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银珠 《临床荟萃》2005,20(21):1225-1226
剥夺睡眠-睡眠诱发检查,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脑电图阳性率,尤其适用于那些只在夜间发作及常规脑电图看不见异常放电的患者,现将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185例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的常规脑电图与剥夺睡眠-睡眠诱发脑电图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后自然睡眠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癫痫患进行常规及剥夺睡眠脑电描记,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86例癫痫患间歇期常规脑电图异常率为26.5%(23/86),剥夺睡眠脑电图异常率为77.9%(67/86),剥夺睡眠脑电图能够较明确提示癫痫病人发作类型,指导临床用药,并与非癫痫发作进行鉴别。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痫样放电检出率显提高,对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蝶骨电极加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加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接诊的有明确癫痫发作史的127例病人行清醒常规脑电图及蝶骨电极和睡眠诱发试验。结果:清醒状态下,46.5%(59/127)的患者常规EEG出现痫样放电,睡眠时63.0%(80/127)出现痫性放电,蝶骨电极阳性率为38.8%(19/49),总阳性率70.1%。结论:脑电图检测中加作睡眠诱发试验及蝶骨电极对提高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玲玲 《临床医学》2006,26(12):66-66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和剥夺睡眠脑电图,比较两者痫样放电率及与癫痫类型的关系。结果与常规脑电图比较剥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脑电图痫样放电率(痫样放电率从30%提高到76%,P〈0.01)。并观察到精神运动性癫痫阳性率高。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可明显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应作为癫痫患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而间隙期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的小儿癫痫患者进行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描记。结果86例中间隙期常规EEG均未发现异常,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EEG检查痫样放电率81.4%。结论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痫样放电率明显提高,对小儿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慧  徐敏 《护理与康复》2013,12(1):33-34
总结38例癫痫患者术前定位应用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护理。诱发癫痫发作措施采用停药或改变药物剂量、剥夺睡眠、闪光刺激和过度换气。视频脑电图监测前对家属做好告知及相关准备,监测中密切观察,做好癫痫发作的护理,确保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达到满意效果。38例顺利完成监测,无1例发生护理意外。  相似文献   

7.
儿童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87例报告娄底地区人民医院(417000)吴朝阳曾德才自然睡眠诱发试验、药物性睡眠诱发试验、剥夺睡眠诱发试验的应用,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已得到众多的肯定。我院自1989年12月至1991年12月对临床诊断为癫痫而常规描记EEG2次以...  相似文献   

8.
视频脑电图监测小儿发作性疾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小儿发作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癫痫组166例,可疑癫痫组49例,应用美国PIVEEG400-C型视频脑电图仪进行3~4h的动态监测,包括至少1个清醒-睡眠周期,完成各种诱发试验。结果:癫痫组VEEG痫性放电124例(74.69%),监测到临床发作26例,其中癫痫发作20例,非癫痫发作6例;可疑癫痫组VEEG痫性放电13例(26.53%),监测到临床发作16例,其中癫痫发作3例,非癫痫发作13例。137例痫性放电的患儿中99例(72.26%)确定了发作类型。43例(31.39%)明确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鉴别癫痫发作性质、确定发作类型方面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迟军玲 《临床荟萃》1994,9(19):882-883
近年来,对癫痫病人的脑电图诱发试验常用药物,过度呼吸及闪光刺激等方法,但诊断阳性率仍受一定限制。为此我院开展脑电图剥夺睡眠试验,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和睡眠剥夺脑电图的差别,初步探讨药物诱导和睡眠剥夺对睡眠脑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6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的3个月~12岁的患儿,临床有两项诊断中至少有一项诊断为癫痫或临床拟诊癫痫者共383例。随机分为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200例,药物诱导睡眠组183例。睡眠剥夺组不用药物,采用禁睡4~10h后描记脑电图,年龄越小禁睡时间越短。药物诱导睡眠组服用100g/L水合氯醛,剂量采用1mL/岁,最多10mL,待快入睡时描记脑电图。使用视频数字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8~16个头皮盘状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双耳垂或CZ,均作单、双极导联描记。记录30~90min的脑电图,包括常规脑电图-睡眠脑电图-觉醒后脑电图或睡眠脑电图-觉醒后脑电图。对比分析觉醒、睡眠时程、着重观察有无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和睡眠纺锤的变化及癫痫放电频率。