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总结28年来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的胰头及壶腹周围肿瘤等病人49例。胰头癌和壶腹癌术后生存最长者分别为8.5年和18年。本文总结了胰管处理方式、血清胆红质与并发症的关系。胰管—空肠粘膜吻合,胰瘘发生率为5.6%;胰腺断端空肠内套入,胰瘘发生率13.3%,血清胆红质高于10mg/dl,并发症发生率61.5%,低于10mg/dl,并发症发生率25%手术死亡率为6.1%。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具有完整临床和影像资料,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壶腹周围癌的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52例壶腹周围癌病例中胰头癌21例,壶腹癌18例,胆总管下段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CT上均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大部分于连接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并引起胆道系统的改变。结论:4种壶腹周围癌在影像表现上具有重叠性,也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观察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对壶腹周围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术前方案的制定、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确诊的3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采用PPPD治疗,观察其临床价值。结果患者均完成一期手术,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胰瘘及腹腔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胃排空障碍4例,经处理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8d;术后钡餐检查幽门功能良好,无吻合口溃疡、无排气障碍;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62.5%、31.2%。结论PPPD治疗壶腹周围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早期临床效果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讨论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应用和诊断以及研究。方法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疑似胰头癌患者30例,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由医师进行诊断研究,再进行结果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胰头癌有25例,另外5例所得图像经由医师诊断均为正常,无胰头癌现象。剩余25例,胰头癌患者的图像中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位置、病程有相关性,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现象。结论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在对于胰头癌上的应用很直观可以检查出病灶的大小、位置等,而且对于医师之后的诊断提供了比较可靠地依据,可以更好的研究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方式。所以,对于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认识以及应用我们都应该给予重视,相信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会逐渐的广泛使用,以及为医师带来更可靠的诊断依据。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对于胰头癌的检查以及应用技术诊断的价值更高,掌握好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好的去观察胰腺病变的密度以及变化,从而提高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在胰头癌上的诊断应用以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笔者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胰癌患者的CT资料,在复习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胰头癌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胰头癌的CT诊断率。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41例胰头癌患者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34岁~66岁。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上腹不适、疼痛、消瘦、乏力,以及消化不良和临床腹泻。此外,常有不痛性黄疸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诊断和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由此为胰头癌的CT检查以及诊断等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胰腺头癌患者其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应用情况以及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具体的要求为:使患者处于仰卧位,然后对患者采用PhilipsMX4000Dual双排螺旋CT机与非离子型的低渗透造影剂、高压注射器等配合的方式实施平扫和增强扫描(注意螺距应该为1.5:1,层厚以及层距最好取5mm为宜)。结果在胰头癌的CT诊断中,CT平扫的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呈现略低的密度以及等密度的状态;而采用螺旋双排CT双期增强扫描方法在动脉期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肿瘤边缘的部位均出现一定类似环状的强化现象,而门静脉期这一边缘就显得比较模糊而且还呈现出一定的低密度状态。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都伴随有一定的胰管扩张以及肝内外胆管的扩张。结论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头癌的检查和诊断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价值;通过良好的动态扫描的掌握可以做到对胰腺病变密度变化的更好观察,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胰头段胆总管癌21例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宝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54-55
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肝门型多见,占71.5%.而下段胆总管癌仅占11.1%[1].肝门型胆管癌文献报道较多,而下段胆管癌其位置的特殊性易误诊为胰头癌或壶腹癌.近年来由于螺旋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此部位的三期增强扫描,对于本病诊断的正确率有明显提高.本文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胰头段胆总管癌,就其检查方法及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罗明泉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2):346-346
