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探索和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1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和重  相似文献   

2.
杨琴  林静 《校园心理》2012,(4):247-249
<正>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的有效方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是否到位、心理调适能力是否掌握,极大程度依托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然而各高校在该课程以往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指导性文件的规范与要求,不仅课程名称不统一,而且课程的地位、目标、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课程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1],大学生们认为最需要,但同时也最不满意的课程均为心理健康课。刘海燕和宁淑芳[2]调查表明,43.1%的学生认为高校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实施过程有欠科学。鉴于此,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实效性的基础上,依照国  相似文献   

3.
仲卫  朱风书  颜军 《校园心理》2022,(2):126-12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以江苏某卫生职业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干预.结果 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大学生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比较...  相似文献   

4.
涂翠平 《校园心理》2012,(4):271-272
<正>随着全社会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开设心理必修课和选修课已成为各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而设置的专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性质,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而电影的直观性、艺术性和娱乐性在吸引学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项以1000名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得出结论,大学生回  相似文献   

5.
王永会 《校园心理》2011,9(2):116-118
<正>新时期,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如何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每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课题。自浙江大学首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以来,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在高校中普遍开展,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课程目标定位单一、教学内容知识化倾向、教学方式被动且陈旧等[1]。因此,定位多元化教学目标、选择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采用积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思帆  李媛  刘惠  张琼  雷霖 《校园心理》2012,10(3):191-192
<正>201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已被教育部建议纳入高校必修课范畴。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是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认可的3种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1]。尽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意见比较一致,但如何在不同的高校中(如综合性院校与理工科院校,  相似文献   

7.
<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大都放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各类心理问题上,忽视了学生潜质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偏差。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将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8.
张玉堂 《校园心理》2010,8(1):12-14
对兰州市7所重点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教师专业来源及教师的培训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开课对象和开课节数等方面。同时,在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定燕  王颖  郑凯 《校园心理》2016,(4):274-276
<正>近年来,刘桂芬[1]学者和教学实践者倡导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结果表明其在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营造教学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感恩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少被直接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笔者所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团队着眼于感恩这一主题,积极开展相关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形式。方法选取高职大学生66名,采取团体心理训练的形式,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测。结果SCL-90前后测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均有差异;16PF人格测试中,持强性和敏感性、敢为性前后差异十分显著;紧张性、忧虑性后测分低于前测,前后有显著差异;稳定性后测分高于前测,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高职院校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建立互助助人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表达性艺术疗法融合艺术与心理,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主角,将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视角、尝试和探索。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时代在发展,我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教育部专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其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对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已有研究进行述评具有重要意义。1核心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通过采用卡特尔 1 6PF、SCL— 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 ,对由首都经贸大学二年级选修《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组和以随机方式抽取的同期学生组成的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 发现《人格心理学》课程教育对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非常明显 ,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则不明显。结论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人格心理学教育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忠丽  张玉堂 《校园心理》2009,7(5):316-317
在全国中小学校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解兰州市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于2007年9月对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的8所小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心理辅导室建设及使用、实施途径、相关科研及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8所被调查学校总体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基础上,重点分析了8所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设情况。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在大学校园中,人际交往问题排在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首位,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对高等职业大学生开设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团体辅导课程,探讨改良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上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随机抽取56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自编课程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前后测数据对比显示课程前后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t=-5.635,P0.001);在人生意义追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55,P0.05)。在前测中专业满意度(F=10.667,P0.001)、家庭气氛(F=3.951,P0.01)、家庭教养方式(F=3.614,P0.01)显著影响人生意义体验。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意义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品质的效果,为同类高校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将选修心理健康课程的1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级、相似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7周(1.5小时/周)的教学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品质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除偏执外的其它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99,P0.05),而好学、社会智力、勇敢、自控和感恩等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0~4.79,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t=2.03~3.39,P0.05),而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前测(t=-2.74~2.03,P0.05);对照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和心理品质得分与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够减少心理困扰程度,还可以提高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结构产生变化,经济形态出现转型,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这导致处于自我认同关键期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增多,且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张志勇[1]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发现,2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  相似文献   

19.
<正>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但能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健全的个性和人格能力,而且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医学高等院校也高度重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了各种途径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诸如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心理辅导机构人员的松散与专业化水平不高、个人能力有限、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的严峻现实促使学界有必要全面了解各高等院校,尤其是民办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反思其教学问题并为启动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以重庆市民办高等院校为例,在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基础上,指出其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体验式教学改革理念为指导提出相应对策。其现状调研和应对对策对我国民办高等院校乃至各高等院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