结果:两组患者383例均收集到脑电图,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药物诱导睡眠组中73.8%(135/183)的儿童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增多,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的儿童觉醒状态时仅5.0%(10/200)快波活动增多。②睡眠状态中的睡眠时相:药物诱导睡眠组中24.0%(44/183)能见到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85.0%(170/200)见到较完整的睡眠时程,包括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Ⅳ期。③睡眠纺锤:药物诱导睡眠组37.7%(69/183)可见,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76.0%(152/200)可见。④癫痫样放电:药物诱导睡眠组发现有22.4%(41/183),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发现有66.0%(132/200)。⑤睡眠纺锤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药物诱导睡眠组中发现睡眠纺锤缺失62.3%(114/183),其中临床拟诊“癫痫?”34例;拟诊“继发性癫痫?脑性瘫痪”26例;拟诊“继发性癫痫?大脑发育不全”2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17例;拟诊“癫痫?屏气发作”5例;拟诊“癫痫?癔病?”4例。有22.4%(41/183)发现癫痫样放电,其中有26.8%(11/41)可见极度纺锤波。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中睡眠纺锤缺失24.0%(48/200),其中临床拟诊“癫痫?”17例;拟诊“癫痫?脑性瘫痪”15例;拟诊“癫痫?大脑发育不全”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6例;拟诊“癫痫?癔病?”2例。有66.0%(132/200)发现癫痫样放电的患儿中有30.3%(40/132)可见极度纺锤波。结论:药物诱导睡眠很快进入深睡期,不利于观察癫痫样放电等异常波最容易出现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同时由于药物的作用,快波增多,睡眠纺锤活动亦被掩盖,直接影响对睡眠脑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PET/CT与脑电图和MRI对难治性癫痫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脑电图(EEG)和磁共振成像(MRI)在难治性癫痫病灶定位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0±18)岁,病程平均(7±11)年,均行EEG和MRI检查及18F-FDG PET/CT(发作期PET/CT显像8例,发作间期显像42例),并对全部病例癫痫病灶的检出率及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PET/CT显像异常率92%(46例),其中低代谢灶39例,高代谢灶5例,低代谢灶和高代谢灶共存2例。EEG异常率74%(37例),MRI异常率36%(18例)。在病灶定位诊断上PET/CT与EEG一致率为72%,PET/CT与MRI的一致率为36%,MRI与EEG的一致率为32%。结论 PET/CT显像对难治性癫痫病灶的探测敏感性高于EEG和MRI,在病灶诊断上PET/CT与EEG一致性高于MRI与EE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指标联合监测对不典型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160例疑似异位妊娠病人,测定其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经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于48 h后重复测定血清β-hCG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异位妊娠组69例、宫内妊娠组48例、难免流产组43例,对3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和难免流产组(F=434.82,q=41.70、16.89,P〈0.01),子宫内膜厚度也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和难免流产组(F=314.86,q=35.49、14.25,P〈0.01)。异位妊娠组48 h血清β-hCG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宫内妊娠组(χ^2=5.129,P〈0.05),其下降幅度低于难免流产组(χ^2=9.699,P〈0.05)。3项指标联合应用可将不典型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提高至92.4%。结论单次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是确定妊娠的指标,但对于尚未形成B超可见孕囊的异位妊娠和宫内妊娠则难以鉴别。间隔48 h复查血清β-hCG观察其上升或下降幅度,同时结合子宫内膜厚度则可显著提高不典型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视频脑电监测对急性脑梗死并发癫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脑梗死部位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对259例重症急性幕上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视频脑电监测,记录脑电图显示癫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的类型、时间,详细记录患者头颅CT和(或)MRI显示的脑梗死部位,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史及NIHSS评分。结果259例中227例(88%,227/259)脑电图监测异常,一侧半球慢波化94例,局灶改变99例,慢波伴有痫样放电34例。早期癫痫发作12例,其中3例脑梗死以癫痫发作起病,9例为脑梗死后1周内发病。12例患者中,10例为强直一阵挛发作,2例为局灶性发作。12例临床发作患者中有9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脑电波。25例患者监测到痫样放电而无临床发作。脑梗死部位与癫痫样放电之间的关系显示,分水岭梗死组较皮层和(或)皮层下同时部分受累组、皮层和(或)皮层下同时完全受累组癫痫发病率明显增高(29.0%、13.4%、9.0%,P值分别为:0.03、0.01)。结论连续脑电监测能够早期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癫痫和癫痫样放电,为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5.
