎体椎弓根横径,据此设计截骨方案,模拟脊柱后凸截骨。结果 30例脊柱后凸患者中胸椎后畸形8例,腰椎后凸畸形22例,其中陈旧骨折后凸畸形24例,结核性后凸3例,半椎体畸形1例,侧弯后凸畸形1例,性质不明1例,年龄为18岁至66岁。所有患者术后慢性胸腰背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脊椎后凸畸形的角度(Cobb法):10°~60°,平均26.4°;行脊椎后凸矫形术后Cobb角为0°~35°,平均14.7°。利用三维处理软件能更加直观地对后凸脊椎行三维观察,有助于脊柱后凸患者截骨矫形的术前设计。结论螺旋CT扫描能充分获得病变部位的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算速度越来越快,通过三维影像处理软件,重建获得矢状位、冠状位以及三维立体图像,使得脊柱后凸的术前设计更加精确直观,有利于手术中截骨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