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哮喘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 (EOS)凋亡功能的异常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EOS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2 5例 )、支气管哮喘患者 (哮喘组 5 0例 ,其中 30例急性发作期 ,2 0例非急性发作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OS ,测定自发的或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的EOS凋亡率。结果 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非急性发作期患者EOS凋亡率分别为 (5 7± 18) %、(33± 15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对照组与哮喘组EOS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EOS凋亡率对照组为 (12 9± 35 ) % ,哮喘组 (平均值 )为 (45± 17)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 ,哮喘组凋亡率为 [(95± 2 7) %、(70± 2 3) %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哮喘患者的EOS存在自身凋亡功能的缺陷 ,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EOS凋亡增加。EOS凋亡是哮喘炎症消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ECP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清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和放免法测定哮喘病人中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 ,并分析其变化值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监测的关系。结果 :哮喘发作组ECP和IL - 4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组 (P <0 .0 1) ,非急性发作组与缓解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ECP与缓解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与急性发作组 ,非急性发作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CP和IL - 2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ECP有可能作为哮喘病情变化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4、IL -12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 (2 5例 )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1周前后 ,缓解期儿童 (2 0例 )和健康对照组 (15例 )血清中IL -4和IL -12水平 ,并同时测 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12值明显下降 ,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4值明显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 -12水平明显升高 ,IL -4水平下降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 (P <0 .0 1)。急性发作期治疗前患儿血清IL -12与IL -4呈负相关 (r =-0 .5 3 2 ,P <0 .0 1)。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中IL -4水平升高 ,IL -12水平下降 ,糖皮质激素可使IL -4水平下降 ,IL -12水平升高 ,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尿液白三烯E4(LTE4)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检测2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的尿LTE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同时对哮喘患者的尿LTE4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尿LTE4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非急性发作期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尿LTE4和FEV1呈负相关(r=-0.534,P<0.01).结论 白三烯确实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尿中LTE4水平,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IL-8 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白介素 - 8(IL - 8)及白介素 - 17(IL - 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其缓解期和 2 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 - 8、IL - 17的浓度 ,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 (急性期治疗前后、缓解期、正常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8浓度 (70 1 5 3± 12 1 34)pg/L与缓解期 (2 2 8 5 3± 5 7 5 8)pg/L及对照组 (2 0 2 87± 31 14 )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17浓度 (76 0 1± 4 35 )pg/L与缓解期 (2 0 85± 3 6 8)pg/L及对照组 (16 30± 3 0 8)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2 34±2 9)× 10 9/L与缓解期 (5 9± 1 39)× 10 9/L及对照组 (3 87± 0 83)× 10 9/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 ,血清IL - 8浓度 (4 2 2 6 7± 88 9)pg/L明显低于治疗前 ;血清IL -17浓度 (4 4 0 2± 4 82 )p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 - 8、IL - 17浓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γ =0 6 34、γ =0 5 94 )。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15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IL 1 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 0例缓解期患者、2 0例健康人的血清 ,采用ELISA测定IL 1 5和IgE的含量 ;采外周血按常规做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1 5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发作期IL 1 5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 .6 96 ,P <0 .0 1 ) ,与IgE水平呈正相关 (r=0 .5 93,P <0 .0 1 )。结论 IL 1 5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OS凋亡、提高IgE水平参与哮喘的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34 细胞、白细胞介素 - 5 (IL -5 )和嗜酸粒细胞 (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30例 ,常规取血测定CD34 细胞、IL 5和EOS ;用二丙酸倍氯米松 (必可酮 ) 5 0 0 μg/d吸入治疗 2周后 ,再次取血测定外周血EOS计数、IL 5水平及CD34 细胞数目。同时观察其咳嗽频度、气喘、胸闷、鼻塞、饮食及睡眠等改变。结果 哮喘患者外周血EOS、IL 5及CD34 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 0 1 ) ;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 2周后 ,哮喘患者外周血EOS、IL 5及CD34 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 0 1 )。哮喘患者血清IL 5水平与EOS数呈显著正相关 (r=0 .92 ,P <0 .0 1 ) ,与CD34 细胞数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 90 ,P <0 . 0 1 )。结论外周血EOS、IL- 5及CD34 细胞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增加 ,提示在肺组织和骨髓造血之间有相关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4 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 - 1的水平 ,其中有 2 8例测定了恢复期血清sICAM - 1的水平 ,同时以 2 0例正常儿童血清sICAM - 1作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ICAM - 1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较轻、中度发作升高更显著 (P <0 0 1)。结论 sICAM- 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白介素 (IL) - 10、内皮素 (ET) - 1及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 - 10、IgE和ET - 1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IL - 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ET - 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IL - 10与ET - 1、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 0 . 6 8,r=- 0 . 74 ,P <0 . 0 1) ,而ET - 1与IgE之间呈正相关 (r=0 6 6 ,P <0 .0 1)。