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们对15例需长期实施血液透析的病人行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根据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特点,采用了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要点。结果15例病人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而造成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两种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68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分别给予改良穿刺法(实验组34例)和常规穿刺法(对照组34例),就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改良穿刺法疼痛程度较常规穿刺法明显减轻(P<0.01),提高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改良穿刺法较常规穿刺法疼痛程度轻,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常规穿刺方法与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在穿刺时出血率及成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20例,观察患者连续10次内瘘穿刺出血及成功情况。其中,单次操作时常规穿刺作为对照组;双次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作为实验组。结果穿刺时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能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且不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用于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组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索一种科学的内瘘穿刺方法。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5.
安惠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10-4210
动静脉内瘘是患者进行充分有效透析的基础,是血液透析(HD)患者能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它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的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正确的使用及护理内瘘对保证HD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现就个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玲  陆世颖  李家燕 《临床荟萃》2005,20(24):1408-1409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HD)最常用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亦被视为患者的"生命线"[1].如何保持内瘘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医务人员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内瘘穿刺是直接影响内瘘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HD患者护理中的主要问题.鉴于此,笔者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选择在我科行维持性HD的120例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针尖与皮肤呈20°角[2]和自行探讨的40°角穿刺,作为保护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研究,并对两种不同角度穿刺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引起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穿刺技术对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共穿刺2286次,瘘管使用寿命最长为46个月,现将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深静脉置管有较多并发症,且透析充分性有时会受到影响.因此大多透析患者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作为血管通路[1],所以内瘘手术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则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对2005-01-2009-12间72例在江苏如皋市人民医院行自体AVF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体会加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而动静脉内瘘是其维持血透治疗最常用的一条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血管通路。人体内可建立内瘘的血管是有限的,如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科学合理使用动静脉内瘘,保护内瘘血管,避免穿刺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2007年本院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维持透析患者138例,现将初期使用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静脉内瘘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5—01/2007—12动静脉内瘘5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6~76(平均51)岁。发病原因慢性肾炎28例,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囊肾、布-加综合征各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0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果使用3~5a14例,1~2a15例,有1例因低血压发生瘘管闭塞。结论通过对动静脉内瘘形成前到手术后应用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30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果 使用3~5a 14例,1~2a 15例,有1例因低血压发生瘘管闭塞.结论 通过对动静脉内瘘形成前到手术后应用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崔莉  尹文娟  孙娜  刘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78-3479
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的重要手段,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随着患者透析时间的延长,少部分患者会发生内瘘阻塞。2006-12-2009-06共有  相似文献   

14.
张莉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94-6995
血液透析是20世纪60年代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自在我国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血液透析人群亦呈逐年递增之势。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内瘘的呵护其实是对生命的珍惜,可见其重要性。其优点是方便穿刺,又能减少患者  相似文献   

15.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安全的血管通路。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日常观察及护理,内瘘很容易发生阻塞。 向患者宣教自我观察和保护内瘘的方法,使内瘘阻塞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李彬  杜向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683-4684
目的总结HD(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体会。方法对HD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术4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详尽评估,术中熟练显微外科技术,术后严格管理。结果 476例患者术后一期吻合通畅率达100%,但有5%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形成,8%出现吻合口狭窄,10%出现动脉瘤,需二期处理。结论依靠详尽术前评估,术中熟练显微外科技术,严格术后管理,可获得一个满意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肢体动静脉内瘘是肾衰晚期患者维持多次重复血透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血管通道,是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延长内瘘的使用的持久性通畅,是整个血透的关键。现将多年临床的内瘘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内瘘术前后的护理造瘘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造瘘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保护准备做内瘘的肢体血管,禁止在该肢体上静脉穿刺、输液、抽血等。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术后抬高肢体,注意观察创口有无渗血,如果渗血渗液明显,立即更换敷料,及时和手术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包扎不可过紧,防止受压,不能测血压、输液;注意吻合口内瘘搏动,15-30 m in听诊血管杂音一次;观察硅胶管的色泽,若颜色深浅不一、血清分离、波动消失,温度低均提示外瘘阻塞,应立即用肝素加生理盐水冲管或用尿激酶10 000 U溶解于10 m 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瘘管内,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6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不同病情,做好瘘管的保护。结果:68例患者瘘管使用寿命2a以上占63例,4例因血栓形成使用寿命分别为1.5a、1a、6个月和3个月,1例因瘘管感染于1a后重建内痿。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了解内瘘的特殊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预防并发症,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瘘成行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本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科学合理的进行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是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4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84例中7例因不同原因内瘘闭塞行其他血管通道透析,3例因社会因素结束透析,其余患者动静脉内瘘均为有效的血管通路。结论加强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及时正确地处理并发症,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