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中医传入吉林后,吉林出现了中医教育。民国及伪满时期,吉林出现了中医教育机构,如官办的吉林官医院附属吉林医学研究会、吉林医学校等,以及私立的吉林私立吉光国医学校、盖受益医学馆等。这些中医教育机构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大批中医临床人才,为中医的传承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了吉林中医的发展。研究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师资情况、课程安排等,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这些中医教育机构特点,可以为今天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医药教育由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发展为学校教育为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医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框架,但却暴露出医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缺点,另一方面,传统师承教育培养的中医师大多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但在中医知识结构上不够系统,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利弊,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的师承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 10年里 ,澳大利亚的中医教育已经从私立办学逐渐发展到国家大学。与此同时 ,私立中医学院仍在继续 ,并努力改进其课程设置 ,从而取得了州或联邦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对其“继续教育文凭”和“学士学位”教育的认可。在中医教育上 ,澳大利亚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西方世界的前列。这些发展表明 ,中医做为一种生机活泼的医疗保健形式在澳大利亚越来越被接受。尽管由于得不到政府的国民卫生保健资金的补助 ,而使中医医疗保健花费事实上较昂贵 ,但来自社区对中医的支持却一直在稳步地增加。接受中医药疗法的人口比例明显增加 ;中医药从业人…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大学科来说,涉及到中医学整体发展,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医教育、中医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事关中医事业与学术的健康发展,几十年来我纵横其问,不停地探索、思考,也不断地追寻、呼唤。  相似文献   

5.
王明强 《光明中医》2009,24(4):595-59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土壤,中医学是科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中医这种独特的品性决定了必须要用其文化定位来丰富和补充其科技定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医文化是中医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研究的全面开展是中医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彭长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07-107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医护理作为中医的一部分,更应得到传承与发扬。本文就中医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护理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甘仁教育思想及形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军伟 《河南中医》2009,29(6):549-550
丁甘仁开创了近代中医办学校教育的先声,对于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通过教育改良寻求自强之路;北洋政府受西学东渐影响,不重视中医教育发展,漏列中医药;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中医教育在危机中艰难发展——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对其教育思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1引言近二三十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在西方各国逐渐受到欢迎。然而西方人对中医的兴趣程度仍然停留在边缘化的状态,中医医疗在大部分国家难以获得国家或私人保险的给付,中医教育的施行也仍以小规模的私立学校为主,极大部分的中医院校仍未被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医术语英译至今仍未能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中医健康教育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计量研究,并通过文献年度分布、高频词汇等进行多维度定量分析及可视化呈现,梳理出当前中医健康教育热点研究领域,探讨当前中医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对策和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推动中医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名上海中医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规模较大的五所高等中医学府之一,迄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但若以其前身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16年由丁甘仁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1927年由王一仁、秦伯未创办),新中国医学院(1935年由朱小南创办)来算,则更为悠久。  相似文献   

11.
谈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突出中医特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谈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突出中医特色张进(江西九江医学专科学校江西332600)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它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保障人类健康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由于中...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本汉方界,深受中国中医学影响并热心于中日两国之间传统医学事业交流的"日本中医学派"逐步形成,并渐渐在理论、教育、普及方面显现优势."日本中医学派"认为,重药轻医的日本汉方.  相似文献   

13.
汤岳龙 《中医教育》2003,22(2):46-46
除中国本土以外,中医药在国外接受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就是日本。从公元700年遣唐史,日本派人到中国学习,以后正式批准在皇宫内实行中国式的医疗教育制度,到明治维新(1868),1000多年中医药一直在日本医疗保健中占统治地位。汉方医学的主要教育形式为:1入学教育在日本,明治针灸大学是最悠久的中医教育机构之一,此外,有东京中医药学院,均属私立大学,每年招收学生30~50人,学费是一般国立医科大学的2~3倍,培养的医生很少。基础课程设解剖、生理、生物化学、中医药理论、针灸、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毕业后去私立中医药机构、汉方或…  相似文献   

14.
由中医和蒙医、维医、藏医等民族医组成的祖国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在漫长的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创立的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兴替史,祖国传统医学为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祖国传统医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神奇的针灸针麻技术的巨大影响。促进了祖国传统医学快速走向世界,尤其是在美国、日本,中医药学迅速普及,曾一度出现了学习中医的热潮。但是,笔者在疆从事中医工作3年,通过走访调查和亲身感受,觉得博州地区尤其是在基层,传统医学的发展不如人意,甚至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高洁 《中医教育》2003,22(5):48-51
1928年(民国17年),徐衡之在沪主持创办上海国医学院。精通中西文化的中医学家恽铁樵、深谙传统医学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后受聘担任院长。学院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宗旨,教学中坚持中医学说为主体,同时多方吸纳现代科学知识,培养了不少人才,为中医教育事业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值此徐衡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特撰文以志纪念。一徐衡之(1903~1968年),江苏常州人,1919~1922年在江苏孟河名医丁甘仁主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1922年秋转从恽铁樵先生习业,1925年卒业后随师临诊,并在恽师主办的中医函授学校中协助恽师教学并负责教务。同时,又…  相似文献   

16.
熊英  王乐 《新疆中医药》2000,18(4):52-54
自1998年10月~1999年4月,对500例冠心病患者在输液室治疗期间,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健康问题、不同文化层次,采用文字宣传、个别谈话、集体教育的形式,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用药知识、中医饮食调养、适当劳逸、生活习惯、自我护理常识等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实施中医健康教育。经《冠心病患者输液期间中医健康教育评估表》的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结果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台湾目前共有9所医学院,设有中医系,进行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只有私立中国医药学院。1958年成立的中国医药学院,创办之初只招医科、药学系学生。到1966年8月才增设中医学系。目前,该学院已经发展为具有9个学系、5个研究所、1个博士班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建校33年来,造就医师4200余人,其中1300余人具有中、西医师双重资格,药剂人才亦有4000人左右,各研究所的硕士毕业生约200余人,博士生6人。从1972年首届中医大学毕业生至1990年共培养中医师1505人。是台湾培养中医人才的基地。以下就该学院的中医教育进行简要介绍。中医学系:1966年创设,首期只招新生43人,学制6年。1972年,陈立夫先生任该学院董事长后,着手  相似文献   

18.
把师承教育方式纳入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探讨了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根基欠扎实;导师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对研究生成长的有效指导;临床实习单位教育教学模式缺乏中医氛围等。这些问题使得多数研究生毕业后难以承担中医事业的重任。提出必须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纳入研究生教育内容,帮助夯实研究生的中医临床功底,提高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医事业培养大量符合临床需求的人才。进一步介绍了作者承担“十五”课题期间在这方面的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临床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以抛砖引玉为目的。   世界医学应包括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中国的中医实质上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把世界医学中的现代医学人为地称为西医;把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部分称为中医。由西医与中医衍变出国内当前的 4种医学实体,即西医、中医、中西结合医与现代中医。   所谓西医实质是世界医学的现代医学实体;中医实质是世界传统医学属中国独有的一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临床与科研均以该理论为指导,亦即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指导下进行,人员多…  相似文献   

20.
把握时代需求,提升中医院校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育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所培养的下一代传承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临床疗效能否持续提高、基础理论研究能否有所突破、中医事业能否发展和壮大。195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建立第一批中医学院后,大部分省(市)相继成立了中医高等院校。院校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从业人员,这对稳定中医队伍、持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起到重要作用。但迄今的教育模式单一、缺乏中医特色、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甚至对中医学信心下降,难以担当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任。针对中医院校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提升教学质量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