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曾婧 《校园心理》2011,9(5):294-297
目的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进行职业倦怠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改编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现状调查问卷》对四川省3所高等师范院校的366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29.5%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②教龄6~10年和16~2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转折点;③艺术、体育专业教师在情绪衰竭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教师;④周课时20节及以上的教师在情绪衰竭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师;⑤性别、婚姻、职称和工作类型对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虽然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已普遍性存在;其中,情绪衰竭得分最高,低成就感次之,去人性化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研究新疆地区警察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克服警察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MBI-GS工作倦怠量表、SCL-90量表分别对警察院校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警察院校不同性别、族别、文化程度的教师在职业倦怠上不存在差异;已婚教师(t=-4.04,P0.001)、41岁以上的教师(F=10.64,P0.001)在玩世不恭因子上有差异;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教师在玩世不恭(F=10.04,P0.001)和成就感低落(F=6.32,P0.001)两个因子上有差异;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性别、族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工作年限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姻、年龄、工作年限都是警察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职业倦怠中的成就感低落因子与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恐怖因子呈正相关。建议在心理服务中应特别关注男性、汉族、未婚、本科、30岁以下、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和改善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对昆明理工大学107名在校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测"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将得分进行量的分析。结果心理素质的反映性、元认知特性、创造性、动力特征等方面有明显改变。结论心理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中认知特性的非实践性成分和个性的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Luthans编制的心理资本问卷对1169名高职学生进行测量,旨在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普遍在中等程度以上,高本合作专业的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回归分析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资本的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学生父亲最高学历、专业类别、是否高...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方法用MBI对250名中小学采师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比较严重;②第7阶段教师(16年及以上教龄)的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倦怠程度最高;③是否重点、是否班主任、是否公办对情感衰竭存在显著影响;④重点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普通学校教师。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比较严重,一些因素对职业倦怠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探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期通过研究发现问题及成因,为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用《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对155名农村中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①农村中学教师总体职业倦怠程度不是很严重,但是在精力枯竭维度上较严重;②倦怠程度在教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龄在2~5年和21~26年,倦怠程度最高,且后者高于前者;③倦怠程度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6~30岁和46~50岁倦怠程度最高,且后者高于前者;④倦怠程度在任教年级和科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三教师和英语教师倦怠程度高于其他年级和科目。  相似文献   

7.
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状况,识别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效应对压力、释放压力,使辅导员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以上海市、江苏省两地8所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随机开放式访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398名对象中75.4%的辅导员有轻度职业倦怠,其中男性占49.3%,女性占50.7%;职业倦怠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A型性格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度呈负相关。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2635岁的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随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倦怠感也在增加;辅导员每天工作时间平均1035岁的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随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倦怠感也在增加;辅导员每天工作时间平均1012h,压力感最大;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性质积极评价,职业倦怠感较低,消极评价心理压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也影响其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角色认知为组织者、人生导师或保姆,职业倦怠感较高,认知为知心朋友,倦怠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繁重的工作、发展前途、职称晋升、低收入、考核制度。75.4%的高校辅导员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与客观工作任务和主观评价相关。建议合理布置工作任务、客观评价自己、改变不良认知与习惯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杰 《校园心理》2010,8(4):229-231
为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以及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艾森克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2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处在中等水平。精神质(P)、神经质(N)与学习倦怠的各个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E)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各个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教师职业承诺问卷、教学效能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76名流动儿童学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教师职业倦怠、职业承诺和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职业承诺和教学效能感部分维度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在个人教学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学校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加强流动儿童学校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和症状自陈量表(SCL-90),以52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衰竭维度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的相关最高。(2)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进入了心理健康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三者都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情绪衰竭维度解释率最高。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的职业倦怠维度对心理健康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只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对开展这一工作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却未给予足够重视。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MBI对河南省179名农村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河南省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情绪枯竭和去人性化维度;②职业倦怠程度随教龄的增加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教龄在6~15年是该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相对严重的阶段;③教师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④不同职称教师在情绪枯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8.68,P<0.01),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⑤工作负荷与教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6,0.288,0.283;P<0.01)。结论河南省农村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整体上比较严重,教龄、职称、工作负荷等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方亚楠  魏海燕  李后卿 《医学信息》2010,23(15):2794-2801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的相关指标,从量化的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基于知识获取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的相关指标,从量化的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基于知识获取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是否随年代变化,为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干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年代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非人性化因子和低成就感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11,0.151,0.136;P0.01),年代可以解释3个因子1.2%、2.2%和2.1%的变异;不同性别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3,-0.02)、(0.06,0.11)和(-0.03,0.02);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8,-0.02)、(-0.03,-0.01)和(-0.04,-0.01);(-0.07,-0.04)、(-0.04,-0.02)和(-0.06,-0.02)。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逐年增加;男性教师的去个性化情况较女性教师严重,女性教师的情绪衰竭较男性教师严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显著轻于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6.
了解当前高校学生与学校心理契约间存在的问题,利用心理契约相关理论,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建立平衡的心理契约。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①问卷3个维度项目均分与中间值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女大学生得分普遍高于男大学生,并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2008级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2006与2007级,并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心理契约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满意度较高。低年级学生心理契约满意度较高,年级越高,关系责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了解当前高校学生与学校心理契约间存在的问题,利用心理契约相关理论,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建立平衡的心理契约。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①问卷3个维度项目均分与中间值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女大学生得分普遍高于男大学生,并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2008级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2006与2007级,并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心理契约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满意度较高。低年级学生心理契约满意度较高,年级越高,关系责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殷剑平 《校园心理》2012,(4):266-267
<正>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是公认的事实。这一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问题,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问题,教学评价机制和考核方式问题等,另外,忽视实践性教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专家和一线教师纷纷呼吁,公共心理学实践教学亟待加强。但就目前见诸于报端等媒体的文章,大谈实践重要性的居多,真正系统介绍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却很少,可见,实践教学在操作层面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促进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对从已参加过和未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中随机抽取的1212名学生进行测验,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的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下降了2.38%,且在焦虑水平(F=6.30,P<0.01)、抑郁水平(F=2.62,P<0.05)和恐怖心理(F=2.67,P<0.05)方面改善显著。结论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对缓解大学生在焦虑、抑郁和恐怖心理有显著的作用,且操作简单易行,受益范围广,适合在各大高校作为普及性训练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和反思了过去20年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状况。提出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存在诸如研究类型和方法单一、研究工具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及研究水平偏低,研究者相对更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且研究对象呈现不平衡的特点,作者明确提出,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有待于在研究类型、方法、工具、对象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