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cTnI、CK-MB、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36例(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在AMI发病的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病6-12h、12-18h和18h-24h的cTnI、CK-MB、Mb动态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5,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优于单一检查(P〈0.05或P〈0.01),且血清cTrd特异性最高。结论血清cTnI、CK.MB、Mb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动态检测可提示AMI的发生、发展;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陛均优于单一检查的敏感眭,而特异眭以cTnI为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FABP与cTnI、CK、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lI缶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1例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这些患者血清中的cTnI、CK、Mb、CK—Mb,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25例,同期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H—FABP的诊断价值。结果:AMI组的H—FABP水平(73.35±56.73)μg/L最高,UAP组(13.50±5.64)μg/L次之(P〈0.01);NCCP组(4.07±3.27)μg/L与对照组(3.42±1.53)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AMI敏感性(96.7%)明显优于cTnI诊断敏感性74.5%(P〈0.05);H—FABP与cTnI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就更高达0.908。结论: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8例AMI患者、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1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中的cTnI、Mb、CK—MB的含量,与3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的7个时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Mb、CK—MB含量增高,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3%、71.4%、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sM组中未检出,在UAP组中阳性率为7.5%,且均值小于临界值。cTnI、Mb在AMI发生5h内呈显著升高,3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段,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7d时血清中的含量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价值上cTnI、Mb、CK—MB基本相同,Mb虽然敏感性高于CK—MB,但在非AMI疾病中也有一定阳性率,故特异性不如cTnl;而cTnI在血清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具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各指标联合测定,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排除AM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HD)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20例CHD病人血清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UAP与SAP组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32.94、49.07,q=9.70~27.58,P〈0.01)。AMI、UAP与SAP病人sCD14和HCMV-Ig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q=2.92~17.88,P〈0.05、0.01)。结论血清sCD14浓度升高和HCMV感染程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脂联素(APN)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胸痛发作在6h内的疑似AMI患者180例,其中108例确诊为AMI患者(AMI组),余72例患者为非AMI(NAMI组),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IMA(游离钴比色法)及APN(ELISA法)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AMI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41,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3,P〈0.01);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NAMI组(t=10.711,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NAMI组(t=7.109,P〈0.01)。NAMI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5.079,P〈0.01),血清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16,P〉0.05)。早期AMI患者血清IMA水平与血清AP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1)。结论:早期AMI患者血清IMA与血清APN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疑似早期AMI患者血清IMA与APN水平有助于AMI的早期临床诊断,也有利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红蛋白、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1~2h急诊入院的患者(AMI21例,其他疾病引起胸痛44例)分别于胸痛症状发作1~2、3和6h采集血标本,20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于8am,10am和1pm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H—FABP、肌红蛋白、CK—MB和cTnI。【结果1AM1组1~2和3h内采集的血标本H—FABP和肌红蛋白显著高于(P〈0.05)非AMI组和对照组。3h血标本cTnI在AMI组较非AMI组和对照组增高(P〈0.05),CK—MB在3h血标本中,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非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FABP在诊断AMI超急性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1例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H-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0-3h内和0-6h内AMI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ng/mL和(73.35±56.73)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对老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入选者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不全组根据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I~Ⅳ级组,测定各组血清HSP70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并作分析与比较。结果心功能不全病人血清HSP70、LVED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8.55、10.28,P〈0.05),LVE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10.40,P〈0.05)。除I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HSPT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HSPT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25,q=3.03~25.92,P〈0.05、0.01)。心功能不全各组间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89、75.37,q=4.42-28.66,P〈0.01)。心功能不全病人HSP70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s=0.832,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5=0.772,P〈0.01)。结论血清HSP70水平与老年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级关系密切,随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对老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三合一快速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出现得较早,亦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但缺乏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是一早期特异性指标,AMI患者胸痛发作4h内cTnI水平即超过正常,12h达到高峰,症状发作144h内均可检测到其水平增高,但有近20%的AMI患者cTnI呈阴性,所以临床全面、快速诊断AMI有赖于对Mb、CK—MB及cTnI这3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本文对Mb、CK—MB、cT—nl这3项的联合应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纤溶活性变化。