结论 :IL -10和ET - 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 - 10和ET - 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7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哮喘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变化,同时测定血常规和肺功能,另选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lt;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的一个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浓度的变化在哮喘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利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全自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监测 5 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并与肺功能监测的结果 (最大呼气风速PEFR)相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 (P <0 .0 1) ,中度患儿ECP水平高于轻度 (P <0 .0 5 ) ;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浓度明显高于治疗缓解期 (P <0 .0 1)。此与PEFR变化呈负相关 (发作期r=-0 .62 ,P <0 .0 1;缓解期r =-0 .5 4,P <0 .0 1)。结论 血清ECP浓度能准确地反映出哮喘患儿气道过敏性炎症的轻重程度 ,故ECP的监测对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分度、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预测哮喘发作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玲  郑绍同  陈敏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12-8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的浓度。结果(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病情缓解后IL-18、TNF-α血清浓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前后上述细胞因子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IL-13、IL-18、TNF-α3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血清中IL—12、IL-4和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5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缓解期儿童(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12值明显下降,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和TNF—α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哮喘儿童血清中IL—12水平下降,IL-4和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IL—12水平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痰液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59例,临床缓解期67例,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诱导痰液中TLR2、TLR4表达量,分析IgE、TLR2、TLR4表达水平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FEV1、FVC、FEV1/FVC、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性相关(r=-0.632、-0.470、-0.753、-0.610,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液TLR2、TLR4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正相关(r=0.526、0.427、0.614、0.596,P0.05;r=0.649、0.502、0.769、0.621,P0.05)。结论 IgE水平升高及TLR2、TLR4水平降低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重要的免疫因素,推测三者有望成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顾珺  陆娇  李臻  洪建国 《中外医疗》2011,30(32):88-90
目的本文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白三烯拮抗剂治疗前后对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的影响,系统评价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治疗前后IL-5变化,探讨IL-5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系以及其在哮喘中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白三烯拮抗剂治疗哮喘相关文献50篇,从中筛选出符合Meta分析要求的白三烯治疗哮喘前后自身血清IL-5水平对比测定的文献3篇。均符合单个对照研究文献IIa级。共纳入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白三烯拮抗剂治疗自身对照血清IL-5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Z=7.23,(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SMD=1.21,95%CI:0.88~1.54)。结论本次所纳入的文献数据综合Meta分析发现白三烯拮抗剂对哮喘患者血清IL-5的下降有显著疗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IL-5水平1.21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 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其中 2 6例临床缓解期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同时测定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氧分压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浆内皮素水平同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 (r =— 0 .78,P <0 .0 1) ;临床缓解期血浆内皮素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增高 ,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3 0例哮喘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 -1和IL -8。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清sICAM -1和IL -8明显高于缓解期哮喘患者及对照组〔sICAM分别为 (3 47 81± 81 2 3 ) μg/L ,(2 2 4 85± 17 1) μg/L ,(2 0 4 5 5± 2 7 43 ) μg/L ,P =0 0 0 0 ;IL -8分别为 (2 6 78± 16 19)ng/L ,(5 3 8± 4 7)ng/L ,(3 63± 0 5 3 )ng/L ,P =0 .0 0 0〕 ,而缓解期哮喘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和白细胞介素 -8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毕小朵  梅花 《医学综述》2011,17(6):952-95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白三烯B4(LTB4)的水平。方法 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根据哮喘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个组(各20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LTB4的水平。结果 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IL-17及LTB4的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IL-17及LTB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IL-17与LTB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IL-17与LTB4的水平均升高,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和IgE的变化。 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及IgE ;以肺功能仪测定FEV1%和PEFR以观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IL 5活性及IL 4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 (P均 <0 .0 1) ;②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和肺功能 (FEV1、PEFR)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③IgE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IL 4、IL 5、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分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A组,31例)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B组,25例),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随访1年并统计人均每年喘息发作次数.同时选取10例同期在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并验血的同龄幼儿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IL-4水平较B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组人均每年哮喘发作次数较B组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岁以下哮喘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均可有效拮抗患儿体内炎症反应,从细胞因子水平上控制哮喘发作,长期规律使用两种药物均可以有效控制患儿哮喘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