目的:对比胰头癌临床采用高场强MRI与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胰头癌患者50例,均通过手术病理确诊,根据患者诊断方法的区别,分成CT组与MRI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数据显示,MRI组成像检查确诊率、CT组成像检查确诊率分别为80.00%、56.00%,MRI成像检查确诊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胰头癌临床采用高场强MRI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多层螺旋CT联合补充,可促进临床确诊率明显提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骨科诊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9~69岁,平均36.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或磁共振检查确诊。患者入院后先拍摄双侧髋关节X线正位片,然后行双侧股骨头CT检查,采用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64排螺旋CT机,全面观察病变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Froberg等提出的分期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72侧股骨头中,CT共发现47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检出率为65.3%(47/72),明显高于X线平片(29侧,40.3%)(P﹤0.05)。②CT则共检出Ⅰ期股骨头坏死9侧(12.5%),Ⅱ期股骨头坏死13例(18.1%),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CT对Ⅲ期、Ⅳ期、Ⅴ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分别为19.4%、8.3%和6.9%,与X线平片的检出率相比(18.1%、8.3%、6.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变检出率高,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分析.[方法]3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 s,门脉期70 s,延迟期5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 ml/s~3 ml/s.剂量为1.5 ml/kg,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动脉期91.9%(34/37)肿瘤呈高密度,门静脉期67.6%(25/37)呈低密度,21.6%(8/37)呈高密度,其中8例延迟后平衡期呈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健康检查并行胸部CT的人群中筛选出所有发现肺部包块的病例进行随访,选择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86例早期肺癌作为研究组,68例肺部良性包块作为对照组,分析记录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对两组间的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肺癌胸部CT表现为边缘模糊、有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及空泡征,发生率高于肺部良性包块组(P<0.05),且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达到50%以上.空洞(30.9%)及卫星灶(23.5%)在肺部良性包块组的发生率更高(P<0.05).早期腺癌磨玻璃影发生率为45.0%,高于早期鳞癌的11.8%(P<0.01).早期肺癌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占61.6%(53/86);中央型肺癌占38.4%(33/86).血管集束征更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发生率为75.5%,高于中央型肺癌(P<0.05).[结论]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的作用.同时,螺旋CT对体检中发现的肺部包块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4层螺旋CT(4-MSCT)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4层螺旋CT机扫描,在重建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并使用此技术对40例骨关节损伤、骨关节骨折的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和研究.结果 40例在车祸、工地创伤性骨折病例,依据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发现骨折有60处,检出率依次为67.4%,80.4%,95.6%和91.3%,差异具有显著性.MPR未显示的踝关节骨折1处和腕关节脱位1处在SSD中均获确诊,MPR显示颅骨骨折1处、骨盆骨折2处、脊柱骨折1处均在SSD中漏诊,MPR和SSD联合应用对骨折的检出率为100%.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表面和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细节等以及一些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SSD能够从外部显示骨折线的形态、长短、走向,骨表面碎骨片的形态大小、骨折的移位等.结论 4层螺旋CT结合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CT重建能清楚的显示传统的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骨关节面的骨折,对于术前的骨折分类、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多中心性尿路移行细胞癌(T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对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多中心性TCC的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三维重建图像,主要是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结果肾孟-输尿管5例,肾孟-膀胱2例,输尿管-膀胱3例,肾孟-输尿管-膀胱2例;术前螺旋CT对11例多中心性TCC做出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93%。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多中心性TC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肿瘤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明确病变范围、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受肾功能影响小,病灶显示直观、全面,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探讨该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期间临床检查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疾病的61例女性患者行CT灌注扫描。按照病理将其分为3组:增生病组(n=14)、纤维腺瘤组(n=19)和乳腺癌组(n=20),并将所有患者对侧乳腺定为正常组(n=61)。进行灌注序列bodyperfusion扫描及Perfusion3体部灌注软件处理,计算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血容量(BV)(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的测量值。[结果]与乳腺癌组比较,正常组BF、BV及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与纤维腺瘤组、增生病组比较,BF及B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及P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其BF、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及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与增生病组比较,其BF、BV及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病组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其BF、BV、MTT及P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乳腺癌组分别呈低灌注、高灌注状态,纤维腺瘤组及增生病组均呈较高灌注状态。[结论]64层螺旋CT作为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其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角度为各类乳腺疾病的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