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ACS病人、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CRP、纤维蛋白原(FIB)、血脂、D-二聚体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及自细胞(WBC)总数。结果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病人CRP、FIB、WBC、D-二聚体及PAI-1明显升高(F=6.027~2543.668,q=3.571~16.098,P〈0.05、0.01),tPA降低(F=4.138,q=3.043~3.913,P〈0.05);CRP与D-二聚体及PAI-1活性呈正相关(r=0.326、0.393,P〈0.05、0.01),与tPA活性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ACS病人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及纤溶活性降低,CRP水平升高与纤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及纤溶活性降低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急性胸痛来本院就诊的患者95例,在胸痛≤1h、3h、6h、12h、24h连续监测IMA、Mb、CK~MB、CTnI4项指标,观察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有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组入院:在胸痛≤1hIMA、Mb、CK—MB、CTnI敏感性分别为81.0%、38.1%、28.5%、14.2%,IMA敏感性与其他3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痛≤3h时IMA、Mb、CK—MB和CTnI4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3%,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IMA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IMA、Mb、CK—MB、CTnI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5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发病0~3、3~6h和6h后血清的H-FABP,并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AMI不同发病时间段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种指标在所有胸痛患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MI组患者中,H-FABP的阳性率为72.9%,显著高于cTnI(66.7%)及CK-MB(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在0~3h(70.00%)和3~6h(82.61%)时间段显著高于cTnT(20.00%与65.22%)和CK-MB(10.00%与65.22%);在诊断特异性上,H-FABP高于CK-MB,但比cTnI低。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适合于临床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cTnI、CK-MB和MB定量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定量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发作后24h内定量检测血清cTnI、CK-MB、MB浓度,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急性AMI患者的cTnI、CK-MB、MB的检测结果分别为(7.17±6.32)μg/L、(93±45)IU/L和(593±218)μg/L,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cTnI、CK-MB、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7.9%、78.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7.5%、95.8%和87.5%。结论急性AMI患者的cTnI、CK-MB、MB值均明显升高。CK-MB、MB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cTnI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cTnI是诊断AMI最好指标,为梗死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192例AMI患者不同时段血清cTnI和hs-CRP水平,同时检测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TnI和hs-CRP作对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cTnI和hs-CRP浓度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I在AMI胸痛发作12~24 h达到峰值,峰值为(9.68±2.64)μg/L;hs-CRP在AMI胸痛发作8~12 h达到峰值,峰值为(14.5±5.9)mg/L.cTnI和hs-CRP对AMI诊断灵敏度在AMI发作0~8 h和3~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 h至3 d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I和hs-CRP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5%和84.0%.结论 cTnI诊断AMI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较宽的诊断时间,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好的发挥cTnI和hs-CRP诊断AMI的优点,争取AMI早诊断、早治疗和减少对AMI漏诊、误诊,为AMI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126例ACS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ECG)、冠脉造影(CAC)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SA组以外,其余ACS患者的IM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G与IMA、cTnI、Mb、CK-MB、CRP诊断SA、UA、AMI的敏感性比较:IMA〉Mb〉cTnI〉ECG〉CRP〉CK-MB,IMA在各组中敏感性均最高,在AMI组可达97.62%.ECG与IMA、cTnI、Mb、CK-MB、CRP诊断SA、UA、AMI的特异性比较:IMA〉cTnI〉Mb〉ECG〉CRP〉CK-MB,AMI组IMA特异性最高可达100.0%.结论 IMA与其他检测指标相比,能及时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具有出现时间早、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3者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入住该院且经心内科诊断为AMI的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15±4.52)岁,作为AMI组;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平均年龄(62.53±5.24)岁,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MA,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Ⅰ、Mb。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MA在2~6h达高峰,24~48h恢复基础水平;Mb在AMI后1~2h就出现异常,6~12h达高峰,幅度可达数十倍;cTnⅠ在AMI发生后2~6h开始升高。联合检测IMA、Mb和cTnⅠ水平3者的敏感性(95.29%)、特异性(87.06%)、阳性预测值(82.35%)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IMA、Mb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敏感性也明显高于单独检测cTn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可以作为诊断AMI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对AMI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肽素及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136例因胸闷或胸痛就诊、发病在6h以内且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和肽素(copeptin)及cTnI,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copeptin、cTnI的阳性率,计算出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 1AMI组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及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ROC曲线分析,和肽素及cTnI的AUC分别为0.821、0.698;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3-0.889、0.576-0.820。3copeptin分界值为10.75pmol/l时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0.8%,阳性预测值为43.6%,阴性预测值为92.6%。本研究所用cTnI试剂盒以0.05ng/mL为分界值,其灵敏度为43.3%,特异度为96.2%,阳性预测值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5.7%。4较单独使用某一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AMI的敏感性(96.7%vs 83.3%vs 43.3%,P〈0.05)。Copeptin〈10.75pmol/L联合cTnI〈0.05ng/mL对于早期排除AMI价值较大,其阴性预测值达98.9%。结论和肽素及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单一检测cTnI。对于急诊胸痛患者,联合检测copeptin及cTnI有助于快速排除急性心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