梁英魁  赵文锐  川玲  郭烽  雷霄  王升  侯小明 《临床荟萃》2012,27(14):1201-120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显像在顽固性癫痫患者定位与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顽固性原发癫痫患者84例,均行FDG显像、头皮脑电图检查(EEG)及MRI检查。分析癫痫患者的FDG显像表现,根据其表现制定治疗计划。以手术患者的皮层脑电图(ECoG)为标准,比较3种检查符合率。随访比较FDG显像不同表现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统计学方法使用χ2检验、Fisher’s精确统计和Kappa检验。结果 FDG显像、EEG、MRI对癫痫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9%(78/84)、97.6%(82/84)、22.6%(19/84)。手术52例,伽玛刀治疗19例;放弃治疗13例。PET/CT对治疗的决策更改率为38.1%(32/84)。与ECoG比较,手术患者中PET、EEG、MRI的定位符合率分别为86.5%(45/52)、53.8%(28/52)、30.8%(16/52),FDG PET与ECoG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425)。PET/CT上表现为单发局限性病灶组的治疗满意率高于多发病变组(分别为91.1%vs 50.0%,P<0.01)。3例FDG显像阴性患者伽玛刀治疗不满意。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对癫痫灶定位准确性优于EEG以及MRI,可指导治疗手段的选择。FDG表现为单发病灶及少数多发病灶的患者手术及伽玛刀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伽玛刀治疗顽固性癫痫的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癫痫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6年4月至1999年6月连续用γ刀治疗不同发作类型的顽固性癫痫患者47例,37例获得满意随访。术前研究包括详细病史、体检、脑电图、脑地形图、SPECT、MRI、智商测定和学习工作能力评估。应用LeksellB型γ刀,靶点包括杏仁核、海马前部、脑软化灶、胼胝体,采用单/多靶点定向照射。靶点边缘剂量选择低剂量(10-15 Gy)照射脑软化灶,中等剂量(25-60Gy)进行毁损。随访内容包括癫痫发作改变过程、脑电图、神经影像、学习工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随访8-11年,平均(9.4±1.5)年,疗效按国内外通用评价标准分级:优(EngelⅠA-D)24例(64.9%),显著改善(EngelⅡA-D)11例(29.7%),明显改善(EngelⅢA-B)2例(5.4%)。开始显效时间3-13个月,80%以上在治疗后8-12个月,疗效高峰在治疗后8-18个月,2年以后仍有改善病例。除暂时性脑水肿5例和永久性额叶损害精神症状1例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γ刀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能明显改善和终止药物难治性癫痫发作,并发症较少,患者学习工作能力、生活质量、心理承受力治疗前后比较无减退。癫痫灶的识别和定位至今仍是难题,故γ刀治疗前严格选择病例,治疗靶点确定要有充分依据,严格控制剂量、容积,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止血带、驱血带辅助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止血带、驱血带辅助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人126例共156条患肢。结果单侧患肢手术时间55~90 min,平均(60±10)min;术中出血5~15 mL,平均(10±3)mL;术后6 h均能下床活动,曲张静脉全部消失;腹股沟Ⅰ类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其中6条(3.8%)患肢术后当天切口有少量渗血,8条(5.1%)患肢术后出现小腿内侧皮下血肿,于3~6个月内吸收软化。10条(6.4%)患肢术后出现足靴区麻木感,均于6个月内麻木感消失。126例病人获随访110例129条患肢,随访率为87.3%。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止血带、驱血带辅助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易于掌握,且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儿童热性惊厥NSE与视频脑电图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慈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42-1143
目的探讨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视频脑电图在热性惊厥儿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0例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和3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在发作以后的第1天和第7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NSE进行检测。同时对所有患儿在发作第1天、第7天和1个月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在惊厥后24h和7d 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浓度在单纯性惊厥和复杂性惊厥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恢复的越慢,脑电图的异常率越高。结论患儿NSE在发作以后24h内明显增高,尤其是复杂性惊厥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异常率和NSE浓度变化有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锌、铜水平变化与小儿癫痫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42例癫痫患儿作为癫痫组,将其按病程长短分为A(<1年)、B(1~<3年)、C(3~<5年)、D(≥5年)组。另选择与癫痫组患儿年龄相仿的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BH5100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全血微量锌、铜浓度。结果癫痫组患儿全血微量锌的物质的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的物质的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原发性癫痫患儿全血微量锌、铜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69.2±5.0)、(23.4±2.0)μmol/L,14例继发性癫痫患儿分别为(71.3±4.0)、(23.8±6.0)μmol/L,二者锌、铜物质的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全血锌物质的量浓度均较A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血铜物质的量浓度与A、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脑电图异常患儿全血锌物质的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全血微量锌物质的量浓度明显降低。42例癫痫患儿全血微量锌物质的量浓度与最后一次发作时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铜物质的量浓度与最后一次发作时间无相关性。结论癫痫患儿全血中锌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其血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与脑电图严重程度及最后一次发作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